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搏

作品数:43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细胞
  • 17篇淋巴
  • 16篇白血
  • 16篇白血病
  • 10篇淋巴瘤
  • 9篇淋巴细胞
  • 8篇基因
  • 8篇骨髓
  • 7篇老年
  • 7篇高龄
  • 6篇慢性
  • 6篇金淋巴瘤
  • 6篇霍奇金
  • 6篇霍奇金淋巴瘤
  • 6篇急性
  • 5篇染色
  • 5篇染色体
  • 5篇肿瘤
  • 5篇淋巴细胞白血...
  • 4篇多发

机构

  • 4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43篇郭搏
  • 27篇朱宏丽
  • 23篇李素霞
  • 18篇卢学春
  • 17篇范辉
  • 11篇翟冰
  • 10篇林洁
  • 9篇杨波
  • 9篇达万明
  • 9篇刘洋
  • 6篇韩晓萍
  • 6篇冉海红
  • 5篇杨洋
  • 4篇孙敬芬
  • 4篇杨洋
  • 3篇赵丹丹
  • 3篇黄文荣
  • 3篇姚善谦
  • 3篇常城
  • 3篇邹丹丹

传媒

  • 8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华保健医学...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学...
  • 1篇第11次中国...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质体阿霉素为主方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脂质体阿霉素联合COP为主的方案化疗或联合利妥昔单抗等其他治疗方案治疗34例患者,观察患者应用脂质体阿霉素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全组34例患者共接受176个疗程化疗,平均每个患者累计应用脂质体阿霉素127.0mg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8.2%(30/34),其中CR24例(70.6%),PR6例(17.7%),SD1例(2.9%),PD3例(8.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未出现严重感染。心脏毒性发生率14.7%(5/34),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郭搏朱宏丽李素霞卢学春范辉
关键词:脂质体阿霉素非霍奇金淋巴瘤高龄
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2例高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科于2006-2012年收治2例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M4型和M6型),均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这2例患者先后采取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地西他滨或(和)自体CIK细胞方案治疗,系统观察了2例CIK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相关指标(血液学反应、输血频率、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和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相比,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方案可减轻骨髓抑制程度,降低输血频率及输血量,延长部分缓解持续时间,同时表达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减少,生存期显著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
常城杨波张琳朱宏丽卢学春郭搏蔡力力韩为东王瑶范辉李素霞刘洋杨洋翟冰冉海红林洁张峰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老年人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猪胆酸钠对K562和Kasumi-1细胞系生物活性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猪胆酸钠(SBA-Na)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系及Kasumi-1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配制浓度为10-6mol/L(W1)、10-4mol/L(W2)的ATRA溶液及浓度为100μg/ml(Z1)、200μg/ml(Z2)的SBA-Na溶液,分别使用W1、W2、Z1、Z2、W1+Z1、W2+Z2处理上述2种细胞系,并设立不加药的空白对照组。镜下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细胞生长抑制曲线;分别采用PI单染和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加药组K562细胞和Kasumi-1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K562细胞系各组CyclinA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TRA及SBA-Na对2种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两者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明显;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处理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尤以ATRA联合SBA-Na给药组凋亡最为明显。低浓度SBA-Na处理组Cyclin A表达上调,其他处理组Cyclin A表达均下调,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ATRA及SBA-Na均可抑制K562细胞及Kasumi-1胞系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二者联合效果更明显,对于K562细胞系,两者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A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常城郭搏张琳朱宏丽卢学春范辉李素霞杨波刘洋翟冰杨洋冉海红林洁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K562细胞系细胞增殖
美罗华联合方案治疗高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考察美罗华联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美罗华联合COP为主的方案化疗或其他治疗方案治疗我科3l例7l岁至92岁的高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此31例患者中位年龄84岁,均患有不同程度...
朱宏丽姚善谦郭搏范辉卢学春李素霞林洁刘洋翟冰杨洋
关键词:淋巴结肿瘤
55例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中EB病毒DNA检测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B病毒 (EBV)DNA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了 1 9例AL患者、1 2例MM患者、2 4例MDS患者及 2 6例健康对照组EBV感染情况。结果 AL组EBV感染率为 5 .3% ,MM组EBV感染率为 5 0 .0 % ,MDS组EBV感染率为 1 6 .6 % ,正常对照组EBV感染率为 3.8% ;AL组、MDS组与正常对照组EBV 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MM组与正常对照组EBV 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MM组与AL组、MDS组EBV 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AL及MDS患者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大 。
王京华刘娜郭搏刘芳
关键词:血液病骨髓细胞EB病毒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老年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了解rhFPO治疗老年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曾应用rhTPO治疗的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病例共49例,其中46例为男性...
林洁朱宏丽常城李素霞范辉卢学春郭搏刘洋翟冰冉海红杨波杨洋
文献传递
氟达拉滨为基础方案治疗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郭搏朱宏丽范辉李素霞卢学春
rhG-C SF动员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34^+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动态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rhG-CSF动员过程中外周血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PC)中淋巴细胞亚群和CD34+细胞的变化,指导临床选择最佳采集时机。方法:对大剂量化疗(HDC)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38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其动员前后外周血及PBPC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CD19和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含量的变化,同时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进行CFU-GM培养来评价干细胞克隆生成能力。结果:动员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含量均低于动员前(P<0.01),而动员后外周血中的CD34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5)。动员后第5天CD34含量达到最高峰。PBPC中CD4、CD4/CD8明显低于外周血(P<0.005),其他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与外周血比较无明显变化。动员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明显高于动员后,动员后PBPC中CFU-GM生成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CD4/CD8比值严重倒置,B细胞恢复较快。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rhG-CSF动员会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明显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含量。
靳海杰阎蓓李晓红黄文荣郭搏薄剑赵瑜韩晓蘋高春记达万明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淋巴细胞亚群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IK治疗高龄眼眶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被引量:4
2012年
高龄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探讨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高龄眼眶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1例89岁男性患者经右眼眶肿物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基础上,采用CIK细胞治疗5个疗程,每疗程输注(2-3)×109CIK细胞2次,同时给予rhIL-2 1 MU/d皮下注射,连续10 d,观察CIK细胞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该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成功扩增出所需的CIK细胞,培养后的CIK细胞以CD3+和CD8+细胞为主,CD3+CD56+细胞得到大量扩增。CIK细胞治疗2个疗程后,原发眼眶淋巴瘤及左肾上极病变完全消失,5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IK细胞治疗中未见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高龄眼眶淋巴瘤侵袭性较高、分期较晚的患者,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小剂量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CIK细胞治疗,可能更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李素霞朱宏丽郭搏卢学春范辉林洁杨波刘洋杨洋冉海红翟冰韩卫东王瑶姚善谦
关键词: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眼眶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基因重排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DC-DF-FISH、RT-PCR技术检测41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对于初诊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94.4%(17/18),DC-DF-FISH阳性检出率也为94.4%(17/18),对于治疗后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14例有可分析分裂相,其中有11例存在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78.6%(11/14);而用DC-DF-FISH检测治疗后患者的阳性率为94.4%(17/18);移植后的5例患者R-显带均未检出Ph染色体,而FISH检测出1例bcr/abl基因阳性,RT-PCR证实了FISH的检测结论,但在移植患者中,RT-PCR无阳性发现。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检测CML患者bcr/abl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CM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郭搏朱宏丽李素霞卢学春范辉赵丹丹韩晓萍达万明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基因PH染色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