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射电
  • 7篇射电爆发
  • 6篇太阳射电
  • 4篇太阳射电爆发
  • 4篇微波
  • 2篇电离层
  • 2篇日冕
  • 2篇日冕物质抛射
  • 2篇太阳活动
  • 2篇微波吸收
  • 2篇物质抛射
  • 2篇超快速
  • 1篇等离子体
  • 1篇低频
  • 1篇低频信号
  • 1篇电波传播
  • 1篇信号
  • 1篇日地关系
  • 1篇日面
  • 1篇日食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云...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11篇陈晓娟
  • 4篇纪树臣

传媒

  • 7篇云南天文台台...
  • 3篇天文学报
  • 1篇天体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电运动Ⅳ型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
1999年
射电Ⅳ型运动爆发同日冕物质抛射(CMEs)关系极为密切。本文基于对Ⅳ型运动爆发的研究以及CMEs开放场的物理条件,探讨了CMEs形成及抛射的物理条件。由于磁通量突然喷发,能量大量释放,在CME闭合场中的等离子体被加速,导致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被大磁环捕获。随着磁环内的热压P和磁压Pm的升高,当β>βT时磁环将炸裂,从而产生CMEs。抛射出的未离化的等离子体团将产生等离子体基波与谐波辐射。随着等离子体的不断离化,高能相对论电子绕开放磁场线作螺旋飞行,这时等离体辐射降到次要地位,回旋同步加速辐射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射电Ⅳ型运动爆发。如果离化的早,则在微波波段也能看到Ⅳ型运动爆发。这就是微波Ⅳ型爆发,也是微波Ⅳ型爆发罕见的原因。射电运动Ⅳ型爆发源就是日冕抛射的物质。
陈晓娟纪树臣
关键词:太阳射电爆发日冕日冕物质抛射
一次特大微波Ⅳ型爆发事件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云南天文台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1.42GHz,2.84GHz,4.00GHz)于1988年12月16日观测到一次特大微波Ⅳ型爆发.爆发从世界时08h31m开始,至09h41m结束.在70分钟的持续期内,爆发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5分钟的长周期振荡和1.2分钟的短周期振荡.其中两个频率上出现了丰富的快速精细结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本文提出振荡是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的,爆发是高能电子在磁场中被俘获做同步加速回旋辐射的结果,为此作出了定量和定性的解释.
陈晓娟
关键词:太阳射电射电爆发微波
电离层与电波传播路径被引量:5
1995年
电离层从猜想到证实完全是无线电技术发展的结果。通过地面无线电探测和火箭、卫星的空间探测、证实了Chapman的理论。由于太阳紫外线,X射线辐射致使高空上层大气电离。电离层介质是电子、正负离子和中性粒子全体的混合物。它们构成了地磁场中磁离子介质。本文根据磁离子理论,研究了电离层中等离子体的频率特性,从而解释了D、E、F1和F2层的电波反射特性。最后计算了陕西天文台至云南天文台电离层波导的传播时延,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陈晓娟
关键词:电离层等离子体电波传播
叠加在微波IVμ型大爆发上的尖峰辐射
1997年
本文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特大微波IVμ型爆发的观测待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作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微波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向异性的空心束分布,从而激发出电子回旋脉泽辐射(ECM),它们的垂直分量的能量便产生了尖峰(spike)辐射,叠加在微波IVμ型爆发之上.结合怀柔的太阳磁场图,采用双极磁场模型,作出了定量计算.
陈晓娟
关键词:太阳射电爆发微波
微波超快速吸收现象
1998年
对1988年6月29日云南天文台高时间分辨率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微波超快速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世界时07h38m50s至07h38m58s超快速吸收现象出现在太阳活动区NOAA/USAF5060上空的400GHz上,而在284GHz和142GHz上空出现的是spike辐射。当时,该活动区呈现出极其活跃的双极磁场位形。在世界时07h38m至08h47m先后产生了3B级和2B级的Hα耀斑,并出现了M65X射线爆发。根据电子回旋脉泽谐波吸收峰的特性,我们计算了三个波段的二次、三次谐波的磁场强度,并采用偶极磁场模型进行分析。对于400GHz上出现的超快速吸收现象,可能是产生的三次谐波脉泽辐射,在穿过吸收区时被吸收掉了。
陈晓娟纪树臣
关键词:射电爆发微波吸收太阳射电
太阳活动区上空两个微波超快速吸收现象的观测与分析
1998年
1987年5月19日世界05h50m17-05k50m25s和1986年6月29日世界时07h38m50s-07h38m58s两个罕见的微波超快速吸收现象分别出现在太阳活动区NOAA/USAF4808和5060上空的3.67GHz和4.00GHz大气层中.当云南天文台高时间分辨率射电望远镜观测到这种吸收现象时,在2.84GHz和1.42GHz大气层中出现的是尖峰辐射,两次超快速吸收现象的显著观测特征是:(1)吸收期的持续时间为20—25ms;(2)吸收的流量范围在17-215s.f.u.;(3)超快速吸收形态与快速吸收形态基本相似;(4)超快速吸收现象均叠加在秒级爆发上,秒级爆发分别为44NS和46C型;(5)相伴随的Ha耀斑分别为SF级和3B级.
陈晓娟
关键词:射电爆发微波吸收太阳活动区
出现在Ⅳμ爆发上的快变分量
1997年
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出现在微波Ⅳ型大爆发上的快变分量观测特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而产生了12.5min和1.2min的长短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做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了微波Ⅳ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为异性的空心束分布,其电子回旋不稳定性导致spike辐射。最后,用慢波模式计算了三个频率上的1.2min的准周期振荡,结果表明振荡周期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与观测结果相符。
陈晓娟纪树臣
关键词:太阳射电太阳射电爆发
1995年10月24日昆明日食观测选题
1995年
本文介绍了1995年10月24日亚洲将要发生的日全食概况。提出了届时昆明日食的观测选题。文中对时频、射电和色球观测选题的意义和可能的观测结果作了预测性的讨论。
陈晓娟
关键词:日食时频射电色球
1998年4月23日发生在日面边缘上的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
2001年
使用Yohkoh卫星上的SXT/HXT和Nobeyama射电日像仪 (NoRH)观测资料 ,对1 998年 4月 2 3日发生在日面东南边缘上的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 (CME)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软X射线CME具有两个磁偶极源 (MDSs) .在两个磁偶极源之间有一个磁容带(MCB)、一个中性电流片 (NCS)和少有的激活源 (ASs) .在磁容带被激活源变成磁能带期间 ,物质和能量都向NCS集中 .这正是NCS形成的过程 .当两磁偶极源被MEB接通时 ,NCS形成 ,并且CME发生 .物质抛射不仅从NCS处升起 .而且从整个MEB上升起 ,CME膨胀环具有两个足点 ,它们正是两个磁偶极源 .膨胀环的头总是倾向于弱源的足点 .头的轨迹是中性线 。
陈晓娟
关键词:太阳活动X射线射电辐射日冕物质抛射
1988年12月16日微波大爆发的研究
1997年
1988年12月16日世界时08h31min至09h41min,云南天文台PhoenixI日冕射电频谱仪(1.42GHz,2.84GHz,4.00GHz)收到一个罕见的微波Ⅳ型大爆发,爆发从米波Ⅳ型一直延伸到微波Ⅳ型,持续时间长,爆发强度大,爆发型别复杂。前后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min和1.25min的短周期和长周期振荡。在其中的两个频段上叠加有丰富的Spike辐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我们采用磁俘获模型,计算了源区的有效温度,源区磁场随高度的变化,并算出了峰值频率在8.89GHz,其结果表明爆发是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
陈晓娟纪树臣
关键词:射电爆发回旋同步辐射太阳射电爆发微波爆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