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慧芳

作品数:2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文学
  • 4篇红楼
  • 4篇红楼梦
  • 3篇代文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散文
  • 3篇沈从文创作
  • 3篇生态
  • 3篇女性
  • 3篇现代文
  • 3篇现代文学
  • 3篇写作
  • 3篇民国
  • 3篇教学
  • 3篇《红楼梦》
  • 2篇学史
  • 2篇演讲
  • 2篇作家
  • 2篇文体
  • 2篇文学教学

机构

  • 19篇淮北师范大学
  • 8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27篇赵慧芳
  • 2篇谌爱容
  • 2篇马利华
  • 1篇相宇剑
  • 1篇纪健生
  • 1篇周晓璇

传媒

  • 8篇淮北师范大学...
  • 6篇淮北煤炭师范...
  • 4篇红楼梦学刊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作家
  • 1篇农业图书情报...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景德镇高专学...
  • 1篇淮北煤炭师院...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张兆和的小说创作被引量:1
2006年
张兆和的小说创作量少质优,在现代文学史上未引起应有的关注。从细读作品入手,深入分析了张兆和独特的文学建构,论述了她在儿童形象的塑造以及心理的刻画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张兆和小说的清新素朴风格足以与沈从文媲美,她深化了五四作家对儿童的关注,真正从儿童本位出发,创作出深入呈现儿童世界的优秀作品,与后起的萧红,构成了描写儿童寂寞主题的重镇。
赵慧芳
关键词:小说创作儿童形象文学建构五四作家儿童本位儿童世界
民国时期《红楼梦》研究拾遗被引量:4
2014年
《红楼梦》研究在民国时期成果丰赡,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的搜辑整理及出版工作,然仍有相关研究资料未被收录。本文对所见而未收的资料作了辑录整理,以为补遗。这五十九篇文章,或索隐或评论,或对相关研究给予综述、评说,文章长短不一,分量有别,其内容、方法、结论以及论者身份、研究目的、写作方式、发表园地,各有特点,值得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赵慧芳
关键词:红楼梦民国时期拾遗
《红楼梦》弹词开篇新探被引量:1
2015年
晚清时期,说唱者将《红楼梦》故事改编为弹词开篇,产生极强的感染力。无线电播音流行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楼梦》的民间传播借力弹词开篇而获得前所未及的听众量。时至八十年代,黄异庵《红楼梦》弹词开篇的创作,还引起著名红学专家的关注。不同叙事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艺术取向的《红楼梦》弹词开篇,极大地推进了《红楼梦》的社会接受。
赵慧芳
自在游走——论千夫长散文集《世道》
2012年
《世道》是当代散文作家千夫长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的专栏随笔。那些信手拈来的题材、即兴发挥的思考、文无定法的体式,无不给人一种游目骋怀的感觉。"游",可谓是这个集子的常用语和关键词。作者以游走的姿态出入世道、见证生活,也体验着"游"的逍遥与分裂。
赵慧芳
关键词:《世道》
维护文化差异的写作策略——论族裔身份认同在沈从文创作中的意义
2014年
沈从文的族裔身份认同与其文学活动是相互影响的,他的创作呈现出族裔身份与文化选择上的流变,显示了沈从文对文化差异的日益重视。如果说,作为作家的沈从文主要是以文学活动显示出族裔身份流变轨迹的话,那么,这种身份认同还拥有更为深刻的意义——它已然成为沈从文维护文化差异的写作策略。
赵慧芳
关键词:族裔身份身份认同文化差异写作策略
深度拓展近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对象空间——晚清民国“边缘”女性创作研究的策略被引量:1
2017年
如果将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史视为"中心",进驻其中的女性创作为数甚少,大量的晚清民国女性创作被"边缘化",且多处于"消隐"状态。这些"边缘"女性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基座,其意义与价值不容忽视。寻求晚清民国"边缘"女性创作研究的策略与路径,有助于探讨深度拓展女性文学研究对象空间的可能性,发现女性文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使女性文学史写作与当前的"重写文学史"理论和实践形成对话。
赵慧芳
《经义述闻》的修辞学成就
2002年
王引之《经义述闻》在研究训诂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修辞现象。当时修辞学尚未 脱离训诂学而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背景下,《经义述闻》在修辞学上的成绩有其筚路蓝缕之功。
相宇剑赵慧芳
关键词:王引之《经义述闻》修辞
匠心文笔自千秋——《红楼梦》的结构与表达一窥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从《红楼梦》的宏观构思方面,分析结构安排与形象设计的精妙,又从作者运用传统文体的角度,分析文字表达的功力与技巧,一窥《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经典的传统特色。
赵慧芳纪健生
关键词:红楼梦文体
论冰心关于文学与写作之演讲被引量:3
2015年
冰心关于文学与写作的演讲,贯穿于其创作的各个阶段。冰心的文艺观念和写作思想,均稳定地呈现于此类演讲中。从演讲风格上来看,冰心重"讲"而轻"演",平实严正,从容自然;在讲述见解与经验时,则尽可能遵从内心的律令,展示出特具的真诚恳挚和幽默诙谐。冰心演讲所透露出来的丰富信息,亦可让我们从这一独特角度,见证冰心的人生历程。
赵慧芳
关键词:演讲文学写作
《河上一周》与《湘行散记》——一个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河上一周》与《湘行散记》分别是梭罗和沈从文在故乡的河流上泛舟之后写下的游记体散文集,是他们与自然的直接对话。在生态批评视野中,二者均具有显著的生态学价值。现代文明与生态意识、历史感情与现实反思交织在一起,使它们呈现出深邃的人文视野。《河上一周》对工业发展的认同,《湘行散记》对人文生态的思考,虽然似乎无可避免要遭到"人类中心主义"之类的讥评,但是它们对于生态理论的资源性意义仍不可轻忽。
赵慧芳
关键词:梭罗生态批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