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电针
  • 8篇抑郁
  • 7篇音乐电针
  • 7篇应激
  • 7篇慢性
  • 7篇慢性应激
  • 6篇抑郁模型
  • 5篇抑郁模型大鼠
  • 5篇模型大鼠
  • 4篇海马
  • 3篇星形
  • 3篇星形胶质
  • 3篇星形胶质细胞
  • 3篇细胞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细胞
  • 2篇应激抑郁
  • 2篇慢性应激抑郁
  • 2篇IL-1Β
  • 2篇IL-6表达

机构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按摩医院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10篇邓晓丰
  • 8篇李志刚
  • 7篇纪倩
  • 7篇唐银杉
  • 4篇梅旭晖
  • 3篇滕金艳
  • 3篇莫雨平
  • 2篇曹瑾
  • 2篇李昱颉
  • 2篇许安萍
  • 2篇姚海江
  • 2篇宋洪涛
  • 1篇王钲
  • 1篇李可
  • 1篇王鑫
  • 1篇邹海鹏
  • 1篇赛音朝克图
  • 1篇杨娟
  • 1篇周源
  • 1篇姜婧

传媒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针灸甲乙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预处理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5-HT及5-HT转运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观察电针及其预处理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UMS)大鼠海马中5-羟色胺(5-HT)及5-羟色胺转运体(5-HTT)表达的影响,探讨5-HT、5-HTT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电针干预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 21天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HT、5-HTT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均可改善此变化;模型组大鼠海马内5-HT、5-HTT表达均明显降低,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可逆转此病理变化,在5-HT方面,两组电针治疗及百忧解治疗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5-HTT方面,电针预处理有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较脉冲电针与百忧解组疗效稍逊色。结论:抑郁大鼠的5-HT、5-HTT含量低于正常,电针治疗抑郁症可能通过升高5-HT、5-HTT的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电针预处理与脉冲电针治疗抑郁症效果差异不明显。
李昱颉莫雨平邓晓丰纪倩姜婧周源曹瑾宋良玉杨娟李志刚
关键词:电针预处理海马5-羟色胺5-羟色胺转运体
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干预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李志刚莫雨平姚海江宋洪涛唐银杉滕金艳邓晓丰李昱颉许安萍王鑫李可
抑郁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类疾病,医学杂志《柳叶刀》曾报道,称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障碍人群排名第一,预计达到6100万。而北京更是中国抑郁症的高发城市,其发病率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关键词:抑郁症精神类疾病音乐电针
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观察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探讨电针抗抑郁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并比较两种电针的疗效。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分组后分别采用电针、音乐电针、氟西汀治疗21d,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As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s形态改变及GFAP蛋白表达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GFAP 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降低,音乐电针、脉冲电针和氟西汀可逆转此变化;模型组大鼠海马As的数量和突起数量明显降低,GFAP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音乐电针、脉冲电针和氟西汀可改善此病理变化,并且音乐电针、脉冲电针在上调GFAP表达方面明显优于氟西汀。结论: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可通过增加海马内GFAP表达、促进As增殖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在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及GFAP表达方面,音乐电针有优于脉冲电针的趋势。
纪倩梅旭晖唐银杉邓晓丰赛音朝克图李志刚
关键词:抑郁音乐电针星形胶质细胞
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海马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IL-1β、IL-6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不同电针干预对其影响。方法:将雄性清洁健康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百忧解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 21天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IL-1β、IL-6在大鼠海马及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百忧解组均可改善此情况;模型组大鼠血清及海马内IL-1β、IL-6表达均明显升高,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百忧解组可逆转此病理变化,但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大鼠的IL-1β、IL-6含量高于正常组;电针治疗抑郁症可能是通过降低IL-1β、IL-6的含量发挥抗抑郁作用。音乐电针与普通电针治疗抑郁症效果差异不明显。
莫雨平邓晓丰纪倩滕金艳姚海江宋洪涛唐银杉许安萍张淑静李志刚
关键词:慢性应激海马血清
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As的影响
目的:观察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影响,探讨电针抗抑郁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并比较两种电针的疗效。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
Ji Qian纪倩Mei Xuhui梅旭晖Tang Yinshan唐银杉Deng Xiaofeng邓晓丰Li Zhigang李志刚
关键词:电针疗法星形胶质细胞动物实验
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和海马5-HT、DA和NE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干预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差异以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百忧解组、音乐电针组、脉冲电针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均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采用开野实验、糖水消耗实验和体重检测进行各组的行为学评价;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大鼠额叶和海马5-HT、DA和NE的表达。结果:实验第21天后,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百忧解组、音乐电针组和脉冲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活动度、糖水消耗量和体重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额叶和海马组织5-HT、DA和NE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百忧解组、脉冲电针组和音乐电针组能提高额叶和海马组织的5-HT、DA、NE的表达量(P<0.05);与脉冲电针组比较,音乐电针组海马和额叶组织的5-HT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百忧解、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均可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音乐电针在提高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中枢单胺类的神经水平方面优于百忧解和脉冲电针,这可能是音乐电针发挥抗抑郁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唐银杉纪倩曹瑾滕金艳邓晓丰李静李志刚
关键词:音乐电针抑郁单胺类神经递质
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和血清中IL-1β、IL-6表达的影响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它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精神压力的逐渐增加,人的病谱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包括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增加,逐渐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的...
邓晓丰
关键词:海马音乐电针
文献传递
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AS的影响
目的:观察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影响,探讨电针抗抑郁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并比较两种电针的疗效.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
纪倩梅旭晖唐银杉邓晓丰李志刚
关键词:DEPRESSIONASTROCYTE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As的影响
目的:观察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影响,探讨电针抗抑郁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并比较两种电针的疗效。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
纪倩梅旭晖唐银杉邓晓丰李志刚
关键词:抑郁音乐电针星形胶质细胞
文献传递
按动流派渊源初探被引量:4
2019年
按动疗法是北京按摩医院的特色按摩手法之一,为了完善按动流派的理论体系,北京按摩医院通过专家访谈、专题小组讨论、历史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流派渊源研究。按动流派是医院以张震为代表的专家们在继承北京地区众多按摩流派经验基础上,通过自身临床实践并结合中西医理论形成的以按动为特征的推拿流派。其创始于建国初期,自1988年启动系统总结工作,逐步发展,至2006年开始知名专家传承工作,培养继承人60余人,按动流派逐渐成熟。此次流派研究,增加了新的分类方式,以更好地体现按动疗法的特点及内涵,包括以按为主的手法、以动为主的手法、按动结合的手法、呼吸按动法、踩跷按动法等,同时,对代表性手法的操作、作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完善按动流派的理论体系。
吴剑聪周小波王钲智照林邹海鹏邓晓丰黄秋玲李兵
关键词:学术流派推拿按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