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立平

作品数:42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主题

  • 28篇翻译
  • 9篇英译
  • 8篇隐喻
  • 5篇译本
  • 5篇文化
  • 4篇语境
  • 4篇语言
  • 4篇翻译策略
  • 4篇巴斯奈特
  • 3篇英译本
  • 3篇语言学
  • 3篇诗歌翻译
  • 3篇视域
  • 3篇文化翻译
  • 3篇目的论
  • 3篇翻译理论
  • 2篇译者
  • 2篇译者主体
  • 2篇译者主体性
  • 2篇隐喻翻译

机构

  • 40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40篇贾立平
  • 2篇宋力源
  • 2篇张改丽
  • 2篇赵静
  • 2篇朱英英
  • 1篇栗静
  • 1篇武龙
  • 1篇何磊磊
  • 1篇孙斐然
  • 1篇朱琳
  • 1篇靳沛
  • 1篇席建峰
  • 1篇桑琳
  • 1篇高晓娜
  • 1篇林秋霞
  • 1篇柳青
  • 1篇李小霞
  • 1篇苏新建
  • 1篇周娟娟
  • 1篇杨慧

传媒

  • 4篇海外英语
  • 4篇佳木斯职业学...
  • 3篇宜春学院学报
  • 3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哈尔滨学院学...
  • 2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宁波广播电视...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英语广场(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国防话语隐喻翻译研究——以《今日中国军队》系列片为例
2020年
国防部分语言的沟通与比较过程映射了国家与国家间的特别关系,并且起到促进作用,影响现今世界的安全形势。所以许多国家均开始建设专有化机构来负责交接"国防话语"方面的宣传部署工作,并对其他方人员发放其他语言形式的话术资料,这些内容组构了国防话语关于翻译方面的研究对象和方案。如今学术界对于国防话语权的研究表明,当前研究仅集合在纸质文件如白皮书这样的代表文件上,鲜少涉及歌曲、宣传报、海报这样的文件形式,研究语言也比较单一。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国防部向国际社会发布的系列国防宣传片《今日中国军队》,它是我国国防话语的代表之作,对它的翻译研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贾立平朱琳
关键词:隐喻翻译宣传片帕尔默文化语言学
基于巴斯奈特“种子移植理论”的诗歌翻译研究——以莎士比亚Sonnet18的汉译为例
2017年
诗歌是一种能够反映深层文化,表达人类情感的文学形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现了特定文化的本质。因为中西诗歌中不同的文化结构,使得翻译工作难以进行。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考虑翻译的文化背景因素进而做出选择。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翻译是诗歌翻译的核心,译者应根据理解原诗充分展示其文化内涵和外延意义。笔者以莎士比亚sonnet18的汉译本为例,探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翻译,以期对十四行诗翻译方面有所裨益并作引玉之砖。
贾立平柳青
关键词:文化诗歌翻译
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看《白鹿原》中秦地文化的翻译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输出、传播陕西特色民俗文化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陕西籍作家陈忠实所著《白鹿原》中蕴含的陕西民俗文化该怎样翻译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白鹿原》的翻译提供了导向,使《白鹿原》中的物质遗存、礼学制度、民间宗教信仰、人名和关中方言的翻译易于译语读者理解又忠实原语文化,有利于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贾立平赵静
关键词:《白鹿原》
从动态顺应看文化语境的翻译——以中国古典诗歌中隐喻语义的翻译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诗歌是隐喻的海洋。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中国语言的精华,更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隐喻。隐喻反映文化,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于诗歌的翻译,目前主要是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进行探讨的较多,本文正是基于跨文化的视角,进而从文化语境动态顺应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隐喻语义的翻译策略,期望其对中国古典诗歌中隐喻语义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贾立平庞一佳
关键词:文化语境中国古典诗歌隐喻翻译
原形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处理策略被引量:6
2009年
原型理论是以人类认知为基础的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弥补了古典范畴理论的不足,同时对翻译实践活动也具有指导作用。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于英汉民族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的不同,英汉词汇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译语词汇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整个译文的质量。本文依据原型理论探讨了英汉语言的词汇翻译并提出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范畴越级翻译和义素越级翻译。
贾立平孙斐然
关键词:词汇
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的及物性分析对比被引量:1
2010年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术论文作为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途径,它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而摘要作为论文的精华,是论文中用来交流和传播知识、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主要部分。文章主要是借助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系统理论,通过例文分析总结出学术论文的中英文摘要中的及物性功能,比较其异同点以便给后来编写或者翻译摘要的学者们提供一个理论模式。
贾立平张改丽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被动语态
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看《白鹿原》中秦地文化的翻译
2015年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输出、传播陕西特色民俗文化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陕西籍作家陈忠实所著《白鹿原》中蕴含的陕西民俗文化该怎样翻译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白鹿原》的翻译提供了导向,使《白鹿原》中的物质遗存、礼学制度、民间宗教信仰、人名和关中方言的翻译易于译语读者理解又忠实原语文化,有利于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贾立平赵静
关键词:翻译理论《白鹿原》
浅谈惯习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近代翻译家朱生豪个案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该文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惯习概念为视角,分析近代中国翻译家朱生豪的翻译行为。朱生豪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其译者惯习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我国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做出了重要贡献,非常具有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朱生豪在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翻译思想、翻译策略和翻译文本选择与译者惯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新的视角全面系统地分析朱生豪的译者惯习与当时特殊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译者的翻译活动在当时社会中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贾立平陈会彬
关键词:惯习朱生豪
从关联理论看软新闻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问题
2011年
翻译活动中的文化缺省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理解问题。在软新闻翻译中,可以通过采用增译、减译、改译等翻译策略,还原原作中的文化缺省,使原文作者与译语读者有最大趋同的认知环境。
贾立平孙红俊
关键词:软新闻翻译文化缺省翻译策略
基于语料库《红楼梦》中美食名称的翻译研究——以霍译本为例
2015年
本文以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以功能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红楼梦》中全120回的美食名称以及在霍克斯英译本中全120回的美食名称翻译为研究语料,以浙江绍兴文理学院语料库中汉英平行语料库为辅助工具,帮助分析《红楼梦》中一些典型的美食名称的翻译。
朱英英贾立平
关键词:文化负载功能目的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