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瑞玲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PVC
  • 2篇相容性
  • 2篇接枝
  • 2篇接枝率
  • 2篇BA
  • 1篇丁酯
  • 1篇乙烯
  • 1篇原位接枝
  • 1篇溶胀
  • 1篇溶胀度
  • 1篇水相悬浮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流变性
  • 1篇氯乙烯
  • 1篇聚氯乙烯
  • 1篇丙烯
  • 1篇丙烯酸
  • 1篇丙烯酸丁酯

机构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贺瑞玲
  • 3篇王庆海

传媒

  • 1篇塑料
  • 1篇塑料工业
  • 1篇聚氯乙烯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BA悬浮溶胀接枝聚合PVC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水相悬浮溶胀聚合的方法在PVC颗粒内部原位接枝丙烯酸丁酯(BA),考察了反应温度、分散剂用量对接枝反应和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散剂用量为1.0份时,产物的颗粒形态规则,与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较好。PVC-g-BA/PVC共混体系动态力学性能分析(DMA)的结果表明:两相呈微观相态分离的结构特点;转矩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为3份时,PVC-g-BA/PVC共混体系的塑化性能较好。
贺瑞玲王庆海
关键词:PVCBA水相悬浮接枝率相容性流变性
丙烯酸丁酯原位接枝PVC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溶胀聚合的方法在聚氯乙烯(PVC)颗粒内部原位接枝丙烯酸丁酯(BA),考察了反应配比m(BA)/m(PVC)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接枝产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m(BA)/m(PVC)达到平衡溶胀度1.5时,接枝率和凝胶含量达到最大。m(BA)/m(PVC)=15/85时的产物相容性比m(BA)/m(PVC)=50/50的产物好,颗粒形态规整;共聚产物PVC-BA具有接枝交联结构。
贺瑞玲王庆海
关键词:原位接枝溶胀度接枝率相容性
BA原位接枝聚合PVC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PVC-BA共聚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证明:共聚产物PVC-BA具有接枝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结果发现:PVC接枝聚合后分子量变大,分布变宽。采用透射电镜(TEM)研究反应前后PVC颗粒内部结构形态的变化,证明在PVC初级粒子间孔隙中BA发生了原位接枝反应。热失重分析(TG)表明:PVC-BA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较PVC有改善。
贺瑞玲王庆海
关键词:聚氯乙烯热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