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杰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混合潜变量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基因关联分析中的应用
- 混合潜变量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ixture modeling,SEMM)是一种用于处理同时包含分类潜变量和连续潜变量的数据而形成的理论体系。SEMM作为第二代结构方程模型,它综合了因子分析、潜...
- 贾志杰
- 关键词: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 NF-κB、TNF-a和ICAM-1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继发黄斑前膜(macular epir...
- 贾志杰
- 关键词:黄斑前膜免疫荧光NF-ΚBTNF-AICAM-1
- 文献传递
- NF-B及其介导的炎性因子在黄斑前膜中表达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贾亚丁张东昌高晓虹周国宏张喜梅李静贾志杰
- 核转录因子-KB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细胞浆中的一种快反应转录因子,研究证明它调节的蛋白质包括细胞因子(IL-1、IL-2、IL-5、IL-8、VEGF等),趋化因子(Eotaxin、AP-1、RANTENS等),生长因子...
- 关键词:
- 关键词:黄斑前膜核转录因子-KB视网膜前膜
- 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组织中核因子(NF)-k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2例IMEM组织和9名正常黄斑区内界膜组织中NF-kB、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NF-kB、TNF-α、ICAM-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例(67%)、10例(83%)、9例(75%),对照组正常黄斑区内界膜组织3种细胞因子未见明显阳性荧光染色。结论NF-kB、TNF-α和ICAM-1介导的炎症反应在IMEM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
- 贾志杰贾亚丁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变化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患眼和正常眼的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DR的患者100例(103眼),其中非增殖期组(NPDR)50例(53眼),增殖期组(PDR)50例(50眼)。另随机选取正常志愿者46例(48眼),利用频域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对非增殖期组、增殖期组及正常组均进行中心2、5、7、9 mm共4个同心圆区域扫描范围的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检查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DR患者的角膜及角膜上皮各区域平均厚度。结果:3组间中央前、后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4,P=0.16;F=1.88,P=0.16;F=1.96,P=0.15),正常组中央角膜上皮厚度均高于其余2组(P<0.05)。正常组与NPDR组角膜上皮厚度多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PDR组角膜上皮厚度多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与PDR组角膜上皮厚度只有S5 mm、SN5 mm、ST5 mm、T7 mm共4个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对角膜上皮组织厚度产生潜在影响,这种变化可能可以作为DR筛查的指标之一。
- 张海宁王晓刚贾志杰张亚琴
- 关键词:中央角膜厚度病例研究角膜曲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NF-κB、TNF-α和ICAM-1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继发黄斑前膜(macular epir...
- 贾志杰
- 关键词:黄斑前膜NF-ΚBTNF-ΑICAM-1免疫荧光
- 文献传递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4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19例1319眼术前角膜球面像差进行测量,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分布。所有患眼均采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平均角膜曲率(Km)值、平均角膜后表面曲率(Km)值、角膜散光值、角膜后表面散光值和角膜厚度;采用Zernike分析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 mm直径范围内的角膜球面像差值;计算角膜球面像差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眼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球差的比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8.00±11.12)岁,平均角膜球面像差值为(0.34±0.17)μm,波动范围为-0.38~0.99μm。其中角膜球面像差<0μm者22眼,占1.67%;角膜球面像差为0~0.4μm者842眼,占63.84%;角膜球面像差>0.4μm者455眼,占34.50%。角膜球面像差与患者年龄呈弱正相关(r=0.398,P<0.001);与受检眼角膜Km值、角膜后表面Km值、角膜厚度均呈极弱相关(r=0.129,P<0.001;r=0.240,P<0.001;r=-0.068,P<0.05);与角膜散光或角膜后表面散光之间尚不能认为有相关性(r=-0.025,P=0.365;r=-0.008,P=0.771)。年龄可能影响角膜球面像差。以残余球面像差(0.10±0.05)μm为目标采用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0、-0.20和-0.27μm)可矫正710眼,占53.83%。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平均角膜球面像差较既往报道值(+0.27μm)偏大。术前应根据患者个性化的角膜球面像差选择适合的非球面IOL。
- 刘文洁刘文洁刘杰为王晶晶王晶晶贾志杰王兵
- 关键词:白内障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后表面散光对总角膜散光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后表面散光对总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病例研究.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7例97只眼,术前行pentacam检查,分析角膜后表面散光、总角膜散光、模拟角膜散光的分布及相关性,采用算术法和矢量法分析总角膜散光与模拟角膜散光的差异.结果角膜后表面散光的算术平均值为(-0.28±0.18)D,大于0.5 D的患眼占14.4%,其中88.7%为逆规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为顺规散光时,角膜前、后表面散光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445,P=0.007).模拟角膜散光与总角膜散光的矢量误差为(0.1±0.31)D@7°.角膜后表面散光与模拟角膜散光和总角膜散光之差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281,P=0.005).结论忽略角膜后表面散光会导致总角膜散光计算误差.对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患者会引起顺规的欠矫及逆规的过矫.
- 刘文洁刘杰为王琪王芳芳贾志杰李筱荣
-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