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英贤

作品数:53 被引量:313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脑梗
  • 9篇缺血
  • 9篇卒中
  • 9篇梗死
  • 8篇血管
  • 8篇脑梗死
  • 8篇脑缺血
  • 8篇脑卒中
  • 6篇脑梗死患者
  • 6篇急性
  • 5篇卒中患者
  • 5篇脑血
  • 5篇脑卒中患者
  • 5篇梗塞
  • 4篇动脉
  • 4篇血清
  • 4篇抑郁
  • 4篇神经功能
  • 4篇细胞生成素
  • 4篇脑梗塞

机构

  • 41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西安医科大学...
  • 3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西安医科大学
  • 3篇西安市中心医...
  • 2篇陕西省第二人...
  • 2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武警陕西总队...
  • 1篇江门市人民医...

作者

  • 53篇赵英贤
  • 27篇张巧俊
  • 19篇吴海琴
  • 15篇张桂莲
  • 12篇袁海峰
  • 9篇张茹
  • 8篇向丽
  • 5篇展淑琴
  • 4篇万婷玉
  • 4篇吴仲恒
  • 4篇郭生龙
  • 4篇王学良
  • 3篇李建刚
  • 3篇贾天成
  • 3篇雷琦
  • 3篇向莉
  • 3篇郑纯礼
  • 2篇刘健
  • 2篇李觉慧
  • 2篇王新来

传媒

  • 11篇陕西医学杂志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卒中与神经疾...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世界核心医学...
  • 1篇2006年全...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早期预测脑卒中预后的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在脑卒中急性期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发病1周之内脑卒中患者150例,根据SSEP检测结果分为SSEP正常组、SSEP异常组和SSEP缺失组,分别于入院时和病后第1,3,6及12个月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同时进行SSEP检测.结果 脑卒中后不同时期的NIHSS和FMA评分,无论是组间比较还是组内不同时间点变化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早期患者正中神经SSEP的N20潜伏期及胫神经SSEP的P40潜伏期与脑卒中12个月时MRS评分呈正相关,与MBI评分呈负相关.以脑卒中后12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程度为结局,单独的SSEP检测对预后的预测率为40.8%,SSEP结合FMA评分对预后的预测率为44.2%,SSEP结合FMA和MRS评分对预后的预测率为46.1%.结论 SSEP具有早期独立预测脑卒中预后的价值,SSEP结合FMA和MRS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更大.
张巧俊向莉颜虹万婷玉袁海峰赵英贤
关键词:脑卒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预后
血及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对老年期痴呆鉴别诊断的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血及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β-AP)对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OD)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5例不同类型的痴呆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β-AP进行测定。结果:在正常对照组,随着观察者年龄的增长,血清β-AP含量缓慢增高,CSF中β-AP含量缓慢下降(r分别为0.56,0.52,均P<0.01)。不同病因痴呆患者血清β-A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D组最明显;CSF中β-AP含量在AD组最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VD组最高,接近对照组(P>0.05)。AD组中的重度痴呆患者,其β-AP含量在血清中升高最明显,同时在CSF中降低也最显著。结论:血清及CSF中β-AP含量变化的测定,可能有助于各型痴呆的鉴别诊断及AD患者病情轻重的判断,但这种变化具重叠性。
张桂莲吴海琴马晓侠展淑琴何长武袁海峰张蓓赵英贤
关键词:老年期痴呆血清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心理学、影像学及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被引量:26
2004年
目的 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患者的神经心理学、影像学及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对 78例VCI患者及 4 9名正常人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MMSE)量表、头颅CT、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结果  (1)VCI组MMSE总分 (2 4 .35± 3.2 8)分 ,与正常组 (2 5 .0 4± 5 .0 3)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地点定向、时间定向、短程记忆、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言语复述、图形描画 7项亚项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 (均P <0 .0 5 )。 (2 )VCI患者脑萎缩明显 ,脑梗死灶位于额、颞叶者及多发性梗死患者MMSE评分降低更显著 (均P <0 .0 5 )。 (3)VCI患者P3 0 0 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延长 (P <0 .0 5 ) ,P3 0 0 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 (r=- 0 .6 1,P <0 0 5 )。结论 MMSE量表中认知功能亚项的测评 ,有利于早期发现VCI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脑萎缩及脑梗死灶的部位和数目与VCI的程度有关 ;P3 0 0 潜伏期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VCI患者的认知障碍及其程度有重要价值。
郭生龙张巧俊向丽赵英贤余翠红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CT事件相关电位
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瞬目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初步探讨在面神经麻痹患者恢复期出现瞬目反射 (BR)对侧的R1 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例患侧刺激 ,健侧出现R1 波的面神经麻痹病人进行详细BR检查 ,测定各自潜伏时及波幅 ,并与健侧相比。结果 患侧刺激健侧记录所得R1 波与健侧刺激同侧记录所得R1 波相比 ,潜伏期差别不大 (P >0 .0 5) ,而波幅却显著降低 (P <0 .0 0 1 )。结论 推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之间存在一些小的线路 ,只有面神经病损后一定时期才起作用 。
张巧俊向丽赵英贤贾天成甄长安
关键词:瞬目反射肌电图面神经麻痹
神经根电刺激法在腰骶神经根病中的诊断价值
1997年
研究了109例腰骶神经根病患者常规H反射和神经根刺激H反射。发现S神经根病患者神经根刺激H反射的H-M波间期患、健侧相比,患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延长(P<0.01,P<0.05),H-M波间期两侧差值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延长(P<0.05);而L_5神经根病患者,这些变化均不显著。结果提示神经根刺激H反射是诊断腰骶神经根病的可靠方法,神经根刺激H反射可用于鉴别L_5和S_1神经根损害,并可用于测量近段坐骨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
张巧俊刘健赵英贤金玉坤
关键词:腰骶部神经系统疾病电刺激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及脑脊液内皮素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素 (ET)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和机制。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ET及NSE的含量 ,并进行不同病变面积、不同病情、不同病程的ET及NSE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组患者血、脑脊液中ET及NSE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 <0 .0 0 1) ;且两组ET和NSE值与病情轻重、病灶面积大小有关 ;它们在卒中后 2 4小时即升高 ,3~ 7天达高峰 ,14天开始降低。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血和脑脊液ET及NSE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5 ) ,说明ET和NSE一样可作为神经元损伤的定量生化标志物 ,其水平高低能反映脑卒中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 ,可作为脑卒中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张巧俊张茹魏格玲王勇郑纯礼赵英贤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内皮素E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脊液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硫酸镁的神经保护作用
2004年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用4-V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30只SD大鼠分为缺血组、硫酸镁组,观察缺血再灌注后1d、3d、7d后大鼠神经行为学和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硫酸镁组较缺血组显著改善神经行为异常、减轻脑组织病理损害。结论 硫酸镁组较缺血组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鼠神经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董亚茹赵英贤
关键词:脑缺血硫酸镁神经保护
偏头痛的食物变态反应被引量:1
1993年
观察了32例偏头痛患者发作与食物变态反应的关系,并与正常组、神经衰弱组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发现偏头痛组对鱼、虾、牛肉、羊肉、芝麻、花生、大豆等10余种食品过敏,皮试结果对5种以上过敏原反应(+)者21例(65.63%);(++)者9例(28.13%)。较正常组和神经衰弱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说明部分偏头痛发病与食物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
赵英贤张巧俊孙秀珍张兰英刘洪涛
关键词:过敏偏头痛病因学
听觉P300检测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P30 0检测对于评定无症状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用汉密切尔抑郁量表 (HRSD)测试 38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 ,并将其分为抑郁组 ( 18例 )和非抑郁组 ( 2 0例 ) ,均经P30 0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 (MMSE)检查。结果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相比 ,P30 0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MSE评分显著降低 (P <0 .0 1) ,而且抑郁组患者P30 0指标与其MMSE评分呈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P30
常明则赵英贤吴海琴张桂莲向丽郭生龙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抑郁P300
急性脑血管病的酸碱失衡被引量:1
1996年
报告47例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脑出血及脑梗塞,发病1周内收住我科的急性脑血管病人。由专人进行血气分析,脑出血及脑梗塞均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其中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见于血肿破入脑室或大面积脑梗塞者。脑腔隙性梗塞极少数发生低氧血症,绝大多数血气分析正常。提示脑血管病所致的过度换气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主要原因。过度脱水可促发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脑血管病急性期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及供氧不可忽视。亦应注意合理应用脱水剂。
赵英贤张巧俊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塞并发症酸碱失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