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洋

作品数:17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型
  • 3篇真菌
  • 3篇输血
  • 2篇血型系统
  • 2篇血液
  • 2篇输血前
  • 2篇中药
  • 2篇五味子
  • 2篇误定
  • 2篇献血
  • 2篇献血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免疫
  • 2篇菌病
  • 2篇抗真菌
  • 2篇抗真菌作用
  • 2篇半夏
  • 2篇ABO血型
  • 2篇ABO血型系...

机构

  • 11篇北京医院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北京市血液中...
  • 1篇解放军第21...

作者

  • 17篇赵晓洋
  • 10篇宫济武
  • 6篇田利红
  • 6篇孙峥
  • 6篇周航
  • 6篇刘燕明
  • 6篇林东
  • 3篇田家琦
  • 3篇李鹤玉
  • 3篇阎哈一
  • 2篇孙云
  • 2篇葛荣明
  • 2篇王晓慧
  • 1篇于进志
  • 1篇竭福
  • 1篇韦南
  • 1篇刘乃妤
  • 1篇周毅成
  • 1篇卢玉娟
  • 1篇宋军

传媒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肇东地区孢子丝菌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1995年
李鹤玉宋军张岩芦玉娟赵晓洋闫哈一谢珍珍杨敬源韩志丽韦南苏克刚杨恭慧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皮肤感染
舌萎缩型白色念珠菌病62例治疗报告
1991年
我们对62例患舌背萎缩性损害病人进行了真菌实验室检查,并给予综合治疗。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是引起舌粘膜萎缩性损害的病因,综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李翠环白桦刘乃妤袁杰阎哈一赵晓洋李贺玉
关键词:舌疾病白色念珠菌病萎缩型
哈尔滨医科大学近11年病原真菌消长趋势与影响因素被引量:8
1996年
为了研究和了解病原真菌的分布及动态,我们对哈尔滨医科大学近十余年来门诊就诊的皮肤科患者做了深、浅部真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分离,并与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阶段的病原真菌培养结果相比较,观察菌群动态变化,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深部真菌多数来自全省各地,浅部真菌来自全省各地与本市市民,各占50%。
赵晓洋竭福闫哈一王玉珍李鹤玉张彩虹卢玉娟
关键词:病原真菌
不规则抗体所致配血困难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赵晓洋宫济武田利红周航孙峥刘燕明林东
关键词:配血困难不规则抗体输血安全抗体筛检受血者输血前
201例孕妇血清中ABO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赵晓洋宫济武孙峥
关键词:ABO血型不合孕妇血清血清免疫妊娠期间ABO血型系统
A_3B型误定B型1例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赵晓洋刘燕明田利红宫济武周航孙峥孙云
关键词:ABO血型系统误诊
五味子半夏等八种中药抗真菌作用被引量:12
1992年
本文测定了五味子、半夏等八种中药的抗真菌作用强度,其中10%五味子与5%半夏对皮肤癣菌最敏感。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与两性霉素B相似,均含有多烯类化学结构,故产生相同的抑菌作用。
赵晓洋葛荣明闫哈一田家琦
关键词:五味子半夏真菌抗真菌剂
库存血4726份再检测结果分析
2006年
赵晓洋宫济武林东
关键词:血库血液化学分析
北京市部分库存血再检测结果分析与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我国输血感染HBV、HCV、HIV等病毒的风险度,提出建立我国的血液预警系统。方法回顾性对2004-2007年医院7883份库存血进行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抗-HCV、抗-HIV、梅毒等8项再检测。结果HBsAg阳性者69例,阳性率0.88%;单项抗-HBc阳性率为2.65%,抗-HBc和抗-HBe双阳性占2.09%;检出抗-HCV阳性7份,阳性率为0.09%。结论建立我国的血液预警系统,加强HBsAg、HBcAb、HCV血源性感染指标的监测,提高人民对血液安全信任度。
赵晓洋林东宫济武
关键词:血液安全输血风险
献血者筛查方法与风险模型的初探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现行免疫学检测乙型肝炎5项、艾滋病、梅毒等8项感染指标方法的安全性,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HBV、HCV、HIV核酸扩增(NAT)检测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酶标法对我院库存血和血浆共计4 726份,进行乙型肝炎5项、丙型肝炎、艾滋病及梅毒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阳性数(阳性率)分别40(0.85%)、6(0.12%)、0(0)、1(0.02%)。抗-HBc阳性1390份,阳性率29.41%;单抗-HBc阳性146份,阳性率3.09%。结论采用酶标法检测抗-HCV阳性率低于HCV核酸检测法;核酸检测可早期发现“窗口期”献血者病毒感染指标,宜在献血者中开展此项检测,并需建立献血者的风险模型。
赵晓洋宫济武林东周航孙峥田利红刘燕明
关键词:输血传播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