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怀成

作品数:6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孢粉
  • 2篇第四纪
  • 2篇深海
  • 2篇深海沉积
  • 2篇ODP114...
  • 2篇冰期
  • 1篇第四纪沉积
  • 1篇第四纪沉积物
  • 1篇旋回
  • 1篇遗存
  • 1篇植物
  • 1篇植物遗存
  • 1篇植物孢子
  • 1篇苔藓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意义
  • 1篇孢粉分析
  • 1篇孢子
  • 1篇末次冰期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陈怀成
  • 5篇孙湘君
  • 5篇罗运利
  • 1篇张卉
  • 1篇常琳
  • 1篇李逊
  • 1篇吴国瑄
  • 1篇孔昭宸
  • 1篇张芸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万年来南海沉积中火灾的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孙湘君罗运利陈怀成
天然火灾是植物动态演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如空气的温度、湿度及含氧量等。通过南海深海沉积物中火灾替代性指标(炭屑)的研究,重建20万年来火灾历史及与植被,气候的关系。从而揭示东亚低纬度海区气候干湿程度变化...
关键词:
关键词:火灾
中国第四纪深海孢粉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3年
简述了中国深海孢粉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端至今短短十几年中的研究进展,在这10余年中深海孢粉学成果主要出自南海和东海.中国所申请和主持的大洋钻探(ODP)184航次为南海深海孢粉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材料.到目前为止已有数个三四万年至百万年不等的孢粉成果,东海的冲绳海槽也有一二万年的记录.深海沉积有较好的连续性,沉积速率高,加以比较详细的同位素测年,因此这些孢粉记录都有很好的分辨率,为孢粉源区(中国大陆南部及日本等地)提供时间分辨率为百年至千余年不等的万年至百万年的植被、环境及季风演化的历史.频谱分析发现植被演化也具有地球轨道尺度(100,41,23和±10 ka)及亚轨道尺度(Heinrich及Dansgaard/Oscheger事件)的周期变化.交叉频谱分析还发现百万年以来南海北部植被演化的主要框架是受北半球冰量变化控制的.冲绳海槽近20 ka以来孢粉记录显示海洋环境变化滞后于周边陆地植被,其原因可能是大洋中温盐环流传送时间差引起的.由此可以看到深海孢粉研究在海陆对比中的桥梁作用.
孙湘君罗运利陈怀成
关键词:第四纪
南海北部地区百万年以来的天然火与气候:ODP1144孔深海沉积中的炭屑记录被引量:12
2006年
通过南海北部陆坡ODP1144孔沉积柱状样的炭屑数量统计,结合花粉资料讨论了南海北部大陆及大陆架上1 Ma以来天然火的历史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炭屑的数量及大小与搬运距离有关;搬运距离越短,炭屑数量越多,而粗粒炭屑与细粒炭屑的相对比值也越大.冰期时(氧同位素偶数期)炭屑沉积率均很高,粗粒炭屑与细粒炭屑比值较大;间冰期时(氧同位素奇数期)炭屑沉积率相对较低,粗粒炭屑与细粒炭屑比值较小.这表明冰期时炭屑主要来源于出露的大陆架,炭屑源区与沉积地点距离缩短;间冰期时大陆架被淹没,炭屑只能来源于南海北部周边大陆,炭屑搬运距离增长.整个钻孔剖面碳屑沉积速率变化规律表明在0.9,0.47和0.13 Ma前后,天然火发生强度都有明显增强,表明这些时段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起有关.频谱分析表明,1 Ma以来碳屑沉积速率变化明存在99.1,41 ka的轨道周期以及10 ka(12~8 ka)的半岁差周期.半岁差周期的存在也反应了热带低纬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罗运利孙湘君陈怀成
关键词:孢粉
南海北部最近37ka以来天然火与气候被引量:45
2000年
通过南海北部陆坡 17940站(20°07′N, 117°23′E,水深 1727 m)沉积柱状样的炭屑数量统计,结合有关花粉资料研究了 37 ka以来天然火的历史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该站在冰期时炭屑浓度以及炭屑与陆生植物花粉浓度比值都明显超过全新世,说明冰期时天然火发生的强度及频率都较全新世高,而干旱气候是引起天然火的主要原因之一.粗、中粒炭屑浓度在末次冰期时明显增加,可能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出露的大陆架上发生的天然火.冰期时细粒炭屑浓度的峰值几乎均与反映干旱气候的蒿届花粉峰值相对应,而粗粒炭屑的浓度峰值却往往滞后于蒿属峰值,与反映相对冷湿气候的山地针叶树花粉峰值一致.这表明细粒炭屑可能来源于相对干旱条件下大陆上的天然火,由强大的冬季风带入南海;而粗粒炭屑则可能是当气候相对湿润时,由于降水的增加将在干旱阶段出露的大陆架上所积累的炭屑冲刷到研究区并沉积下来.
孙湘君李逊陈怀成
关键词:南海北部气候古气候末次冰期
对苔藓植物孢子及某些植物遗存资料的思考和讨论--以第四纪沉积物孢粉分析为例
孔昭宸张芸罗运利陈怀成常琳张卉
南海最近3个冰期旋回中的天然火与气候——ODP1144孔深海沉积中的炭屑记录被引量:23
2001年
通过南海北部陆坡ODP1144孔(20°3′N, 117°25′E, 水深2037 m)沉积柱状样的炭屑数量统计, 结合有关花粉资料讨论了南海北部大陆及大陆架上最近3个冰期旋回中天然火的历史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依据1144孔炭屑、花粉研究结果, 可以将0-225 m的地层划分为8个带(C1-C8带), 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1-8期相对应, 其中C2-4带为末次冰期, C6, C8带分别为倒数第二次和第三次冰期. 研究表明, 1144孔深海沉积物冰期时(MIS 2, 4, 6, 8期)炭屑沉积率均很高, 说明冰期时大陆和大陆架上天然火发生的强度很高, 反映当时气候较为干旱. 尽管MIS 6期和8期细粒炭屑沉积率较高, 表明大陆上天然火强度较大, 当时气候较为干燥; 但粗、中粒炭屑沉积率却相对较低, 可能与MIS 5期以前大陆架出露范围较小, 导致中、粗粒炭屑的源区较小有关. 间冰期时(MIS 1, 5, 7期)炭屑沉积率相对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大陆架被海水淹没, 炭屑来源较少; 另一方面, 也说明天然火的强度有大幅度下降, 气候由干旱转为湿润. 尽管MIS 3期细粒炭屑沉积率有所降低, 但中粗粒炭屑沉积率与4期相当, 表明当时大陆架上天然火强度依然很大, 气候较为干燥.
罗运利陈怀成吴国瑄孙湘君
关键词:孢粉冰期旋回深海沉积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