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频带
  • 4篇天线
  • 4篇宽频
  • 4篇宽频带
  • 3篇多谐振
  • 3篇微带
  • 3篇谐振
  • 3篇反射阵
  • 2篇天线设计
  • 2篇微带反射阵
  • 2篇微带天线
  • 2篇宽带
  • 1篇移动通信
  • 1篇散射矩阵
  • 1篇双频
  • 1篇双频带
  • 1篇天线单元
  • 1篇通信
  • 1篇平面天线
  • 1篇阻抗曲线

机构

  • 5篇解放军信息工...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7篇豆栋梁
  • 5篇肖博宇
  • 3篇张广求
  • 3篇刘起坤
  • 2篇尚济勇
  • 1篇邢锋
  • 1篇赵春艳

传媒

  • 3篇微波学报
  • 2篇信息工程大学...
  • 1篇现代雷达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具有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平面天线设计被引量:2
2011年
设计了一种带有2个陷波频段的超宽带天线。天线的缝隙和馈电枝节采用相反的梯形结构,以实现较好的阻抗匹配。通过在宽缝隙中增加2个线形枝节和1个"E"形结构,使得天线在3.0 GHz^3.9 GHz和5 GHz^6 GHz 2个频段内出现频率阻断。根据天线的阻抗曲线,给出等效谐振电路并对陷波产生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天线的远场辐射特性进行分析和阐述,测试结果良好,达到了陷波超宽带天线频率阻断的效果。
刘起坤周波豆栋梁邢锋
关键词:超宽带天线阻抗曲线
基于多谐振特性的单层平面反射阵列研究
平面反射阵列结合了抛物面反射镜天线和阵列天线的优点,自1978年提出就受到很高的重视,90年代之后开始快速发展。但是,平面反射阵列也继承了微带天线带宽窄的缺点。本文旨在研究一种新型的宽频带单元结构,以扩展阵列带宽。论文同...
豆栋梁
关键词:宽频带广义散射矩阵相移特性
文献传递
宽带缝隙堆叠贴片微带反射阵天线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微带反射阵天线具有易折叠、易携带等特点,结合缝隙堆叠贴片(ASP)微带单元频带较宽的优势,能进一步展宽缝隙耦合反射阵的带宽。通过求解相位计算公式,得到反射阵表面相位分布。给出了ASP微带天线的设计参数、S参数曲线及对应ASP单元的反射相位曲线,用所设计单元组成225元反射阵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中心频率最大增益为26.03dBi,1.5dB增益带宽为33.3%,在整个带宽内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肖博宇张广求豆栋梁尚济勇
缝隙耦合结构反射阵天线单元的设计
2010年
平面反射阵天线具有易于折叠、携带方便的特点,结合缝隙耦合单元结构频带较宽的优势,能弥补常见平面反射阵天线带宽窄的不足。文章通过分析缝隙耦合单元的S参数和反射相位曲线,给出了缝隙耦合反射阵单元的详细设计参数。仿真表明该单元作为独立天线时有14.9%的阻抗带宽,用其组成36个单元的小型反射阵,该阵列有16%的-1dB增益带宽,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肖博宇张广求豆栋梁刘起坤
关键词:反射阵宽频带
基于陷波结构的移动通信双频带微带天线设计被引量:1
2011年
结合超宽带缝隙天线和陷波结构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陷波结构的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双频微带天线。以圆形宽缝隙结构为基础,在天线馈电处添加3个陷波支节,实现了天线的双频特性,同时调节陷波支节的长度及位置可以灵活控制天线的工作频率及带宽。给出了天线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测试,对天线的阻抗特性及方向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天线的工作频带满足了移动通信的实际工作要求。
赵春艳豆栋梁肖博宇
关键词:双频带
一种新型单层宽带微带反射阵天线设计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微带反射阵天线带宽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线极化双谐振宽带"蝴蝶"形单元结构,详细描述了单元结构设计步骤,研究了不同基板以及不同结构参数对单元相位曲线的相移范围、平滑度以及谐振点位置的影响。仿真测试表明,该单元结构能够在5.5-7GHz带宽内具有良好的相位特性曲线。对36个"蝴蝶"形单元组件测试表明,其在20%带宽内辐射效率达到40%以上,最大辐射方向上交叉极化电平小于-30dB。此外,"蝴蝶"形单元结构类似于"十"字形单元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扩展实现多频带、多波束反射阵天线设计。
尚济勇高万明豆栋梁肖博宇
关键词:微带天线反射阵多谐振宽频带
新型宽频带微带反射阵单元相位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分析由两个弯曲振子及一个普通振子构成的单层三谐振单元的相位特性。对三种基板结构下单元的相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基板,增加泡沫的厚度,可以在较宽频带内获得平滑的相移特性,同时相位动态范围大于360°。与三层堆叠结构的相移特性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可以达到与其相近的效果。最后给出了一种改进型单元结构,能够在6-10GHz带宽内得到基本一致的相移特性曲线。利用该结构组成一个12×13单元的反射阵列,带宽内效率约为50%。
豆栋梁张广求刘起坤肖博宇
关键词:微带反射阵多谐振宽频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