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长荣

作品数:17 被引量:24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海湾
  • 4篇渤海湾西岸
  • 3篇地面沉降
  • 3篇地下水
  • 3篇地质
  • 3篇全新世
  • 3篇海水入侵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岩溶
  • 2篇岩溶地区
  • 2篇水文地球
  • 2篇水文地球化学
  • 1篇地层年代
  • 1篇地貌
  • 1篇地貌演变
  • 1篇地球化学模拟
  • 1篇地热能
  • 1篇地下水回灌
  • 1篇地下水漏斗

机构

  • 13篇天津地质矿产...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天津华北地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河北省地矿局
  • 2篇天津市地质矿...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省地质调...
  • 1篇天津市地质工...
  • 1篇天津市地质调...

作者

  • 17篇赵长荣
  • 7篇杨吉龙
  • 7篇肖国强
  • 3篇李建芬
  • 3篇王宏
  • 3篇阎玉忠
  • 3篇胡云壮
  • 3篇岳军
  • 2篇潘桐
  • 2篇杜东
  • 2篇赵希涛
  • 2篇韩芳
  • 2篇林防
  • 2篇张百鸣
  • 2篇张金起
  • 2篇胥勤勉
  • 2篇杨齐青
  • 2篇李凤林
  • 2篇李静
  • 2篇张素凤

传媒

  • 6篇地质调查与研...
  • 3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Marine...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津滨海地区G2孔磁性地层年代及其构造指示被引量:22
2014年
建立可靠的地层年代标尺对于研究滨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记录的沉积环境变化、新构造运动及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天津滨海地区迄今所获得的最长的全取心钻孔G2(深1226m)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孔年代地层划分及其区域构造意义。结果表明,G2孔的底界年龄约为8.5Ma。其中,1226-658m为晚中新世,属馆陶组上部,658-303m属上新世明化镇组,303m以上属第四纪马棚口组、佟楼组、塘沽组和天津组,全新统天津组底界深度为19.4m。G2孔包含2个沉积速率较高(大于200m/Ma)的时期,分别为8.5-6.43Ma和3.58-3.03Ma。这2个时期与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扩展隆升在时间上有很好的可比性,指示高原隆升可能对华北地区的沉积和构造演化有重要影响。
肖国强杨吉龙赵长荣王强胥勤勉胡云壮秦雅飞李静肖国桥
关键词:磁性地层沉积速率新构造运动
渤海湾西岸BQ1孔揭示的沉积环境与海面波动被引量:71
2006年
渤海湾西岸BQ1孔位于歧口凹陷区内,孔深95.6m,揭露了晚更新世以来比较连续的沉积。通过对109个样品鉴定和环境分析,共分辨出Ⅱ、Ⅱ、Ⅲ三个海相层及其内部的海面波动。每个海相层内均有前后2次海侵高峰和中间的海退。在全新世海侵层中共区分出9次海面波动,分辨率达500~800a级;第Ⅲ海相层存在5次海面波动,与深海O同位素的5a、5c、5e分期的峰值大体对应。在海相层中,海陆过渡相层位占较大比例,其中的石膏结晶和黄铁矿晶簇是该相的重要指相矿物。所见的Ⅰ、Ⅱ、Ⅲ海相层皆为平均海平面下数米的浅海沉积。
阎玉忠王宏李凤林李建芬赵长荣林防
关键词:沉积环境海面波动渤海湾西岸
渤海湾西岸湾顶晚更新世——全新世年代地层序列与地磁极漂移被引量:25
2003年
渤海湾湾顶海岸带BQ1、BQ2孔的磁性地层序列显示两孔分别在孔深27.0~30.8m和18.5~21.5m处存在地磁极漂移。BQ1孔光释光(OSL)测年表明该漂移距今15~25kaBP,与莫诺湖漂移的发生时间(23kaBP)接近。相应地,BQ2孔较前的漂移可能与哥德堡亚时相当。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OSL和古地磁综合研究,建立了BQ1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年代地层框架:上更新统下限73.53m,约123.9kaBP;全新统下限18.48m,(10.3±0.79)kaBP。上更新统上部陆相及海陆过渡相沉积物中18.48~34.15m的OSL年龄10.3~33.3kaBP,对应深海OIS2阶段;上更新统下部的海相沉积物(第三海相层)中66.65~73.53m的OSL年龄约11~124kaBP,对应OIS5e阶段。
赵长荣J.Hus阎玉忠王宏张金起
关键词:OSL测年
环境同位素特征对滨海岩溶地区海水入侵过程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6
2012年
大连大魏家水源地位于中国北方典型滨海岩溶地区。近30年来,地下淡水的不合理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引发了严重的海水入侵。以大魏家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化学及同位素采样测试分析,探讨海水入侵形成的水动力条件,通过分析滨海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主要水化学和多种同位素(δ2H-δ18O,δ34S,δ13C)组成特征,识别了海水入侵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并对其进行了定量模拟,从而阐明了岩溶含水层中的海水入侵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大魏家海水入侵主要通道为大魏家地区存在的导水断裂、岩溶裂隙以及第四系松散地层。对δ2H-δ18O同位素的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补给,结合Cl-浓度分布,认为除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后增加了地下水中的盐分外,浅层地下水的蒸发也对地下水中盐分的累积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不同水体中δ34SSO4,δ13CHCO3等同位素特征,结合水化学成分(如SO2-4,Cl-)分析认为,研究区微咸水和咸水并不是地下水淡水和海水简单混合而成。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揭示了控制滨海岩溶含水层中水化学演化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反应有方解石、蒙脱石和石膏的溶解作用,伊利石的沉淀作用以及Ca-Na离子交换作用,伴随着CO2的释放。
杨吉龙韩冬梅苏小四肖国强赵长荣宋庆春汪娜
关键词:地下水海水入侵稳定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
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英文)
2012年
本文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分析认为,现代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源于200多年前小冰期冷峰出现后的气候返暖、海平面回升过程演变的结果。近30年的世界海平面上升的速率,有着上世纪80、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世界平均气温每10年以0.2F°(0.11 °C)为梯度的连续抬升为背景。在此以CO2含量为气候指标,划分出了公元200年以来的八个暖段(暖期)。若按冷暖极值距200年或250年计算,则由目前正在发展的暖期,将在公元2050年或2100年前后结束,而后开始降温。作者依据最近30年同一时段国内外验潮资料计算获得的绝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为﹢1.52 ± 0.27mm/a 及相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为+1.39 ± 0.26 mm/a。按照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决议要求,在对前人有关研究成果进行考量时,对将来的2050和2100年世界海平面预测及我国地面沉降较明显的沿海城市如天津、上海、厦门、海口等相对海平面升降值,进行了测算与评估。
岳军Dong YUE吴桑云耿秀山赵长荣
关键词: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速率
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层位的精准识别与沉降过程重建被引量:13
2016年
塘沽地区地面沉降是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多层位沉降叠加的结果,精准识别各层位的沉降贡献是该区地面沉降防控的关键。利用塘沽G2地面沉降分层标组2011—2014年观测数据,对新生代沉积物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精准识别;结合以前的分层标观测资料,重建了1960年以来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过程。结果显示,在1960—1970年地下水开发初期,地面沉降主要层位是浅部粘性土自然固结和第二含水组地下水开采;1970—1980年深层地下水开采高峰期,主沉降层位由二组逐渐加深到三、四组;1985年以后实施了地面沉降控制措施后,第四系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逐渐减小;2000年之后,随着滨海新区的成立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引起的建筑基础沉降逐渐成为主要的沉降层。通过对不同时期主要地面沉降层位的转换过程分析,提出地面沉降精准防治新思路。
李红肖国强杨吉龙赵长荣肖艺
关键词:地面沉降
廊坊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前景及地下水回灌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在对廊坊市万庄镇的浅层地热资源量进行概算的基础上,对水源热泵在该区的推广可行性做了评价;并且通过野外场地试验,对该区地下水供给能力及回灌能力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该区域浅层地热能储量丰富,总储量约为18075.0×1010KJ,相当于标准煤616.8×104t,具备推广水源热泵的基础条件。(2)研究区浅层含水层富水性较好,水质较好、供水能力较强,满足水源热泵的运行,也利于地下水回灌,不引起水资源的浪费。(3)在不引起次生环境地质问题前提下,建议在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时单井抽水量控制在80m3/h左右,单井回灌量不超过40m。/h,采用一抽两灌的原则配置抽、灌井数量,抽水井和回灌井的井间距控制在70~80m,这样能够使得被抽取的地下水基本得到回灌补给,也可合理的利用浅层地热资源。
乜艳赵长荣胡云状杨吉龙董杰英赵琳如肖震
关键词:浅层地热水源热泵人工回灌
天津滨海新区全新世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被引量:2
2012年
从地貌、沉积和年代等方面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演变过程。研究区中部和南部主要为不同时期的古黄河三角洲,每期古黄河三角洲发育时均形成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潮间带等沉积层序,三角洲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河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三角洲废弃后,形成三角洲平原—贝壳堤—滨海沙坝的地貌体系。研究区北部的沉积层序和地貌特征反映了少泥沙河流在海洋动力逐渐减弱条件下的河海相互作用过程。
赵长荣胥勤勉袁桂邦李亚平胡云壮肖国强杨吉龙
关键词:全新世地貌演变沉积层序贝壳堤黄河三角洲
渤海湾西北岸的几道牡蛎礁被引量:5
2012年
渤海湾西北岸划分出了第Ⅰ道—第Ⅵ道牡蛎礁的平面分布(图1);对牡蛎礁壳体的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图2),并将牡蛎礁壳体进行了剖面切割(图3);对牡蛎礁壳体进行了X光衍射与激光拉曼(活—古)矿物晶型的对比分析(表1,图4);对俵口村BKP20-2剖面(-2.84m)牡蛎礁一个体右壳:在双目镜下对其内部结构与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图5);通过机械挖掘剖面及钻探获得:牡蛎礁体的空间堆积厚度与赋存的海拔高度及其各剖面垂直方向上的14C年代数据;并获得牡蛎礁体堆积的内部结构特征(图6);以及牡蛎礁体水平夹层与CaCO3含量变化(图7),其中水平夹层CaCO3含量往往偏高,初步分析可能与气候偏冷有关。对牡蛎礁壳体内充填物及壳外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表3),粒度组分及概率累积曲线等(图9)为分析牡蛎礁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佐证:即牡蛎礁基本以潮下带生活环境为主。以俵口BKP20剖面为例分析了牡蛎礁体堆积物从埋深-2.14~-6.90m的生物组合特征(表4)。以上资料为获得牡蛎礁堆积体的生长-发育-消亡等演化模式提供了依据(图10)。
岳军DONG Yue张宝华韩芳赵希涛刘冬雁段焕春张百鸣赵长荣
弱透水层释水对黏性土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华北平原地下水持续超采}I起黏性土压密释水。利用天津塘沽1200m深层钻孔原状土样测试分析,探讨第四纪地层弱透水层释水对黏性土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黏性土工程指标变化主要受压密释水的影响,释水段黏性土密度增大,孔隙度、含水量降低,渗透性减弱,固结度增高,且在厚层黏土、砂粘互层及邻近含水层处表现显著。按含水层组分析,第一含水组(0~100m)黏性土释水程度较小或以弹性变形,第二含水组(100~260m)为早期压密释水段,第三、四含水组(260~400m)为目前压密释水段并逐步增加。对比压榨前后黏性土微观结构变化发现,絮状结构黏土垂向压缩量较大,即引起水平渗透系数明显降低。
杨吉龙李静肖国强梁杏赵长荣胡云壮杜东
关键词:弱透水层黏性土释水微观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