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颗粒体上皮蛋白前体在脓毒血症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颗粒体上皮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在脓毒血症中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确诊脓毒血症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入ICU当天、治疗3及7 d血清PGRN浓度,并测定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记录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以及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并分析血清PGRN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患者收入ICU当天血清PGRN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入院治疗3 d及7 d后,血清PGRN浓度与入ICU当天相比较逐步上升(P<0.05)。入ICU时血清PGRN浓度与炎症因子PCT(r=-0.615,P<0.05)、CRP(r=-0.635,P<0.01)、TNF-α(r=-0.600,P<0.05)浓度均负相关,且与APACHEⅡ(r=-0.663,P<0.01)、SOFA评分(r=-0.590,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GRN浓度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且与炎症水平及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提示PGRN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性蛋白在脓毒血症发病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因此,监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GRN变化趋势对判断脓毒血症炎症程度和预后一定的临床意义。
- 储珍玉侯淼黄芳王俊郝艳黄坚金钧
- 关键词:脓毒血症炎症预后
- 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菊池病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胡文杰袁苏徐程雪赵东丽郝艳
- 关键词:误诊
- 伊立替康及CF联合5-FU或FUDR治疗消化道肿瘤毒副作用的比较
- 2010年
-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及CF联合5-FU或FUDR的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伊立替康及CF联合5-FU或FUDR的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88例的临床资料,按化疗方案分为3组。A组33例,方案为:伊立替康150~180mg/m2静脉滴注d1,CF200mg/m2静脉滴注d1~2,5-FU400mg/m2静脉推注d1~2,5-FU600mg/m2持续静脉推注22hd1~2,每2周重复;B组27例,方案为:伊立替康240~270mg/m2静脉滴注d1,CF200mg/m2静脉滴注d1~5,5-FU750mg/m2静脉滴注d1~5,每3周重复;C组28例,方案为:伊立替康150~180mg/m2静脉滴注d1,CF200mg/m2静脉滴注d1~2,FUDR400mg/m2静脉推注d1~2,FUDR600mg/m2持续静脉推注22hd1~2,每2周重复。毒副作用指标为:白细胞减少、迟发性腹泻、口腔黏膜炎。结果 A组与C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B组(均P<0.05),而A组与C组之间无差别;迟发性腹泻及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3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5-FU静脉滴注组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持续静脉推注组。
- 赵东丽袁苏徐程雪胡文杰郝艳
- 关键词:伊立替康醛氢叶酸氟脲苷消化道肿瘤毒副作用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策略对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策略对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根据入ICU第一个24 h的液体复苏正平衡总量(以下简称ΔV),分为非控制组(ΔV≥50 mL/kg)和控制组(ΔV<50 mL/kg)。比较两组器官功能障碍进展[入ICU时及入ICU 72 h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最大差值(ΔSOFA)≥2分]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ΔV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准确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非控制组32例,控制组74例。非控制组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发生率(87.5%)较控制组(44.59%)高(P<0.01)。ΔV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截断值为51.5 mL/kg时,其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7%。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ΔV(OR=1.100,95%CI:1.094~1.107,P<0.01)为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控制性液体复苏(ΔV≥50 mL/kg)可增加患者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风险。
- 郝艳金钧黄坚王俊黄芳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障碍
- 11例新冠肺炎发热门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 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热门诊筛查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4日—3月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热门诊筛查并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血液学检查指标,收集同期供者健康体检的血液学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参考.结果 发热门诊确诊11例新冠肺炎患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大部分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其中普通型8例,重症型3例.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4.8±3.6)d.所有患者胸部CT均有磨玻璃密度样改变,血清降钙素原阴性,8例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正常,4例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为(2.67±1.68),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为(164.2±61.2),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为(2.37±0.74).根据健康供者资料所确定的参考值范围,11例新冠肺炎患者中NLR升高3例(2例重症),PLR升高3例(2例重症),LMR降低8例(3例重症均降低).其中LMR降低明显.凝血指标方面PT、APTT均正常,6例纤维蛋白原升高,且有2例D-二聚体升高,为重症确诊病例.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初诊时CRP升高、LMR降低和纤溶指标异常常见,外周血的血细胞比值(NLR、PLR、LMR)在重症病例中表现明显.NLR、PLR和LMR结合C反应蛋白、凝血指标可能是辅助诊断和判定疾病严重程度的简便指标.
- 孔金丹王鹏郝艳徐华邹迪石冰玉宗香萍仇惠英吴德沛付建红
- 关键词:发热门诊血液学指标
-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预后的评估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脓毒症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脓毒症102例患者,将其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5%)和HbA1c正常组(HbA1c <6.5%),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来研究患者器官功能障碍进展和ICU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中,HbA1c升高组39例,HbA1c正常组63例。升高组器官功能障碍进展发生率(48.7%)较正常组(22.2%)明显升高(P=0.001),升高组ICU病死率(38.5%)较正常组(7.9%)升高(P <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bA1c≥6.5%(OR=1.070,95%CI:1.006~1.138,P=0.031),血乳酸(OR=1.557,95%CI:1.166~2.081,P=0.003)是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显示,HbA1c≥6.5%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P <0.001)。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HbA1c≥6.5%(HR=1.394,95%CI:1.157~1.678,P <0.001)、血乳酸(HR=1.555,95%CI:1.165~2.077,P=0.003)以及年龄(HR=1.080,95%CI:1.004~1.162,P=0.039)是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脓毒症患者HbA1c水平对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郝艳陆士奇金钧黄坚王俊黄芳
- 关键词:糖尿病HBA1C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