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旸
- 作品数:46 被引量:34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三磷酸腺苷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ATP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动物模型表明,相对于孕烯三酮,ATP或其可药用盐能够有效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 昌晓红崔恒魏丽惠李艺赵旸刘亚南高丽叶雪程洪艳马瑞琼
- Clinprot系统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标志物磁珠选择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检测Clinprot系统中2种磁珠对于同种样品的蛋白分选能力,初步探讨磁珠选择的步骤、指标。方法分别同时利用Cu2+螯合(IMAC-Cu)磁珠和弱阳离子(WCX)磁珠检测同样30例血清标本,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其他良性卵巢肿物10例,健康人10例。比较2种磁珠分选后的蛋白质谱图基本参数、组内一致性和2种磁珠寻找差异的能力。结果①对于该实验样本,WCX磁珠在蛋白质谱图中总峰数量、峰面积均优于Cu2+磁珠(P<0.001)。而在峰高度上,Cu2+有一定优势;②比较3个组的质谱图组内一致性,WCX与IMAC-Cu均有良好的一致性;③初步了解2种磁珠寻找差异的能力,WCX磁珠与IMAC-Cu磁珠均能区分疾病组与正常组,相对WCX磁珠构建的模型更为稳定。结论在Clinprot实验开始前,选择合适的样本量,综合多个衡量指标,结合多个选择步骤评价不同磁珠抓取蛋白的能力,选择一种磁珠扩大样本量,可以为进一步实验中寻找差异蛋白奠定良好基础。就该实验样品,WCX磁珠更利于扩大样本时应用。
- 赵旸李艺昌晓红田莉胡晓慧叶雪崔恒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磁珠
- 6B11ScFv-mHSP70融合蛋白诱导抗卵巢癌免疫应答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既往研究证实,6B11抗独特型单链抗体(6B11ScFv)具有模拟卵巢癌相关抗原OC166-9的作用。本文研究6B11ScFv与小鼠热休克蛋白70(mHSP70)构建而成的融合蛋白(6B11ScFv-mHSP70)在体外抗卵巢癌免疫应答,探讨其作为卵巢癌疫苗的可能性。方法以大肠杆菌表达6B11ScFv-mHSP70融合蛋白,经变性复性后纯度达95%。采用ELISA检测其免疫学活性。采集HLA-A2阳性的女性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6B11ScFv-mHSP70刺激并培养。采用CCK-8法、LDH释放法分别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对卵巢癌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B11ScFv-mHSP70刺激前后淋巴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6B11ScFv-mHSP70具有特异性结合卵巢癌单抗COC166-9及抗小鼠-HSP70抗体的双重免疫学活性;可以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对HLA-A2阳性、OC166-9表达阳性的卵巢癌细胞系有细胞毒作用;经6B11ScFv-mHSP70刺激后,实验组的淋巴细胞表型与未经蛋白刺激的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明显增加,CD8+T细胞略有增加。CD4+/CD8+的比率明显增加,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B11ScFv-mHSP70融合蛋白在体外可诱导特异性抗卵巢癌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可能作为抗独特型疫苗用于卵巢癌的主动免疫。
- 刘春雨崔恒昌晓红叶雪付天云程洪艳张果熊英成夜霞张丽赵旸
- 关键词:抗独特型抗体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卵巢癌
- 循环式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构建循环式技能培训体系并评价其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妇产科循环式临床技能培训体系。以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期间依次在我院实习的两届临床专业8年制医学生共104人为研究对象;2006级共50人为实验组,2005级共54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接受内容一致的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在实验组中应用循环式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即入科前技能试卷考核——模具技能练习——对真实患者操作——出科时再次技能试卷考核。比较两组学生出科时实习技能考核成绩,并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实习技能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70Vs85.02,P〈0.05)。临床实习前,实习组学生妇科与产科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77.04±10.35)分与(45.61±14.42)分;临床实习培训后,其出科时成绩分别为(84.59±10.10)分和(68.78±10.83)分;实习前后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环式临床技能培训体系促进了学生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掌握专业技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 赵旸祝洪澜吴燕王建六黄振宇魏丽惠
- 关键词:临床技能培训模拟教学妇产科
- 合并血小板减少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全程管理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急重症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急重症异常子宫出血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急性止血和慢性维持期的治疗疗效。结果4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0.56±9.94)岁,入院前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占60.4%(26/43)。宫腔镜下止血1周内,完全止血者占37.20%(16/43),仍有少量淋漓出血者占62.80%(27/43)。术后随访6个月~5年AUB症状完全缓解者占30.2%(13/43),部分缓解者占39.5%(17/43),未缓解者占30.2%(13/43);术后是否应用控制月经的药物对维持期的症状长期改善有极显著影响(χ^(2)=15.84,P<0.001)。结论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急重症AUB患者,宫腔镜下急性止血疗效较好,慢性维持期长期应用药物可有效预防复发。
- 赵旸侯弘毅陈小友韩茹雪杨欣
-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手术止血药物止血
- 卵巢交界性肿瘤及Ⅰ期上皮性卵巢癌1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比较卵巢交界性肿瘤及Ⅰ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鉴别于交界性肿瘤的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0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诊治的14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91例,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组)和Ⅰ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52例,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EO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BOT组患者发病年龄显著低于Ⅰ期卵巢癌患者[(41.16±14.95)岁vs.(50.90±14.37)岁,P<0.01],Ⅰ期卵巢癌患者中绝经患者占42.3%(22/52),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占26.9%(14/52),均显著高于BOT组患者的23.1%(21/91,P=0.016)和13.2%(12/91,P=0.04)。术前阴道彩色超声检查提示两组间肿物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卵巢癌组患者肿物实性部分明显大于BOT组(P<0.01)。两组间血清学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CP2,CE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CP2升高的患者中,Ⅰ期卵巢癌患者CP2值升高幅度显著高于BOT组(256.99 kU/Lvs.116.59 kU/L,P=0.028)。两组间肿物组织病理类型有显著不同,交界性肿瘤中以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为主(90.1%,82/91),而Ⅰ期卵巢癌患者中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仅占44.2%(23/52),但其他病理类型(如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和混合性上皮癌)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与卵巢交界性肿瘤虽临床表现相似,但早期卵巢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与否、恶性肿瘤家族史、超声检查提示的卵巢肿物实性部分大小、血清学肿瘤标记物的升高幅度(特别是CP2的升高程度)以及组织病理类型均有别于交界性肿瘤,这些临床病理特征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在术前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赵旸王悦沈丹华宋荣娜许琦李艺崔恒唐军魏丽惠
- 关键词:卵巢肿瘤
-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性生活状况和态度的调查研究
-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一般情况,分析了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性生活状况、态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性生活质量较生育年龄明显下降,年龄增长,结婚年限延长和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
- 赵旸杨欣董薇孙璐
- 关键词:绝经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
- 文献传递
- 三磷酸腺苷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ATP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动物模型表明,相对于孕烯三酮,ATP或其可药用盐能够有效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 昌晓红崔恒魏丽惠李艺赵旸刘亚南高丽叶雪程洪艳马瑞琼
- 文献传递
- 医护人员围绝经期情况调查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女性医护人员的围绝经期相关情况及自我认知。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体检的女性职工共596位,年龄在40~60岁之间,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围绝经期月经状况、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程度以及对围绝经期的自我认知。结果①本次收回有效问卷557份。被调查者平均年龄(46.3±3.7)岁,其中已绝经者63人,自然绝经者45人,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7.7±4.7)岁;手术绝经(切除卵巢者)10人;药物绝经2人。从出现月经紊乱到绝经平均(1.6±1.5)年;②557名职工中,出现围绝经期相关症状者331人,其中对于更年期症状可治疗表示"完全知道"者45(13.6%);对围绝经期症状"知道一些"的281人(84.9%),表示"完全不了解"者5人(1.5%)。绝经远期危害中,知道"骨质疏松"者291人(52.2%),知道"心脑血管疾病"者170人(30.5%),知道"阿尔兹海默症"者59人(10.6%),知道"反复泌尿系感染"者162人(29.1%)。所有受调查者中正在使用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症状者69人(12.4%),其中33人使用性激素类药物治疗(5.9%),39人使用中药类药物治疗(7.0%),其中3人两者均用(0.5%);③557例中有围绝经期症状者331人,占59.4%,平均Kupperman绝经指数为11.9分(量表最高63分)。331人中有症状但未绝经者291人,平均绝经指数为11.1分;有症状且已经绝经者40人,绝经指数为16.5分。在有围绝经期症状的人群中,各项症状发生率从19.9%~77.6%不等。大多数发作者症状为轻至中度,重度者仅占0.6%~3.3%。结论女性医护人员围绝经期状况应引起重视。从事医疗行业女性对围绝经期的自我认知优于一般妇女群体,寻求药物治疗控制围绝经期症状的人群比例也高于一般妇女人群,但仍需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 王彦洁杨欣赵旸李成鹏王睿
- 关键词:医护人员绝经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
-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与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
- 目的:评价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3)及宫颈癌的诊断价值。<br> 方法:对宫颈CIN3患者37例、官颈癌患者37例(I期患者21例,Ⅱ期患者16例)及对照组患者34例(宫颈细胞...
- 耿京唐军赵旸魏丽惠
- 关键词: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肿瘤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