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莉
- 作品数:38 被引量:26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门脉高压
- 2005年
- 目的:提高对以门脉高压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特殊而临床少见、以门脉高压为首发表现SLE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37岁,因“反复腹胀10年,关节痛1年,再发低热、咳嗽2周”入院。1年前因反复出现黑便,当地医院B超、胃肠钡餐诊为“门脉高压,腹水”,行胃底静脉离断并脾切除术。7个月前始出现抽搐,意识障碍,考虑癫痫,予服用卡马西平、γ-氨酪酸治疗。近1年出现关节疼痛。入院后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样肝炎(慢性肝炎Ⅱ级Ⅱ期),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腰椎压缩性骨折”。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辅以抗骨质疏松药物。低热、咳嗽、气促、关节痛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现病情稳定。结论:对非肝炎病毒感染等不明原因的门脉高压应注意排除SLE。使用脾切除及曲张静脉离断术可缓解门脉高压。糖皮质激素联合CTX治疗狼疮样肝炎可以慎用。
- 董光富张晓陈文莉石韫珍崔阳罗日强罗东兰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门脉高压
- HP-lgG阳性对肝硬化高血氨症影响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Hp-lgG阳性在肝硬化高血氨症中的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50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有肠胃病及肝病患者3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两组病例外周血中Hp-lgG抗体及血氨检测仪测定血氨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Hp-lgG阳性为33例,占66%(33/50),Hp-lgG阴性为17例,占34%(17/50)。血氨升高的患者有32例,其中Hp-lgG阳性患者30例,占60%(30/50),Hp-lgG阴性患者2例,占4%(2/50)。对照组有8例Hp-lgG阳性,阳性率21%(8/38),无一例出现血氨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高可能是引起高血氨症的重要原因。
- 陈仁陈小苹陈学福陈文莉黄晶
- 关键词:肝硬化高血氨
- 危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程和预后均不相同的经典自身免疫病,目前在中国有关危重 SLE 患者,特别是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 SLE 患者的预后研究罕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入住 ICU 危重症 SLE 患者的预后...
- 董光富张晓陈文莉张子谦雷云霞石韫珍崔阳
- 文献传递
- 初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4周时的疗效和耐药发生情况。 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74例,分别采用拉米夫定(LAM)或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治疗、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初始联合...
- 马晓军陈小苹陈学福陈文莉黄晶陈仁罗晓丹
-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 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病毒学应答、复发及无应答情况,分析与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42.9%、78.6%、57.1%,复发率为26.2%,无应答率为21.4%。RVR组、EVR组的SVR为77.8%、72.7%,均高于非RVR组、非EVR组的41.7%、0(P值分别为0.02、0.00)。SVR组的病程(10.0±4.6)年、基线HCV RNA(5.67±0.82)lg拷贝/mL、基因Ⅰ型占45.8%,显著低于非SVR组的(17.2±5.6)年、(6.39±0.92)lg拷贝/mL和83.3%(P值分别为0.00、0.02、0.01);IL-28B基因多态性CC等位基因为83.3%,明显高于非SVR组的50%(P=0.02)。81%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是有手术史或输血史,78.6%的患者病程>10年。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感染HCV年限、基线HCV RNA载量、非基因Ⅰ型以及IL-28B等位基因CC型和RVR、EVR是预测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 陈学福陈小苹马晓军陈文莉陈仁廖金瑶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老年人病毒学应答
- 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预防和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性HBV再激活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对比观察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在预防和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集NHL合并HBV感染患者84例,在化疗同时服用拉米夫定(100mg/d)或恩替卡韦(0.5mg/d),就组间病毒学突破率,原发性无应答率、病毒学突破相关性肝炎突发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copies/mL组,服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的病毒学突破率、肝炎突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 copies/mL组,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病毒学突破率为34.2%,原发耐药率为10.5%,肝炎突发率为26.3%,肝衰竭发生率为2.6%;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2%、0%、0%、0%,两者病毒学突破率及肝炎突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HL并HBV感染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 copies/mL,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疗效相当;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DNA>103 copies/mL的患者恩替卡韦有更低的病毒学突破率及肝炎突发率,能更好地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 黄晶陈小苹陈学福陈文莉
-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拉米夫定恩替卡韦
- 凝血及纤溶系统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临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纤维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临床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经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免疫耐受组50例、免疫清除组50例和非活动组50例,另外选取正常成年人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受试者的纤溶、凝血功能以及纤维化水平,并统计该3种指标与感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偏低,而PT、TT、APTT等指标则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免疫耐受组及非活动组相比,免疫清除组患者3项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凝血功能以及纤维化等指标水平含量的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态呈相关性,可对该疾病的诊断及发展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陈仁廖金瑶陈文莉黄晶马晓军罗晓丹
- 关键词: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ALT<2ULN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ALT<2ULN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33例ALT<2ULN肝组织学炎症≥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组16例和恩替卡韦对照组17例,分别接受48周的治疗。治疗24周、48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是68.8%和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VDNA水平与基线相比,分别下降(2.71±1.43)lgcopies/mL和(2.88±1.03)lg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例HBsAg阴转,恩替卡韦组没有1例HBsAg阴转或血清转换。成对活检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肝组织学改善分别是37.5%和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治疗后肝组织内HBsAg、HBcAg量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且肝组织学检查≥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
- 陈文莉陈小苹陈学福黄晶陈仁
- 关键词:乙型肝炎恩替卡韦
- 基于液相芯片筛查与肝癌相关血清自身抗体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筛查与肝癌(HCC)相关的自身抗体并对其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制备用于自身抗体多重检测的液相芯片,对40例肝炎、32例肝硬化、48例肝癌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进行检测,比较自身抗体IgG水平,筛选与肝癌相关的自身抗体,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肝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肝癌相关自身抗体与常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的SSA/Ro、tTG、LC1、PR3、Scl-70、Mi-2、MPO和TIF1-γ自身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SSA/Ro、tTG、LC1、PR3、Scl-70、Mi-2和SP100的自身抗体对肝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肝癌的标志物AFP。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癌相关自身抗体之间普遍呈正相关性,而与生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筛选到SSA/Ro、tTG、LC1、PR3、Scl-70、Mi-2和SP100自身抗体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中存在异常表达,提示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肖静杨舒闻琦陈子恩陈嘉童王徐飞陈文莉龙飞彭涛
- 关键词:液相芯片自身抗体肝癌
- 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以及防治对策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8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对确诊为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并且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有98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0.33%;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烧、咳嗽、咯痰、肺部哕音和影像学改变及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死率为21.43%。肺部感染患者中单种病原菌感染72例,混合感染26例。革兰阳性菌53株占47.32%,革兰阴性菌51株占45.54%,真菌8株占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侵人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血清白蛋白浓度均是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多,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以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 陈仁廖金瑶陈文莉黄晶马晓军罗晓丹
- 关键词:肝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