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智豪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心血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上清液不同存储期内微粒数量的变化被引量:3
- 2016年
- 保存时间是库存血液制品的一个标签,也是输血领域里持续争论的热点问题。根据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US DHHS)2011年发布的国家血液采集和使用调查报告(The2009 National Blood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Survey Report)[1],在美国境内输注的红细胞平均储存期为18.2 d。医院临床上给患者输注的红细胞保存时间一般在14 d以上。
- 邓智豪官亚妹伍伟健陀伟为黄耀熊
- 关键词:血液采集血液制品流式细胞术BLOOD去白细胞滤器
- 不同浸提介质对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浸提介质(去离子水、生理盐水、其他介质)对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的影响。方法:在研究时间段内(2023年2月至5月),用MTT法测定了不同血液灌流器的细胞毒性。将血液灌流器浸泡在三种介质中,按国家药典委员会要求提取。用提取液替换培养基,与L929细胞共培养4h。加入MTT溶液,测定紫色产物的吸光度值,计算相对存活率,评估细胞毒性。结果:不同浸提介质对血液灌流器细胞毒性的影响不同。其中,0.9%氯化钠浸提时的相对存活率最高,培养基次之,含血清培养基浸提时的相对存活率最低。这可能是因为0.9%氯化钠浸提时,血液灌流器释放出的物质较少,对细胞的损伤较小;而含血清培养基浸提时,血液灌流器释放出的物质较多,对细胞的损伤较大。结论:不同浸提介质对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有显著影响,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浸提介质进行评价。
- 官亚妹邓智豪梁惠兰周健欣何敏仪
- 关键词:细胞毒性L929细胞
- 不同保存期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上清液中微粒粒径分布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索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破损或溶血而产生的细胞碎片以及微粒变化,为输血安全提供启示性实验基础。方法取不同保存天数(3、7、14和21 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进行上清液制备,应用动态光散射仪对样品中的各种微粒进行粒径分布分析。结果 3 d和7 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上清液样品中的微粒主要为10-25 nm微粒;从14 d开始,上清液样品中出现了更多150-300 nm的微粒,到21 d时,150-300 nm范围内的微粒占绝大部分。结论可通过测定库存红细胞制品上清液中微粒的粒径变化来评估红细胞的储存损伤程度,进一步探讨新的溶血评价方法。
- 邓智豪官亚妹伍伟健陀伟为黄耀熊
- 关键词:动态光散射微粒
- HIV血液筛选试剂的评价
- 2003年
- 目的 :选择一组优质、高效和实用的HIVELISA血液筛选试剂组合。方法 :采用 4种不同厂家的HIVELISA试剂 (其中两种国产试剂 ,两种进口试剂 )分别对国家参比品、卫生部质控制品和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 ,分析比较 4种试剂的符合率、阳性检出率、假阳性率、最低检测限、稳定性和前带效应。结果 :4种试剂的符合率均达到国家要求 ;阳性检出率均为 0 0 1% ;国产试剂的假阳性率高于进口试剂 ,最低检测限低于进口试剂 ;C试剂的稳定性最优 ,也不存在前带效应。结论
- 聂凯声余晋林罗海玲温丽玲严军雄朱业华梁佩贤邓智豪廖华乐
- 关键词:HIVELISA
- 显微相衬技术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上清液不同存储期内细胞碎片及微粒的图像变化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索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破损或溶血而产生的细胞碎片及微粒变化,为输血安全提供启示性实验基础。方法取不同保存天数(3、7、14、21d)的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上清液制备,通过显微静态图像分析技术对上清液中的微粒进行观察和形态分析。结果保存3d和7d的样品上清液中可见少量微粒,微粒大小和细胞相仿;从14d开始微粒的数量显著增加,微粒粒径更小,到21d微粒铺满了整个视场,呈现碎片化。结论保存期超过14d的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其上清液的细胞碎片及微粒显著增多,较保存期不到14d的细胞均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外源细胞碎片或微粒可能会成为抗原并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建议临床上给患者输注保存期在14d以内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 邓智豪官亚妹伍伟健陀伟为黄耀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