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2009年金华市中心医院血液报废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赵英徐凤娟叶宏辉倪映华金佩王静
- 关键词:血液输血科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间确诊为TTP的10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每次2 000~3 000ml,治疗2~5次,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2例死亡,8例存活。存活患者在经过3~5次血浆置换后,血小板、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尿素氮、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逐渐降低,治疗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是TTP的首选疗法,对TTP患者尽早的进行血浆置换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金淑蓉徐凤娟叶宏辉金佩王静唐若腾金琪赵英
-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孕妇产检中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孕妇产检中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探讨血小板抗体和妊娠次数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04—2018-09进行产检的孕妇393例(有分娩史181例),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按妊娠次数分为1次A组、2~3次B组、>3次C组,比较其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将有分娩史的孕妇分为经阴道产组和剖宫产组,比较其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果:3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产组和剖宫产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妊娠次数呈正相关,分娩方式不同,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血小板抗体检测作为常规产检项目有利于预防流产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金琪叶宏辉徐凤娟金佩金淑蓉唐若腾
-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妊娠次数
- 输血引起Rh抗体7例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检测输血引起Rh血型抗体的频率并鉴定抗体特异性。方法采用凝聚胺介质试剂与抗球蛋白介质试剂分别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采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并检测抗体的Ig类型及效价。结果5 600例输血的患者共检测出Rh抗体7例,检出率为0.125%。抗体特异性为:抗-cE 2例,抗-E2例,抗-C、抗-c和抗-D各1例。结论检出的Rh抗体,以抗-E和抗-E相关抗体为主,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当前Rh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 徐凤娟叶宏辉倪映华金佩王静赵英
- 关键词:输血RH血型抗体
-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了解术中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2012年神经外科手术中132例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回收量,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及手术前后Hb,Hct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共回收自体血146 200ml,平均每例回收1 107.6ml;共回输自体血83 290ml,平均每例回输630.9ml。其中43例除自体血回输外,还分别输注了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和血浆。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常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量,节约血资源,并能减少或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 金淑蓉徐凤娟叶宏辉金佩王静唐若腾赵英
- 关键词:自体血回输神经外科手术
- 准献血人群人类巨细胞病毒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检测和分析准献血人群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现状,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也有助于了解献血者的HCMV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HCMV-DNA。结果:1037例血液样本HCMV测定的阳性率为3.66%(38/1037)。结论:对准献血人群进行HCMV测定,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特别是对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孕妇及新生儿的安全输血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了解献血者的HCMV感染情况。
- 徐凤娟徐瑞龙袁青叶宏辉倪映华金佩
- 关键词:人类巨细胞病毒输血安全
- Rh同表型输注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Rh同表型输注的可能性,探讨Rh同表型输血的输注效果。方法:盐水法检测患者及献血员的Rh表型,凝聚胺法及抗人球法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对300例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进行Rh同表型输注,无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结论: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Rh同表型输注可以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血液输注疗效;同时避免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 金佩徐凤娟叶宏辉王静金淑蓉唐若腾赵英
- 关键词:RH输血反应输注疗效
- 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相关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效价冷凝集素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结果分析。方法:采用37℃加热洗涤和4℃冷吸收法处理患者红细胞及血清,消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干扰,用盐水法做血型正反鉴定,用盐水介质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结果:经处理后的标本,血型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结果无异常。结论:用加热洗涤和冷吸收法可排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干扰,利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 王静徐凤娟叶宏辉金佩金淑蓉唐若腾金琪赵英
- 关键词:高效价冷凝集素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 定期病历抽查对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的作用探讨
- 2013年
- 目的:探讨定期抽查病历对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定期抽查病历开展前后的输血病历各300份,比较病历抽查开展前后的科学合理输血情况。结果:定期病历抽查开展前后,红细胞悬液的合理输注比例分别为80.0%与94.4%;血浆的合理输注比例分别为66.8%与90.0%;血小板的合理输注比例分别为90.1%与95.2%;输血前检查完成率分别为89.3%与99.3%;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率分别为:85.0%与98.7%。结论:开展定期输血病历抽查,联合职能部门督促临床整改,检查发现的问题,有助于临床更好地开展科学合理输血,提高输血安全与疗效。
- 金佩徐凤娟叶宏辉王静金淑蓉唐若腾赵英
- 关键词:病历输血安全
- 多次输血患者Rh抗原分型检测的重要性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金华市中心医院输血患者检测到的不完全抗体分析,阐述多次输血患者Rh抗原分型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在常规输血患者中进行不完全抗体检测,并对抗体进行鉴定,对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2004—2009年输血患者中检测到12例不完全抗体,其中抗E8例,抗c4例,抗C2例,有3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Rh系统的抗体。12例患者均为长期或短期多次输血的患者。结论:长期或短期内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当进行Rh抗原分型,选择Rh配合的血液成分制品,特别是红细胞制品进行输注,以免产生Rh抗体。
- 叶宏辉徐凤娟倪映华金佩王静赵英
- 关键词:不完全抗体多次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