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子
-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中器乐合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被引量:20
- 2006年
- 合奏课教学是高师器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各种器乐教学的延续和有益的补充。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基地,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巩固与提高以及对学生合作意识的锻炼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师器乐合奏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对高师器乐教学整体改革趋于合理化有所裨益。
- 陶纪泉金英子
- 关键词:高师器乐合奏课教学
- 新课标下高师手风琴教育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建构
- 2011年
- 21世纪,新课标背景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改革正逐步展开,手风琴教育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核体系的改革理应受到重视。因此,建构一套适应新世纪手风琴教育理念的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建构包含演奏技能、教育教学、组织和安排音乐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内容考查的多元化考核标准,正是我们现阶段研究的重要课题。
- 金英子
- 关键词:手风琴教育
- 打破音乐与生活的界限——试析约翰·凯奇偶然音乐的“非情感表现”特征被引量:3
- 2012年
- 20世纪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打破传统,认为音乐创作的目的不在于艺术表现包括情感表现,而是以这样的方式肯定生活,因此,音乐只应表现为声音本身,而不表现其他。由此,凯奇打破了音乐与生活的界限,通过放弃作曲家、表演者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关系"来表现生活,从而实现他理想中音乐与生活的同一。
- 金英子
- 关键词:约翰·凯奇偶然音乐
- 后现代艺术观下的钢琴演奏风格反思
- 2012年
- 钢琴演奏家审美品味的呈现,以及它在创作风格中的转化,同审美活动的现实与历史场域的展现过程有着密切关系,远远超出了创造者的个人视域。审美与生活往往并连在一起,通过创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得到反映。与此同时,美和审美都充满着生命力,形式只是依托,风格才是本质。而这一切都是人与其艺术作品中一系列可见、不可见的奇特事物和关系所构成,能够唤起美的愉悦感的微妙因素。
- 金英子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钢琴演奏
- 高等院校《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探析
- 2011年
- 高等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模式的构建,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探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知识的构建,音乐感性经验与理性认知的构建,不同类型《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上,可以分别从音乐鉴赏的理论依据、音乐鉴赏的两种不同方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总结三方面揭示高等院校《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的理论意义。
- 金英子
-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模式
- 无序·融合·不确定——试析约翰·凯奇偶然音乐的表演特征被引量:3
- 2013年
- 约翰·凯奇的偶然音乐是西方人反对理性主义艺术实践的结果,凯奇摒弃创作主体的干扰,认为音乐创作及表演的目的不是在于艺术表现,而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肯定生活。因此,在音乐表演时,凯奇通过审美格局的"无序"消解了精英艺术的物质基础;通过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的"融合"瓦解了精英式的创作手段;通过音乐表演结果的"不确定"打破了精英艺术表现结果的确定性,并由此打破了音乐与生活的界限,形成独具个性的表演特征。
- 金英子
- 关键词:约翰·凯奇偶然音乐表演特征
- 皮亚佐拉的新探戈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以《自由探戈》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如今,中国的手风琴发展已走入困局,而皮亚佐拉现象,尤其是他的新探戈音乐《自由探戈》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因此我们认为认识和了解皮亚佐拉的音乐和演奏对中国的手风琴发展是必要并且有益的。
- 金英子
- 关键词:皮亚佐拉手风琴
- 手风琴演奏巴赫键盘音乐的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随着自由低音手风琴的不断普及,巴赫键盘音乐受到愈来愈普遍的重视,并成为手风琴演奏者的必修课程,但由于自由低音手风琴传入我国时间较短,巴赫键盘音乐又是我们以前不曾接触过的,因此在演奏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触键法、延留音与连线音、装饰音及风箱运用等演奏技法的研究,探讨了手风琴演奏巴赫键盘音乐应注意的问题。
- 金英子
- 关键词:手风琴键盘音乐演奏艺术触键法装饰音
- 越剧传统文化基质和审美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在我国300多个地方性剧种中,越剧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剧种之一。在短短数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随着流行音乐的盛行、现代文化的冲击,作为传统艺术的越剧,也面临着与其他剧种相同的消亡危机。文章将从越剧传统文化基质以及审美价值研究两方面进行阐述。
- 金英子
- 关键词:越剧非物质文化审美价值
- 关于后现代音乐审美方式的若干思考——以约翰·凯奇偶然音乐作品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后现代主义,作为怀疑论精神的继承消解了现代主义的结构。因此,解构、无序、多元拼贴成为后现代音乐的特质,并导致后现代音乐审美方式的变革,使后现代音乐从正面审美走向反面审美。这包含两个相关的层面,即审什么和怎么审的问题。关于这两个层面,本文将从审美格局的突破、审美体验的"全醒"以及审美对象的价值转移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 金英子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音乐审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