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迎

作品数:28 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动脉
  • 12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8篇心肌
  • 8篇心肌梗死
  • 8篇梗死
  • 7篇血管
  • 6篇造影
  • 6篇老年
  • 5篇造影术
  • 4篇血管造影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术后
  • 4篇介入
  • 4篇老年人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冠状血管
  • 4篇冠状血管造影
  • 4篇冠状血管造影...
  • 4篇出血

机构

  • 27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7篇赵迎
  • 22篇孙福成
  • 12篇张慧平
  • 11篇郑耐心
  • 11篇艾虎
  • 8篇唐国栋
  • 8篇许锋
  • 7篇李辉
  • 6篇季福绥
  • 5篇何青
  • 4篇李康
  • 2篇林颖
  • 2篇杨杰孚
  • 2篇沈月莉
  • 2篇吴华
  • 2篇史爱欣
  • 1篇刘保逸
  • 1篇姚稚明
  • 1篇巨小涌
  • 1篇赵云博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保健...
  • 5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架置入术对肾动脉狭窄患者高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置入治疗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接受肾动脉支架治疗的106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46例,肾动脉狭窄直径>50%,因严重高血压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而进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采集患者的血压、抗血压药物种类、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影响。结果与术前基线值比较,血压随访时显著下降,并且服降压药种数减少(P<0.05);e GFR在随访过程中保持稳定(P>0.05)。结论肾动脉支架重建血运能明显改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压情况,术后患者的肾功能保持稳定。
艾虎赵迎张慧平唐国栋郑耐心孙福成许锋吴华
关键词:肾动脉梗阻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
老年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325例确诊为AMI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304例)、AMI后消化道出血组(14例)和消化道出血后AMI组(7例),分析老年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竭和脑卒中而住院的复合终点结果。结果(1)A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9±27.3)ml·min^-1·1.73m^-2与(77.3±27.9)ml·min^-1·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降低对老年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为0.980(95%CI为0.960~0.999,P(0.05);(2)消化道出血后AMI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的比例和AMI后消化道出血组阿司匹林使用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消化道出血后AMI组的血红蛋白低于AMI后消化道出血组,分别为(74±14)g/L与(111±2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输血治疗的比例高于AMI后消化道出血组,分别为85.7%(6例)与28.6%(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消化道出血后AMI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竭和脑卒中而住院的复合终点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9%(6/14)与17.8%(54/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降低是老年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重要的预测因素。老年AMI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常使抗血小板、抗凝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困难,且多预后不良。
张慧平赵迎艾虎孙福成李康郑耐心
关键词:心肌梗死胃肠出血预后
主动脉瓣狭窄导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2009年
张玮玮刘昕赵迎孙福成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血糖控制入院查体CTNI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7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97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住院次数、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家族遗传史、运动情况以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以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住院次数、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家族遗传史、运动情况为自变量,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为因变量,先对各影响因素与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的关系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期间88例(29.63%)出现不良心脏事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家族遗传史、运动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为12.324,95%CI为5.124~32.663;吸烟OR为10.483,95%CI为4.856~20.219;合并高血压OR为8.542,95%CI为4.856~20.219;合并高血脂OR为8.158,95%CI为1.732~12.633;家族遗传史OR为7.824,95%CI为1.532~10.073;年龄≥65岁OR为6.021,95%CI为1.341~8.334。结论合并糖尿病、吸烟、合并高血压史、合并高血脂、家族遗传史、年龄超过65岁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
唐国栋郑耐心张慧平艾虎李辉赵迎孙福成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老年人不良心脏事件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住院的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年龄≥ 6 0岁的老年 AMI患者 (老年组 )及年龄 <6 0岁 (非老年组 )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包括 2 5 8例老年AMI患者 (平均年龄 6 8.5± 6 .6岁 )及 117例非老年 AMI患者 (平均年龄 5 1.2± 6 .8岁 )。与非老年患者比较 ,老年AMI患者更多患有心绞痛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7.8%与 18.2 % ,P <0 .0 2 )及高血压病 (43.6 %与 5 8.1% ,P <0 .0 1)。表现为无 Q波心肌梗死 (NQMI)的老年患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13.1%与 6 .0 % ,P<0 .0 5 ) ,肌酸激酶 (CK)峰值在老年组则显著低于非老年组 (1198.7± 132 2 .1U /L与 15 70 .4± 15 0 7.0 U /L ,P<0 .0 2 )。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中有更多的患者伴有心力衰竭 (8.5 %与 2 .6 % ,P<0 .0 2 ) ,心房颤动 (14 .7%与 5 .1% ,P<0 .0 1)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8.9%及 0 % ,P<0 .0 0 1) ,死亡率也显著增高 (13.5 %与 5 .1% ,P<0 .0 2 ) ,但老年患者却较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2 0 .1%及 4 1.9% ,P<0 .0 0 1)及择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13.5 %与 33.3% ,P<0 .0 0 1)。结论 本研究提示老年 AMI患者较非老年患者更多表现为 NQMI,更多伴有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及
赵迎孙福成齐欣刘保逸季福绥许锋何青邓开伯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回顾性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脑出血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急性脑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转归。方法检索北京医院心脏导管室随访系统中所有术后急性期发生脑出血的病例,同时检索1995年至2011年的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应病例报道,并对患者的基线情况、基础心脏病、术前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和剂量、术中肝素用量、术后脑出血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出血量、是否行外科手术及临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共收集9例PCI术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来自作者医院3例。9例患者年龄48~90岁,6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61.9±13.7)岁,其中7例合并高血压病。急性期因脑出血并发症死亡3例,另外1例长期昏迷4年后因肺炎死亡,基本痊愈3例,预后不详2例。结论 PCI术后脑出血是少见的并发症,临床预后差,高血压病和高龄可能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李辉孙福成张慧平赵迎季福绥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脑出血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特征。方法北京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行PCI并置入支架的患者共6579例,其中2407例患者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对造影证实支架断裂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支架断裂患者共6例,发现支架断裂的中位时间为398(220~2516)d。其中,前降支支架断裂1例,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支架断裂5例,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5例患者断裂支架置入部位均有钙化、迂曲明显,均为非成角病变,其中4例的原发病变为右冠状动脉的慢性完全或次全闭塞。5例患者所置入支架为长支架且有支架重叠,3例在支架置入后进行了高压后扩张。5例患者为靠近支架连接处断裂,4例为支架完全断裂。支架断裂继发急性血栓形成1例,发生局限型支架内再狭窄3例,均再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多见于右冠状动脉,与血管迂曲、置入长支架、高压后扩张及支架重叠等因素有关,多为靠近支架连接处断裂,可继发支架内再狭窄、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张慧平艾虎赵迎唐国栋李辉郑耐心孙福成
关键词: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伴消化道出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将427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为心肌梗死(MI)对照组(404例)、MI后消化道出血组(15例)和消化道出血后MI组(8例),分析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MI、心衰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结果。结果 (1)MI后消化道出血组和消化道出血后MI组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史的比例高于MI对照组(13.3%、12.5%vs.5.2%),消化道出血后MI组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所占比例高于MI对照组(62.5%vs.43.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MI对照组[(57.1±23.5)ml.min-1.1.73-2vs.(74.6±26.4)ml.min-1.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降低对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为0.975[95%CI(0.957,0.995),P<0.05]。(3)消化道出血后MI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的比例以及MI后消化道出血组阿司匹林使用的比例均显著低于MI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后MI组的血红蛋白显著低于MI后消化道出血组[(7.2±1.3)g/dl vs.(11.3±2.5)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输血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75.0%vs.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后消化道出血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低于MI对照组(53.3%vs.7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化道出血后MI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MI对照组(12.5%vs.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MI、心衰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明显高于MI对照组(40.0%vs.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降低是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重要的预测因素。MI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常使抗血小板、抗凝和冠脉再通治疗困难,且多预后不良。
张慧平赵迎艾虎孙福成李康郑耐心
关键词: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预后
胺碘酮静脉滴注引起休克2例被引量:6
2009年
2例女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静脉滴注胺碘酮出现休克。例1为47岁女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输入约70ml时,患者出现胸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至59/32mmHg,HR116次/min。停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多巴胺10mg,20min后患者血压逐渐恢复至100/70mmHg,HR110次/min。例2为62岁女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输注2min后,患者出现口唇发麻、胸闷、气短、头胀。停用胺碘酮,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之后患者症状加重,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至50/0mmHg,HR140~170次/min。先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mg和多巴胺10mg,并用多巴胺20mg加入100ml0.9%氯化纳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0min后患者血压逐渐恢复至90/50mmHg,HR为118~160次/min,症状缓解。
高历男赵迎王欣越史爱欣孙福成
关键词:胺碘酮休克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随访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3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其中1例一过性V1-V3导联ST段抬高2mm,2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1-2mm。冠状动脉痉挛的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例,左前降支3例,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1例;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为50%-99%;4例为正常冠脉患者,2例为轻中度冠脉病变基础上出现的冠脉痉挛,1例为已行支架植入治疗的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冠脉痉挛患者。7例患者均完成了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结论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可为正常冠脉或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发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即使坚持服用抗痉挛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发作,应引起重视。
赵迎孙福成季福绥许锋何青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