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及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中副肝静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中副肝静脉的CT、MRI表现,评价其在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有CT、MRI资料的Budd-Chiari综合征病例24例(其中22例行介入诊疗),观察副肝静脉的CT、MRI表现,结合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讨论副肝静脉的临床意义。结果24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中,20例检测到副肝静脉,显示率83.3%。典型的副肝静脉主要分布于肝VI段及临近肝组织内,表现为与下腔静脉相通的管道。结论在大多数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中CT及MRI可以直观地观察副肝静脉的形态、侧支循环情况及其与下腔静脉的交通情况,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 陈世林罗明月单鸿孟晓春李征然陈俊伟
-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副肝静脉磁共振成像
- 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放射学诊断
- 2009年
- 目的:分析和总结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影像表现特点,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影像表现。结果: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X线、CT表现为渗出或实变37例(66%)、结节或肿块样病变18例(32%)、曲菌球1例(1%)。其中多部位发生者40例(71%),同时存在上述2种或2种以上表现者35例(62%),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病灶形态变化快。结论: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放射学表现具有多部位发生、多种影像同时出现,并且病灶形态变化快的特点,X线平片和CT检查对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陈世林罗明月覃杰董云旭
- 关键词:肝移植真菌感染X线摄影
-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 2007年
- 陈世林
- 关键词:胸膜孤立性纤维瘤肺占位性病变上腹饱胀乏力胸部胸片
- 多发性硬化^1H磁共振波谱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MS患者和21名健康自愿者进行MRI和1H-MRS检查,测量患者脑内病灶(病灶组)和病灶邻近或对侧表现正常脑白质(NAWM)(NAWM组)及自愿者正常脑白质(对照组)主要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乳酸盐(Lac)峰值,及NAA/Cr、NAA/Cho、Cho/Cr的浓度比值。结果病灶组、NAWM组的NAA峰有不同程度下降、Cho峰有不同程度升高,急性病灶还可见Lac峰升高;病灶组的NAA/Cr(1.459±0.280)显著低于NAWM组(1.806±0.114)及对照组(2.109±0.246,F=65.159,P<0.001);病灶组的NAA/Cho(0.763±0.195)亦显著低于NAWM组(1.295±0.101)及对照组(1.618±0.243,F=171.907,P<0.001);而病灶组的Cho/Cr(1.826±0.261)显著高于NAWM组(1.503±0.216)及对照组(1.316±0.117,F=59.320,P<0.001)。结论1H-MRS可以反映MS患者病灶内组织不同病理变化所致代谢异常及检测到MS的NAWM所出现的早期生化代谢改变,对M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 陈世林罗明月陈少琼邹艳胡兵康庄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磁共振成像
- 肝门部胆管癌CT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比较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CT表现及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8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CT、超声、ERCP ,PTC诊断资料。结果 :梗阻部位显示率CT为 90 .9% ,超声 88.2 % ,ERCP10 0 % ,PTC 94.1% ,CT联合超声 97.8%。梗阻性质确诊率CT为 75 .5 % ,超声 72 .3 % ,ERCP 70 .4% ,PTC90 .1% ,CT联合超声 95 .7%。结论 :CT能良好地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特性 ,CT与超声联合应用明显提高诊断率 ,基本能满足诊断 ,了解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对ERCP ,PTC侵入性检查尽可能避免使用。
- 张亚林肖运平陈世林杨季春李新文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CT影像学检查
-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新进展
- 2008年
-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其诊断一直强调病史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但是随着MR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2000年7月制订的McDonald诊断标准第一次将MRj用于MS的诊断,并明确地说明了MS时间和空间上多发性的MRI证据.从而有利于对患者尤其是表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超微型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USPIOs)对比剂及MRI新技术在显示MS特异性征象、病变与病理变化及临床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定量研究、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特异性信息。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陈世林罗明月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新技术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MRI新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病情评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些新技术包括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波谱、磁化传递成像、弥散成像等等,该文就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MS中的应用作了简介,供临床参考。
- 陈少琼陈世林胡冰邹艳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化传递成像弥散成像磁共振波谱
- 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多层CT表现及与病理临床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多层CT(MSCT)表现,及与病理、临床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MSCT表现,包括淋巴结的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平扫密度及增强表现,并与病理(n=37)、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结果185个淋巴结主要位于4R区、2R区、7区和10R区,8例累及1个区淋巴结,34例累及2个以上区淋巴结。145个淋巴结平扫密度基本均匀,40个不均匀。37例进行病理对照的169个淋巴结中,122个未融合者呈卵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楚;47个融合者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缘欠清楚或模糊。共有7种强化形式:12个淋巴结均匀强化无中心低密度区,病理上呈结核性增生,无干酪样坏死及临床表现;22个不均匀强化中心有小的低密度区,结核性肉芽肿多,中心小量干酪样坏死,轻度临床表现;52个周边不规则厚壁强化中心无强化,结核性肉芽肿构成强化厚壁,中心干酪样坏死,轻度临床表现;36个周边薄环状强化中心无强化,强化环为小量结核性肉芽肿,中心大量干酪样坏死,中度临床表现;4个周边不规则强化中心无强化区延伸至淋巴结外,干酪样坏死物质破溃到淋巴结包膜外,重度临床表现;40个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心分隔状强化,多个含有干酪样坏死的淋巴结融合,结核性肉芽肿构成强化环及分隔,重度临床表现;3个无明显强化,基本上为干酪样坏死,重度临床表现。11例显示为单一强化形式,26例为2~4种强化形式。结论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MSCT表现主要为多区淋巴结受累,呈卵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楚,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周边不规则厚壁强化中心无强化、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心分隔状强化、周边薄环状强化中心无强化等多种强化形式。MSCT表现能够反映其病理改变,并且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 罗明月陈世林赖丽莎覃杰董云旭梁文威
- 关键词:肺门纵隔
- 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特点,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结果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为渗出或实变37例(66.07%)、结节或肿块样病变18例(32.14%)、曲菌球1例(1.79%)。其中多部位发生者40例(71.43%),同时存在上述2种或2种以上表现者35例(62.50%),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病灶形态多变。结论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具有多部位发生、多种表现同时出现和病灶形态多变的特点,它对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陈世林罗明月汤志勇赖丽莎梁文威覃杰董云旭
- 关键词: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