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辉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不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试验组采用缬沙坦胶囊80mg口服,1次.d-1,连用3个月。分别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微炎症指标(CRP、TNF-α、IL-1、IL-6)水平及肺功能参数(FVC、FEV1、MVV)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CRP、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而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FEV1、MVV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而FV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FVC、FEV1、MVV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炎症状态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结论缬沙坦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水平,微炎症状态改善后可减轻对肺通气功能损害。
- 王稻蔡绍曦陈清萍陈建辉廖雯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微炎症状态肺功能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作用及价值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将9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II级心力衰竭组、III级心力衰竭组与IV级心力衰竭组,再选取于于我院进行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红细胞检查,探讨红细胞与心力衰竭间的关系。结果三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等级越高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病死率越高。结论患者心功能情况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关系密切,红细胞检查能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提供评判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查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参照价值。
- 陈建辉肖妮周军喻斌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
- 4种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4种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240例CHB患者按用药情况分为A、B、C、D组,分别给予口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比较各组治疗12、24、48周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复常率,HBV DNA水平及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以及治疗48周时的YMDD变异率。结果 C组和D组的ALT、AST复常率,HBV DNA水平及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以及YMDD变异率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是2种合理的治疗方案。
- 陈建辉王笑肖妮喻斌周军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 IL-1、IL-6、TNF-α、CRP联合检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微炎症状态。方法选择本院血液净化中心6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B组(实验组)予以口服缬沙坦药物80mg/d,分别测定0月及3月后患者炎症因子IL-1、IL-6、TNF-α、CRP血清水平。结果 B组患者经过3月治疗后IL-1、IL-6、TNF-α、CRP水平降低(P<0.05),A组CRP、IL-1、IL-6水平升高(P<0.05),TNF-α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的IL-1、IL-6、TNF-α、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因子IL-1、IL-6、TNF-α、CRP的联合检测可正确反映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治疗效果。
- 陈建辉廖永强周军喻斌王稻
- 关键词:肾透析炎症
- 多发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多发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更好地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行PNL的多发肾结石患者,分析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感染患者尿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156例行PNL治疗的多发肾结石患者中共有49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1.40%;49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占57.35%,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6株(占38.24%,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3株;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莫西沙星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均>85.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85.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均为0.00%)。结论:多发肾结石患者行PNL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复杂多样,且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临床需加强病原菌监测和耐药性分析,以便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控制效果。
- 陈建辉廖洁刘娟
-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联合用药,观察两药联合应用与单一用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14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治疗,D组未用阿托伐他汀钙和缬沙坦及同类其他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分别在用药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患者血清CRP、IL-1、IL-6及TNF-α水平。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B、C组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仅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IL-6、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RP、IL-1、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其中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1、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治疗后比较,炎症指标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阿托伐他汀钙与缬沙坦治疗均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水平,且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改善作用明显。
- 王稻陈建辉廖雯陈清萍曹珊田利娜
- 关键词:血液透析微炎症阿托伐他汀钙
-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肝肾综合征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与肝肾综合征(HR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初次诊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4例,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常规检测动脉血乳酸等。依据有无并发HRS分为HRS组及非HRS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不同时间点动脉血乳酸浓度等。分析患者入院不同时间点动脉血乳酸与HRS发生的相关关系。根据入院第1天动脉血乳酸水平分为低乳酸组(<4 mmol/L)及高乳酸组(≥4 mmol/L),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以及HRS发生情况。依据乳酸水平、是否发生HRS将患者分组为低乳酸-非HRS组、高乳酸-非HRS组、低乳酸-HRS组、高乳酸-HRS组,对比各组患者3个月死亡率。结果:HRS组患者与非HRS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病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3、5、7天动脉血乳酸浓度检测方面,HRS组患者均显著高于非HRS组(P<0.001),与HRS发生呈正相关(0.6
- 陈建辉
- 关键词:肝硬化乳酸肝肾综合征
- 血清YKL-40、CEA联合检测对老年结直肠癌早期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估血清YKL-40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老年结直肠癌早期患者的预后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116例和同期结肠息肉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癌组织;血清CEA及YKL-40含量应用ELISA法检测。使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观察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YKL-40水平与浆膜浸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和CEA水平相关(P<0.05)。血清YKL-40高的结直肠癌早期和晚期患者总生存率显著高于YKL-40低水平患者。血清YKL-40及CEA都高的结直肠癌早期患者总生存率高于血清YKL-40含量低的患者。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早期患者血清YKL-40与CEA水平联合是预测临床早期CRC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陈建辉郭朝阳陈小林
- 关键词:结直肠癌老年YKL-40预后
- 雷帕霉素诱导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促进小鼠肺部炎症的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及其在小鼠肺部炎症中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雷帕霉素、法舒地尔以及法舒地尔+雷帕霉素制备四组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肺组织病理切片及HE染色,采用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检测肺血管通透性,检测小鼠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另外体外培养人肺内皮细胞(HuLECs),使用雷帕霉素单独处理或者共处理法舒地尔,检测其跨内皮单层细胞的蛋白(HRP-BSA)渗透性。结果:体外细胞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雷帕霉素增加肺内皮细胞通透性Pa系数升高(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而法舒地尔可以降低其诱导的肺内皮细胞通透性(P<0.01)。雷帕霉素明显加重小鼠急性肺损伤,表现为肺泡间质增厚并伴有肺泡萎陷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增多,肺损伤指数上升(P<0.01)。肺血管通透性、BALF总蛋白以及肺组织MPO活性均增加(P<0.01);预处理法舒地尔逆转由雷帕霉素引起的肺部炎症性损伤。结论:雷帕霉素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促进肺部炎症性损伤,而法舒地尔可以缓解雷帕霉素诱导的肺部炎症损伤。
- 陈小林陈建辉李先凡余增谱
- 关键词:雷帕霉素肺部炎症法舒地尔内皮细胞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