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仿真
  • 5篇图像
  • 4篇半实物
  • 4篇半实物仿真
  • 3篇仿真系统
  • 3篇半实物仿真系...
  • 2篇对齐
  • 2篇多线程
  • 2篇正方体
  • 2篇帧频
  • 2篇三维视景
  • 2篇实时通讯
  • 2篇视频
  • 2篇视频图像
  • 2篇数据对齐
  • 2篇数字通讯
  • 2篇数字图像
  • 2篇数字图像处理
  • 2篇数字图像处理...
  • 2篇同步采集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长...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2篇路明
  • 11篇李岩
  • 10篇于洋
  • 7篇崔爽
  • 7篇于国权
  • 7篇王建军
  • 6篇李姜
  • 6篇杨词银
  • 5篇王思雯
  • 4篇李艳平
  • 4篇孙文涛
  • 4篇赵金宇
  • 4篇郭爽
  • 1篇王伟国
  • 1篇宋振丰
  • 1篇郭立红
  • 1篇高慧斌
  • 1篇张振东
  • 1篇陈健

传媒

  • 2篇中国光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幕拼接三维视景仿真方法
四幕拼接三维视景仿真方法,涉及三维视景仿真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仿真技术的仿真效果差且无法实现全景仿真,同时存在仿真设备昂贵的问题,该方法为:将四块背投屏幕进行边缘无缝拼接后获得正方体屏幕,再将四台投影仪摆放在正方体的外侧将...
崔爽李岩于国权王建军杨词银路明李姜于洋王思雯
基于视频图像的实时变形量测量装置
一种属于测量技术领域的基于视频图像的实时变形量测量装置,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管理控制模块、数据通讯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数据输出端与管理控制模块图像数据输入端相连,管理控制模块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与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输入/...
李岩孙文涛赵金宇李艳平路明于洋郭爽
文献传递
高帧频海量数据的实时通讯控制与存储方法
高帧频海量数据的实时通讯控制与存储方法属于半实物仿真系统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使所有联邦成员接收外部统一时钟信号,并在数据帧中加入时间戳保证时间推进过程中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帧;同时为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建立多个分布式缓冲区,...
崔爽于国权李姜于洋王思雯杨词银路明李岩王建军
高帧频海量数据的实时通讯控制与存储方法
高帧频海量数据的实时通讯控制与存储方法属于半实物仿真系统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使所有联邦成员接收外部统一时钟信号,并在数据帧中加入时间戳保证时间推进过程中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帧;同时为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建立多个分布式缓冲区,...
崔爽于国权李姜于洋王思雯杨词银路明李岩王建军
文献传递
四幕拼接三维视景仿真方法
四幕拼接三维视景仿真方法,涉及三维视景仿真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仿真技术的仿真效果差且无法实现全景仿真,同时存在仿真设备昂贵的问题,该方法为:将四块背投屏幕进行边缘无缝拼接后获得正方体屏幕,再将四台投影仪摆放在正方体的外侧将...
崔爽李岩于国权王建军杨词银路明李姜于洋王思雯
文献传递
图像注入式目标模拟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图像注入式的目标模拟器,该模拟器的跟踪训练控制装置接收主控计算机发送来的目标初始参数及目标跟瞄设备参数,实时计算出目标在数字图像画幅中所占的像素数和脱靶量,并将其发送到数字图像生成装置;数字图像生成装置...
李岩宋振丰于洋王建军路明于国权崔爽杨词银李姜
文献传递
基于视频图像的实时变形量测量装置
一种属于测量技术领域的基于视频图像的实时变形量测量装置,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管理控制模块、数据通讯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数据输出端与管理控制模块图像数据输入端相连,管理控制模块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与数据通讯模块的数据输入/...
李岩孙文涛赵金宇李艳平路明于洋郭爽
文献传递
数字图像无损记录器
一种属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的数字图像无损记录器,由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记录控制模块、数据通讯模块和图像数据记录模块四部分组成,图像采集模块通过PCI总线与采集记录控制模块相连,采集记录控制模块通过PCI总线分别与数据通讯...
李岩路明李艳平赵金宇孙文涛郭爽于洋
文献传递
半实物仿真中的混合时序同步控制方法
半实物仿真中的混合时序同步控制方法,涉及仿真控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实时物理仿真推演与非实时仿真控制之间的数据交互与协调的工作难题。本发明是利用实物系统的物理时序,反向触发非实时的仿真时序,通过建立有效的同步管理,使得...
李岩杨词银路明李姜于洋王思雯于国权王建军崔爽
文献传递
超分辨率复原方法相关原理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介绍了超分辨率复原方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重点总结了常用的超分辨率复原方法,并对相关的理论依据、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详尽分析;对超分辨率复原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超分辨率复原方法分为频域法和空域法。频域复原法原理简单清楚,计算方便,但是所建立的运动模型都是平移模型,不具有一般性,同时难以利用正则化约束,因而导致难以使用图像的先验信息进行超分辨率复原。空域复原法可以很方便地建立复杂的运动模型,同时考虑了几乎所有的图像降质因素,例如噪声、降采样、由非零孔径时间造成的模糊、光学系统降质和运动模糊等,还可以加入更完善的先验知识,相比于频域复原法,空域超分辨率复原模型更符合实际的图像退化过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超分辨率复原方法。
陈健高慧斌王伟国张振东路明
关键词:超分辨率复原频域法空域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