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科
- 作品数:11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植物学名校订工具被引量:2
- 2015年
- 近年来,随着植物信息数字化的普及,植物学领域出现了众多名称索引系统,如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密苏里植物园共同创办并维护的The Plant List(http://www.theplantlist.org/),密苏里植物园维护的Tropicos(http://www.tropicos.org/),邱园、哈佛大学标本馆和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共同维护的The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IPNI,http://www.ipni.org/),
- 王钧杰陈国科马克平
- 关键词:植物学名植物信息植物名称标本馆邮箱地址
- 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毒药树种群数量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5
- 2006年
- 云南是毒药树(Sladeniacelastrifolia)的分布中心,日益严重的人为干扰不可避免地影响毒药树种群的数量特征。基于毒药树年龄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受人为干扰程度不同的两个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并对这两个种群进行了比较。严重受干扰的种群的幼苗库相对不足,Ⅰ龄级个体数比例为12.7%,Ⅱ、Ⅲ、Ⅳ龄级个体数所占比例为80.3%,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未受干扰的种群幼苗库相对充足,年龄结构呈现稳定种群的特征。这两个种群的生命表也存在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严重受干扰的种群的Ⅰ龄级和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这是幼苗库不足的一个直接反映。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都表现出低龄级个体死亡率高的特征,但未受干扰的种群各龄级个体的死亡率的变化幅度较小。毒药树种群的各项特征与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及其它几种濒危植物的相关特征相似。虽然毒药树还未被列为受威胁的物种,但它已具备IUCN所定义的受威胁物种的特点,因此,对它的保护已十分必要,除了在野外建立相应的毒药树保护点之外,在植物园中培植人工种群也是必须的。
- 陈国科彭华
- 关键词:种群数量特征年龄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
- 1:100万中国植被图森林和灌丛群系类型的补充资料被引量:5
- 201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我国植被研究的最重要数据。受当时研究基础和制图技术限制,部分植被群系未能体现在中国植被图上。为了给新一代中国植被图的编研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在搜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中国植被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取其中的植被群系名称和分布信息,采用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以优势种相同作为依据,合并部分相近的群系类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中的森林和灌丛群系进行对比,本文新增了1,475个森林和灌丛群系。
- 王璇陈国科郭柯马克平
- 关键词:数据收集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新趋势--IUCN 2013-2016总体规划
- IUCN在2011年11月召开的第77次理事会上讨论了2013-2016年的总体规划.它包括三个方案领域:自然价值评估与保护;平等地支配自然资源和分享其惠益;寻找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面...
- 马克平陈国科陈彬杜彦君黄继红朱珣之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粮食安全
- 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数据集
- 2022年
- 附生维管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湿性山地森林植物群落中物种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在维系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附生维管植物调查相对困难,在多样性调查和统计中往往被忽视,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名录。本项研究基于已公开发布的数据库,搜集并整理了1982–2022年间的关于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研究的文献书籍。首先,提取文献资料中的有效信息,依据物种2000中国节点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校正,整理出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共计49科246属1,739种,然后据此编写了相对准确、完整的中国森林附生维管植物物种名录。本名录作为我国第一个全国性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名录,可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并能为深入研究附生维管植物的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及宏观生态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 戴梓潇陈国科张乃莉马克平
- 关键词:地理分布物种多样性物种名录
- 毒药树生殖生物学及种群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 本文围绕毒药树的生殖生物学和种群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是从生殖构件(花、果实和种子)和人为干扰对种群的数量特征影响这两方面进行探讨。植物的生殖构件的研究是个体水平上的生殖生态学研究,植物的开花、结实都是与此紧密相关的...
- 陈国科
- 关键词:花部特征传粉生物学种群数量
- 生态系统受威胁等级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被引量:15
- 2012年
- 生态系统受威胁等级评估是认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手段。在2008年的第四次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立专门工作组,着手建立类似于物种灭绝风险的定量评估方法,对生态系统受威胁等级进行评估。最终的目标是在局地、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确定生态系统的受威胁等级,建立生态系统红色名录。在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时,生态系统红色名录与物种红色名录可作为互补。目前,生态系统受威胁等级评估方案的评估依据包括4类:生态系统分布或生态系统功能短期衰退;生态系统分布或生态系统功能长期衰退;生态系统当前的分布狭窄、同时生态系统分布或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生态系统当前的分布极狭窄。应用Rodríguez等(2011)建立的评估标准,基于文献记载的中国辽河三角洲4个生态系统1988年和2006年的面积,我们详细介绍了生态系统受威胁等级的评估过程。目前的评估方法面临挑战,生态系统分布范围和占有面积的估计应基于合理的空间尺度,同时还需建立合理的方法定量描述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生态系统受威胁等级评估方案将提交2012年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讨论。
- 陈国科马克平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
- 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对高碳氮负荷的响应
- 本文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中EPS对高碳氮负荷的响应.当进水负荷为6.9-10.9 kg COD.m-3.d-1、0.255-0.455 kg N-H4+-N.m-3·d-1时,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可达9...
- 黄钧陈国科田雪平何京钟赵晶桃毕列锋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EPSPSPN
- IUCN生态系统红色名录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生态系统红色名录作为物种红色名录的重要补充,是基于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评估,对于重要生物的生境保护至关重要。当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IUCN生态系统红色名录评估方法作为生态系统受威胁状况评估的正式标准,广泛应用于全球生态系统的评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IUCN生态系统红色名录评估体系的修订和推广,其评估标准日趋完善,但生态系统制图、生态系统崩溃的概念以及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挑战。本文回顾了生态系统红色名录的发展过程,归纳了IUCN生态系统红色名录评估方案中生境范围退化(标准A)、生境限制分布(标准B)、非生物环境退化(标准C)、生物过程退化(标准D)以及威胁定量分析(标准E)这5个指标的含义和评估过程,并围绕IUCN生态系统红色名录实际评估中面临的挑战,论述了利用遥感和生态模型可能提供的解决方案。文中指出,明确生态系统分类体系以及生态系统崩溃等基本概念对生态系统红色名录评估至关重要;尺度效应是评估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多尺度评估是丰富生态系统红色名录空间信息的潜在方法;耦合遥感和生态模型等手段共同参与评估,是未来研究IUCN生态系统红色名录的重要方法。
- 谭剑波李爱农雷光斌陈国科马克平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39
- 2016年
- 利用2011^(–2)012年野外标准地实测资料,结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研究了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02.73 Tg,其中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22.88 Tg、16.73 Tg、11.36 Tg和451.76 Tg,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0.39%、2.78%、1.88%和74.95%;在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碳储量为138.03 Tg,所占比例最大(22.90%);在森林各龄组中,幼、中龄林约占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0.66%,是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20.80 t·hm^(–2),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24.65 t·hm^(–2)、3.36 t·hm^(–2)、2.28 t·hm^(–2)和90.51 t·hm^(–2)。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层碳储量对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贡献较大。浙江省天然林乔木层碳密度整体表现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而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表现为过熟林>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浙江省幼、中龄林林分面积占比重较大,占全省森林面积的76.76%,若对现有森林进行更好的经营和管理,可以增加浙江省森林的碳固存能力。
- 李银陈国科林敦梅陈彬高雷明简兴杨波徐武兵苏宏新赖江山王希华杨海波马克平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