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世星

作品数:50 被引量:305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9篇油菜
  • 26篇甘蓝
  • 26篇甘蓝型
  • 23篇甘蓝型油菜
  • 9篇基因
  • 5篇性状
  • 5篇农艺
  • 5篇小孢子
  • 5篇小孢子培养
  • 4篇氮素
  • 4篇油酸
  • 4篇游离小孢子
  • 4篇直播
  • 4篇人工合成甘蓝...
  • 3篇游离小孢子培...
  • 3篇育种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作物
  • 3篇含油量

机构

  • 49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南充市农业科...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成都市农林科...
  • 1篇自贡市农业科...
  • 1篇中江县农业局
  • 1篇成都久森农业...

作者

  • 49篇郭世星
  • 30篇牛应泽
  • 21篇吴永成
  • 10篇李壮
  • 10篇彭霄
  • 7篇刘玉贞
  • 5篇蒲至恩
  • 4篇余青青
  • 4篇蔺丽丽
  • 3篇汪良中
  • 3篇付绍红
  • 3篇田露申
  • 3篇杜俊波
  • 3篇李伟
  • 2篇曾德志
  • 2篇段英姿
  • 2篇韦献雅
  • 2篇侯凯
  • 1篇叶文
  • 1篇戴维

传媒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四川农业与农...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高等农业教育
  • 2篇种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研究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高教论坛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西藏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5
  • 3篇200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仰合天时,俯接地气,彰显“耕读文化”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以“节气与作物生产实践”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劳动素养已经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耕读教育作为农林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重要实践。但目前高等院校的劳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规划、可操作的课程载体,并未完全发挥育人功能。课程组以通识课“节气与作物生产实践”为依托,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线,设计了劳动耕读教育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耕读文化中的物态元素、文化制度元素、文化行为元素和精神元素,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达到“教之以事而喻诸德”的课程目标。通过对“节气与作物生产实践”这一系统性劳动耕读教育课程的案例分析,拟为高等农业院校劳动耕读教育提供一条富有启发性的路径。
蒲至恩郭世星贾佳王际睿
关键词:劳动教育耕读文化
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中几个重要培养因素的研究
该文对栽培在自然条件下的1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及杂种后代进行了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探讨了提高小孢子胚状体诱导频率,胚状体直接成苗率及单倍体花粉植株的二倍化频率的技术方法,主要结果:甘蓝型油菜不同基因型材料其胚发生能...
郭世星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状体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华西秋雨”模式下冬油菜直播应对苗期湿害的策略被引量:4
2022年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盆地“华西秋雨”模式下稻茬冬油菜直播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稻茬田直播油菜苗期湿害的应对策略:主动排湿、选育抗(耐)湿品种和迟播避湿,以及稻茬冬油菜直播技术要点。
吴永成雷小龙蒲晓斌彭霄郭世星
关键词:四川盆地冬油菜直播
化控催熟对直播油菜抗裂角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喷施化控催熟药剂对直播油菜抗裂角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机割油菜适宜催熟药剂种类及浓度的选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同乙烯利浓度(A1:500 mg/kg;A2:750 mg/kg;A3:1 000 mg/kg)处理,在直播油菜角果约70%变黄时进行喷施。[结果]与CK0对照相比,不同催熟处理的角果壳和籽粒含水量、千粒重、抗裂角指数、含油量均降低,而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与CK1(0.8%农达)对照相比,不同催熟处理的抗裂角指数、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均提高,但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不同催熟处理的抗裂角性表现为,A1>A2>A3>CK1;不同催熟处理的催熟效果表现为A3>A2>CK1>A1。[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乙烯利浓度为750 mg/kg(A2处理)时,既可达到较好的催熟效果,又对油菜抗裂角性及籽粒品质影响较小。
罗玉琴向玉凤彭霄郭世星吴永成
关键词:油菜化学调控催熟剂籽粒品质
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28
2009年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进行量化观察,研究其数量遗传特性,为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仪和颜色提取软件对油菜新鲜花瓣进行处理,获得花瓣颜色特征值(CIERGB值),选择能反映花瓣颜色差异的B值,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HW243×HZ21-1和HW243×中油821)的P1、P2、F1、B1、B2和F2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表现为一数量性状,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作用为主,多基因的作用相对较小。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均具有较大的作用。在F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6.94%和95.83%,多基因遗传率为3.93%和2.47%;在B1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54.58%和49.5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5.64%和46.9%;在B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8.14%和97.6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98%和2.06%。【结论】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具有数量性状的遗传特性,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效应为主,多基因效应相对较小。主基因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
田露申牛应泽余青青郭世星柳丽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白花主基因+多基因
利用卡那霉素浸种法筛选转基因油菜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卡那霉素溶液浸种法筛选转基因油菜的方法,主要是将经转基因处理的油菜种子浸入0.18~0.30%卡那霉素溶液中处理12~24小时,然后播于不含卡那霉素的土壤上,2-3天后筛选正常生长的绿色苗,即为转基因...
牛应泽韦献雅郭世星付绍红余青青
文献传递
根肿菌效应子Pb78及其在防治根肿菌侵染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根肿菌效应子Pb78,其核酸序列如SEQ ID NO.1。本发明还提供寄主诱导所述根肿菌效应子Pb78沉默在防治根肿菌侵染中的应用,还提供一种根肿菌防治处理液,以及所述根肿菌防治处理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验证了利...
杨辉许玉姝赵钰姗杜俊波吴永成郭世星金煜城
油菜双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油菜是食用油、优质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杂种优势利用是油菜培育优势性状最重要的手段,且提高亲本的选育效率对优质品种的培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有油菜育种技术存在效率低、周期长、盲目性大、应用范围有限等诸多问题,不适于油菜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双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快速选育油菜新品种的技术方法。该技术以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效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从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创新研究的发现、作用表现、诱导机制、作用价值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以及其他作物诱导系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杨美翠赵诗慧高源石浩然李云龚万灼杨进王继胜邹琼陶兰蓉康泽明唐蓉郭世星付绍红
关键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双单倍体杂交育种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遗传研究初报被引量:11
2008年
以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和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HW243配制的6个遗传世代群体(P1,P2,F1,BC1,BC2,F2)为材料,采用病区自然鉴定法,对抗根肿病特性进行了初步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亲本中油821表现为高度感病,HW243为高度抗病,F1群体为高抗;F2群体发生抗性分离,抗感比为3.082:1,经x^2测定符合3:1比例,概率达0.95~0.99。B1群体亦发生抗性分离,抗感比为1:1.174,经,测定符合1:1比例,概率0.3-0.5;而BC2群体中则金为抗病类型。结果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HW243的抗根肿病特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余青青田露申牛应泽郭世星
关键词: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根肿病抗性
施氮量对半矮秆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探明甘蓝型半矮秆油菜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特点以及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以半矮秆油菜佳油JS-1为材料,研究施氮量(0~360 kg/hm^(2))对半矮秆油菜籽粒产量、植株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半矮秆油菜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半矮秆油菜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以及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增加(90~360 kg/hm^(2))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施氮量27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加大而降低。不同施氮水平下,半矮秆油菜干物质快速积累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均晚于氮素快速积累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在合理施氮量(180~270 kg/hm^(2))下,半矮秆油菜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延后,干物质及氮素快速积累的终止时间推迟、持续时间延长。在四川盆地稻油轮作系统下,半矮秆油菜直播栽培的合理施氮量为180~270 kg/hm^(2),可较好地协同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
严红梅汤维群李虹桥谢露瑶彭霄胡跃郭世星吴永成
关键词: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