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磊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几丁质
  • 3篇水解酶
  • 3篇昆虫
  • 2篇抑制剂
  • 2篇抑制剂筛选
  • 2篇制剂
  • 2篇蜕皮
  • 1篇亚洲玉米螟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螟
  • 1篇同源模建
  • 1篇皮蛋
  • 1篇细胞抗原
  • 1篇相互作用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原性
  • 1篇晶体
  • 1篇晶体结构
  • 1篇抗原
  • 1篇抗原表位

机构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陈磊
  • 5篇杨青
  • 4篇刘田
  • 2篇陈琦
  • 1篇屈明博
  • 1篇姜秀萍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巴曲酶的线性和构象型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预测巴曲酶的B细胞线性表位和构象型表位,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可为该药物的安全化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基于巴曲酶的蛋白质序列,采用DNAStar软件和ABCpred、BCPREDS、BcePred和BepiPred 1.0服务器预测巴曲酶的线性表位。以蝮蛇毒蛋白C激活剂蛋白的晶体结构为模板,利用MODELLER9.10软件中的Pythonwin程序进行该酶的同源模建,并利用PROCHECK、ERRAT及PROSA程序进行合理化评价。根据巴曲酶的模建三维结构并结合DiscoTope和cons PPISP网络数据库预测构象型抗原表位。结果:得到肽端AA3~9、19~31、57~82、93~101、106~114、127~142、171~183、196~208、223~230区域为巴曲酶的B细胞线性表位优势区域。然后得到蛋白的N端41~48、57~71、76~82、93~100、109~115、127~133、146~152、194~203区段为B细胞构象型表位区域。结论:这些B细胞抗原表位可为降低巴曲酶的免疫原性提供实验依据。
贾秋磊尹茂鲁陈磊陈琦杨青姜秀萍
关键词:巴曲酶免疫原性同源模建
基于昆虫糖基水解酶的抑制剂筛选
几丁质作为昆虫表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昆虫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周期性蜕皮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昆虫体内存在非常高效的几丁质降解系统,包含有大量的糖基水解酶负责其蜕皮过程,其中属于糖基水解酶20家族的N-乙酰己糖胺酶Hex1及1...
陈磊刘田段燕伟杨青
关键词:昆虫蜕皮几丁质抑制剂
文献传递
昆虫糖基水解酶20家族β-N-乙酰己糖胺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糖基水解酶20家族β-N-乙酰己糖胺酶是N-乙酰己糖胺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酶,其可将位于非还原端以β糖苷键连接的N-乙酰己糖胺从寡糖及糖复合物中水解下来。昆虫糖基水解酶20家族β-N-乙酰已糖胺酶参与昆虫多个生理过程,包括表皮几丁质水解、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糖复合物水解及精卵识别,因此可能成为生态农药设计的潜在靶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根据昆虫20家族β-N-乙酰己糖胺酶的进化关系和生理功能,可以将其分为4个亚家族,分别为Hex1、Hex2、Hex3和Hex4。Hex1主要在昆虫蜕皮时期的表皮中表达,RNA干扰该基因能够导致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通过酶学性质研究发现,Hex1能够专一性水解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几丁质寡糖底物,而不能水解以其他形式连接的底物,是专一性的参与几丁质水解的β-N-乙酰己糖胺酶。目前获得的唯一一个昆虫β-N-乙酰己糖胺酶的晶体结构来自于亚洲玉米螟的OfHex1,其参与底物结合的"+1"位点存在一个特殊的三明治结构,使得Hex1对几丁质寡糖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水解活性。Hex2在双翅目昆虫中并不存在,与人类的β-N-乙酰己糖胺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RNA干扰该基因的表达能够导致幼虫化蛹时异常,成虫翅、附肢、触角等异常。通过酶学性质研究表明,Hex2能够水解释放几丁质寡糖,糖复合物等底物中的β-N-乙酰己糖胺,具有广泛的底物谱。Hex2的功能可能与人类Hex酶的功能类似,参与糖复合物的水解。Hex3是目前研究较少的一类β-N-乙酰己糖胺酶,RNA干扰该基因的表达能够导致幼虫蜕皮过程异常。Hex3存在于昆虫蜕皮液中,与Hex1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形成二聚体。通过酶学性质研究表明,Hex3能够水解几丁质寡糖底物,但活性较弱,说明其可能参与几丁质的水解。此外,Hex3、Hex1和Hex4被发现存在于双翅目昆虫精子的表面,可能
屈明博刘田陈磊陈琦杨青
关键词:几丁质晶体结构
亚洲玉米螟表皮蛋白CPR9的表达纯化及与几丁质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我国玉米最重要的害虫,了解亚洲玉米螟表皮形成的机制将有助于对其开展生物防治。表皮蛋白和几丁质是构成昆虫表皮的两种主要成分,因此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对于阐明昆虫表皮形成机制具有关键意义。CPR9是亚洲玉米螟体壁表皮转录组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表皮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发现CPR9属于CPR家族中RR-1亚家族的表皮蛋白,含有R&R结构域,可能是通过结合几丁质来发挥功能。为了研究CPR9与几丁质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p ET-SUMO载体实现了SUMO-CPR9融合蛋白的可溶表达,并通过SUMO蛋白酶处理及两次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了CPR9,平均收率为5 mg/L。几丁质结合试验发现,CPR9对不同类型的几丁质的结合具有选择性。CPR9对α-几丁质结合能力很强,对胶体几丁质结合能力较强,但不与β-几丁质结合。脱乙酰几丁质(壳聚糖)结合试验发现,CPR9能与脱乙酰几丁质结合并使其发生团聚。圆二色光谱分析表明,CPR9在结合脱乙酰几丁质后,其二级结构中平行β折叠和β转角比例上升,反平行β折叠及无规卷曲比例下降。本研究发现了CPR家族表皮蛋白与不同类型几丁质的结合存在特异性,而且在结合过程中会发生结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昆虫表皮的形成机制。
卜云飞刘田陈磊杨青
关键词:表皮蛋白
基于昆虫糖基水解酶的抑制剂筛选
几丁质作为昆虫表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昆虫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周期性蜕皮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昆虫体内存在非常高效的几丁质降解系统,包含有大量的糖基水解酶负责其蜕皮过程,其中属于糖基水解酶20家族的N-乙酰己糖胺酶Hex1及1...
陈磊刘田段燕伟杨青
关键词:昆虫蜕皮几丁质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