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全身麻醉
  • 2篇急性肺损伤
  • 2篇灌注
  • 2篇肺损伤
  • 2篇芬太尼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电解质
  • 1篇多糖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休克
  • 1篇修补术
  • 1篇血量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陈超
  • 5篇姜虹
  • 3篇董翔
  • 3篇李启芳
  • 2篇王旭
  • 2篇徐睿
  • 1篇许峥
  • 1篇刘建华
  • 1篇吕翔
  • 1篇徐辉
  • 1篇顾青
  • 1篇毛豪丽
  • 1篇刘春芳
  • 1篇朱也森
  • 1篇陈源昆
  • 1篇方怡
  • 1篇沈晓敏

传媒

  • 3篇上海医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嚢切除手术(LC)患者全身麻醉效果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及罗库溴铵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开始前(T1)、麻醉诱导5min后(T2)、手术开始时(T3)及手术结束时(T4)四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时两组患者的MAP及H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麻醉全程,两组患者的MAP及HR均呈现出乃及T3高、T2及T4低的状态,T2、T3、1时,观察组MAP及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嗜睡、恶心呕吐、躁动及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的静吸复合式麻醉方案在LC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缩短患者意识消失及苏醒时间,且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生命体征更趋于正常稳定,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董翔陈源昆许峥陈超
盐酸戊乙奎醚对脂多糖诱导气道平滑肌细胞炎性损伤及P38MAPK/JNK通路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脂多糖(LPS)诱导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炎性损伤及P38MAPK/JNK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ASMC,将ASMC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只含ASMC;LPS组在ASMC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00 ng·ml-1LPS;1、10、100μmol·L-1PHC+LPS组分别在LPS组基础上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10、100μmo·L-1PHC。采用CCK-8法检测ASMC增殖情况;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SMC细胞因子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及P38MAPK/JN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ASMC 48 h时的吸光度(A)值显著降低(P <0.05),细胞体积扁小,形态偏圆,胞质空亮,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颗粒,细胞因子LDH、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0.05),抑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促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p-JNK、p-P3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给予PHC处理后,与LPS组相比,1、10、100μmol·L-1PHC+LPS组细胞48 h时的A值均显著升高(P <0.05),细胞无明显形态学变化,且贴壁细胞数量多,细胞因子LDH、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0.05),抑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促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P-JNK、P-p3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HC可抑制LPS诱导的ASMC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JNK通路的活化有关。
刘春芳陈超毛豪丽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脂多糖气道平滑肌细胞炎性损伤
髓样分化因子88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ALl)的影响。方法6~8周龄雄性MyD88基因敲除小鼠(MyD88-α)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各24只,两种品系小鼠均各随机分入假手术组(sham组,分别为基因敲除sham组和野生型sham组)和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分别为基因敲除I/R组和野生型I/R组),每组12只。麻醉后I/R组小鼠制备肠缺血再灌注致ALI模型,sham组小鼠除不钳夹血管外其余操作同I/R组,待再灌注6h后处死小鼠开胸取肺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行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计算肺湿千重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一6水平,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水平。结果野生型I/R组的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显著高于野生型sham组(P%0.05),而基因敲除I/R组显著低于野生型I/R组(P〈O.05)。野生型I/R组的肺湿干重比显著高于野生型sham组(P〈O.05),而基因敲除I/R组与基因敲除sham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野生型I/R组肺组织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sham组(P值均〈0.05),而基因敲除I/R组肺组织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I/R组(P值均〈O.05)。野生型I/R组肺组织TLR4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sham组(P〈O.05),而基因敲除I/R组肺组织TLR4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野生型I/R组(P〈0.05)。结论MyD88基因敲除可明显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的ALI,减轻肺水肿和肺血管通透性,下调肺组织TLR4mRNA表达和TNF_a、IL-6水平。
陈超徐睿李启芳姜虹
关键词:髓样分化因子88缺血再灌注肺损伤TOLL样受体4
舒芬太尼复合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125μg/(kg.d),Ⅱ组给予舒芬太尼110μg/(kg.d),Ⅲ组给予舒芬太尼110μg/(kg.d)+右美托咪定110μg/(kg.d)。三组术后镇痛持续剂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2 mL,锁定时间30 min,总容量100 mL。记录三组术毕(T0)及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和48 h(T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各时点疼痛VAS评分均<4分,T1~5时Ⅱ组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0~24 h内Ⅱ组自控按压次数明显多于Ⅰ组和Ⅲ组(P<0.05)。Ⅰ、Ⅱ组术后T1~4Ramesay评分明显低于Ⅲ组(P<0.05),其他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使用量,同时降低其恶心呕吐发生率,但心动过缓发生率增高。
陈超姜虹
关键词:舒芬太尼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
咽喉部表面麻醉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咽喉部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一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拟全身麻醉下行LAAC的老年阵发性/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和观察组(全身麻醉复合咽喉部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每组28例。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置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即刻(T2)、封堵器放置即刻(T3)和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4) 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对照组 T1、T2 时 HR 均增快(F=7.108,P<0.05);T2 时 SBP 降低(F=19.600,P<0.05);T1时 DBP 升高,T2时DBP降低(F=10.450,P<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T2时SBP降低(F=5.857,P<0.05)。T1时观察组HR较对照组减慢(P<0.01),SBP和DBP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1);T2时HR较对照组减慢(P<0.05)、SBP和DBP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血压、低血压、快房颤伴低血压发生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老年房颤患者行LAAC是安全可行的,咽喉部表面麻醉可能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减少快房颤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王旭陈超
关键词:老年表面麻醉全身麻醉心房颤动
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术中不同输液成分对血糖和电解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术中不同输液成分对血糖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104例年龄在3个月~2岁的接受唇腭裂修补术的婴幼儿患者,根据术中输液的不同组成分为3组。A组(n=37):单纯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B组(n=49):组合输注组,先在25 min内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6ml/kg),然后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C组(n=18):单纯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术中检测血清Na^+、K^+和血糖浓度,并应用SAS 6.12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3组术中Na^+、K^+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中,高血糖(>11.1mmol/L)发生率分别为A组21.62%(8/37例)、B组6.12%(3/49例)和C组0(0/18例)。A组术中血糖的(8.06±2.81)mmol/L,比C组(5.66±1.69)mmol/L显著升高(P<0.05)。结论: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中单纯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或组合输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更有利于维持术中血糖稳定和血电解质平衡,术中应监测血糖浓度。
方怡徐辉吕翔陈超姜虹朱也森
关键词: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术全身麻醉术中输液血糖浓度电解质
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是指机体受外界有害致病因素和(或)机械性致伤因子的侵袭,引起组织结构连续性破坏、神经一体液因子失调和急性微循环障碍,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重要生命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导致以细胞急性缺血、
陈超李启芳姜虹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性肺损伤急性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致伤因子致病因素
氟比洛芬酯对肺癌手术麻醉后肺损伤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对肺癌手术麻醉后肺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2018-03期间我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病人64例,根据随机盲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治疗,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时均静注氟比洛芬酯。分析两组围术期的生命体征,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1s用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在T1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HR低于对照组(P<0.05),在T2、T3时间点,观察组病人儿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病人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以上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两组病人在T1、T2、T3时间点的IL-6、IL-10、TNF-α水平均逐渐上升,但观察组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两组病人在Ta、Tb、Tc时间点的MDA水平逐渐上升,SOD水平逐渐降低;但观察组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手术应用氟比洛芬酯可以维稳病人的生命体征,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增强肺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功能。
陈超劳蔚董翔
关键词:肺癌手术氟比洛芬酯肺功能
上皮性卵巢癌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Ki67和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一2011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其中42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达肾静脉水平)淋巴结清扫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20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并比较两者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临床分期Ⅲ~Ⅳ期者的Ki67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者(P=0.000 4),有淋巴结转移者的Ki67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8);临床分期Ⅲ~Ⅳ期者的P53蛋白表达与Ⅰ~Ⅱ期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P53蛋白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Ki67蛋白在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进展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超刘建华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KI67P53淋巴结转移
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GDFT)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输液方案,研究组予以GDF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体液容量、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晶体液量、总输液量少于对照组(P<0.05),胶体液量、尿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诱导后即刻(T2)~术毕时(T4)时间点心率(HR)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手术开始1小时(T3)、T4时间点MA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4时间点动脉乳酸(aLac)、血糖(Glu)低于对照组,T3~T4时间点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7d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的ALT、AST、BUN、C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结论:GDFT与常规输液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相当,但GDFT可较好地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对组织灌注和体液循环具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陈超董翔庄青沈晓敏王旭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肝功能肾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