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留生

作品数:22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文学
  • 4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生命
  • 4篇戏剧
  • 3篇早期剧作
  • 3篇生命诉求
  • 3篇诉求
  • 3篇人格
  • 3篇文学
  • 3篇剧作
  • 2篇心理
  • 2篇作家
  • 2篇作家人格
  • 2篇五四作家
  • 2篇伦理
  • 2篇《北京人》
  • 2篇传统伦理
  • 2篇创作动因
  • 1篇代文
  • 1篇地域文化
  • 1篇新论
  • 1篇心理矛盾

机构

  • 13篇连云港师范高...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连云港教育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陈留生
  • 1篇贡献

传媒

  • 5篇连云港师范高...
  • 2篇文学评论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艺术百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东吴学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3
  • 2篇199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郭沫若、田汉写意性话剧语言的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田汉创作了以抒写主观情志为主要特征的话剧语言方式。这种话剧语言方式既纠正了现代话剧语言发展之初的偏向,又初步确立了写意话剧语言范式,还接续了传统戏剧写意语言血脉。
陈留生
关键词:语言形态
论曹禺早期创作中的自我影像
2003年
曹禺在早期剧作中,通过周冲形象的塑造,向青春自我作痛苦的诀别;陈白露与方达生的交锋 则是曹禺内心两个自我的交战;而曾文清的苦恼便是曹禺自己婚恋矛盾的直接反映。
陈留生
关键词:心理矛盾
蛮性与文明的交锋——论曹禺早期剧作的“元冲突”问题被引量:3
2003年
在早期剧作中,曹禺痛感于人类都因文明的压抑而成为“狭之笼”中“可怜的动物”,为此,他找寻到“蛮性的遗留”与“北京人”来对文明的压抑进行强力冲决,所以,蛮性与文明的冲突才是这些剧作的“元冲突”,作品的艺术造诣也由此达成。
陈留生
关键词:文明
在“不认”与“不忍”矛盾心理中彷徨——析《祝福》的创作动因被引量:2
2003年
陈留生
关键词:《祝福》创作动因矛盾心理感情基调祥林嫂形象
论曹禺早期剧作的浪漫主义特质被引量:3
2003年
曹禺早期剧作的主观性很强 ,并抒写了他的理想 ,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质。只有从浪漫主义视域来切入这些作品 ,才能对一些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诸如人物评价问题、主题问题、真实性问题等作出合乎剧作文本实际的诠释。文如其人 ,这些剧作的浪漫主义特征是由曹禺本人的浪漫主义性格所决定的。并且 ,也只有从该视角来解读 。
陈留生
关键词:戏剧作品浪漫主义人学意义美学意蕴性格特征
阿Q的病态女性观拆析
2003年
阿Q之所以被“大团圆”,与他病态的女性观密切相关。正是其病态女性观的驱策,他才调戏了小尼姑,才向吴妈求爱,才在未庄没法生存,才参与偷盗,才作了替罪鬼。
陈留生
关键词:阿Q小说性意识
论传统伦理在五四作家人格铸就中的主体地位
2008年
本文认定,基于传统伦理的"三不朽"思想对五四作家的人格铸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在他们的人格结构中,传统伦理是"体",西方学说为"用";两种性质相异的东西在其人格中发生了交汇、碰撞、交战,使其人格出现二重性、分裂性特点,使其人格负载了中国传统丈人所少有的痛苦、焦虑、矛盾。
陈留生
关键词:作家人格传统伦理五四作家人格结构三不朽
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
五四作家的人格是以传统伦理的“三不朽”思想为基点的,他们十分注重人格修养,往往用传统伦理中的“君子”人格来塑造自己,不管在“公德”还是“私德”方面,都与传统伦理的“立德”理想相吻合,并且通过文学创作这一“立言”方式来达到...
陈留生
关键词:传统伦理五四作家人格修养文学创作现代文学
从《呐喊·自序》到《野草·题辞》——鲁迅特定时段生命体验片谈
2023年
对于鲁迅而言,从1922年到1927年,这是一段特殊的生命历程,鲁迅在1922年写成了《呐喊·自序》,1927则写出了《野草·题辞》。鲁迅在这期间的生命体验值得研究。鲁迅的《呐喊·自序》,既是他1922年时刻特定心理的映射,也是他此前生命与创作的总结。而《野草·题辞》,不仅是他在1927年时刻心境的流泻,更是他“彷徨期”生活与创作的回望。在此时段,他做了告别旧我,走向新我的艰难探索,其心理变迁值得研究,而多次出现的“大欢喜”意象是《野草·题辞》最为重要的关键词。
陈留生
关键词:生命体验
论曹禺早期剧作的悲剧爱情三部曲
1997年
贡献陈留生
关键词:早期剧作陈白露爱情描写《北京人》悲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