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舒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雄花
  • 3篇雄花序
  • 3篇花序
  • 3篇板栗
  • 2篇短雄花序
  • 2篇芽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野生
  • 1篇天冬氨酸
  • 1篇天冬氨酸蛋白...
  • 1篇突变
  • 1篇转移酶
  • 1篇酰基
  • 1篇酰基转移酶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程序性死...
  • 1篇酶基因
  • 1篇基因
  • 1篇碱基

机构

  • 3篇北京农学院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秦岭
  • 3篇邓舒
  • 3篇段续伟
  • 1篇曹庆芹
  • 1篇沈元月
  • 1篇李兴亮
  • 1篇郭献平
  • 1篇冯永庆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板栗CmAPs基因的克隆及在芽变短雄花序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RT-PCR与RACE扩增方法,分别从板栗正常雄花序和芽变短雄花序cDNA中分离出编码板栗天冬氨酸蛋白酶cDNA全长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cDNA片段总长分别为1 822 bp和1 909 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大小均为1 539 bp,可编码长度为51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蓖麻、可可和葡萄的天冬氨酸蛋白酶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3%,80%和75%。正常与芽变短雄花序中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存在6个氨基酸的差异,其中有3个位于活性区。后证实分离出的2个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在正常雄花序和芽变短雄花序中共同存在,命名为CmAPs1和CmAPs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984143和GQ98414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雄花序原基形成期、花簇原基形成期和花朵原基形成期,芽变花序中的CmAPs的总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花序中的总表达量,而在发育的花被原基形成期即程序性死亡发生期,CmAPs在芽变花序中表达量远远低于正常花序中表达量。初步推测CmAPs与短雄花序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死亡有关。
段续伟邓舒沈元月冯永庆秦岭
关键词:板栗雄花序细胞程序性死亡天冬氨酸蛋白酶
板栗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短雄花序发育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板栗短雄花序有利于减少树体营养消耗。雄花短化的机理研究对新种质的培育与利用有重要意义。试验从发育中的板栗芽变短雄花序cDNA中获得一个酰基转移酶cDNA全长。该结构基因包括一个1 33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445个氨基酸的完整阅读框架,预测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kD,无跨膜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该酶在正常花序和芽变花序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存在差异,短雄花序顶端死亡脱落时该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雄花序。初步推断在短雄花序生长发育过程中,该酶参与了花序顶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其较高的表达是造成雄花序顶端死亡的原因之一。
邓舒段续伟秦岭
关键词:板栗短雄花序酰基转移酶
板栗野生和芽变雄花序赤霉素合成关键酶基因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探明芽变雄花序赤霉素含量降低的分子机制,对板栗野生和芽变雄花序赤霉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古巴焦磷酸合成酶(CPS)、贝壳杉烯合成酶(KS)、贝壳杉烯氧化酶(KO)、贝壳杉烯酸氧化酶(KAO)、赤霉素20-氧化酶1(GA20ox1)和赤霉素3-氧化酶1(GA3ox1)的cDNA序列,以及KO基因DNA序列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两类花序中KO基因在开放阅读框的872、1 115和1 150bp存在3处碱基差异,分别造成了氨基酸由Glu、Tyr和Tyr突变为Gly、Phe和His,最终导致了跨膜区的改变,且发现cDNA上碱基突变是由DNA的碱基差异造成的。推测KO基因的这种突变导致板栗短雄花序性状。
郭献平李兴亮段续伟邓舒曹庆芹秦岭
关键词:板栗雄花序碱基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