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小芳

作品数:48 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9篇耐药
  • 15篇耐药性
  • 13篇碳青霉烯
  • 13篇青霉烯
  • 11篇杆菌
  • 10篇药性分析
  • 10篇耐药性分析
  • 10篇多中心
  • 9篇碳青霉烯类
  • 9篇青霉烯类
  • 9篇细菌
  • 8篇细胞
  • 7篇基因
  • 7篇分离菌
  • 7篇肠杆菌
  • 6篇碳青霉烯酶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球菌
  • 4篇细胞淋巴瘤

机构

  • 47篇苏州大学附属...
  • 10篇广东省中医院
  • 10篇四川省人民医...
  • 10篇吉林大学第一...
  • 10篇宁夏医科大学
  • 10篇新疆医科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10篇昆明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空军军医大学
  • 9篇解放军总医院...
  • 5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卫生职业...
  • 2篇苏州市第七人...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48篇谢小芳
  • 22篇杜鸿
  • 22篇周惠琴
  • 15篇朱雪明
  • 12篇郑毅
  • 11篇王敏
  • 11篇杨欢
  • 10篇单斌
  • 10篇喻华
  • 10篇贾伟
  • 10篇季萍
  • 9篇耿荣华
  • 9篇蓝锴
  • 7篇张海方
  • 7篇王晓明
  • 4篇冀旭峰
  • 4篇杨晓春
  • 4篇沈海英
  • 4篇申咏梅
  • 3篇温会燕

传媒

  • 14篇中国抗生素杂...
  • 7篇临床检验杂志
  • 4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核技术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第二届中国临...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录因子Oct 4在人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Oct4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取3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标本,用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Oct4在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Oct4的表达阳性率在35例胃肠道肿瘤组织中为77.1%(27/35),明显高于瘤旁组织8.6%(3/35),P<0.01;Oct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肿瘤较中、高分化肿瘤高,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是否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 Oct4表达水平与胃肠道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成为胃肠道肿瘤诊治和预后的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温会燕杨欢周迅周惠琴谢小芳朱雪明
关键词:OCT胃肠道肿瘤分化程度PCR
632株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了解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Phoneix100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共分离出632株肠球菌属,其中粪肠球菌403株(63.7%),屎肠球菌166株(26.3%),鸟肠球菌49株(7.8%),坚忍肠球菌14株(2.2%);肠球菌属主要分离自呼吸道分泌物229株(36.2%)、中段尿134株(21.3%);肠球菌属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其中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肠球菌。在粪肠球菌中分别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5株(1.3%)和耐利奈唑胺菌株2株(0.5%),而在其他肠球菌中尚未检出。结论肠球菌属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明显不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菌株类别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另外,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肠球菌的出现应引起临床重视。
谢小芳周惠琴沈海英杨欢朱雪明
关键词:肠球菌属耐药性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直接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技术建立血流感染病原菌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方法连续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2015年1至7月血培养仪阳性报警血培养瓶266个,抽吸血培养瓶中血液至血清分离胶管,采用差速离心法富集细菌,利用MALDI-TOF MS对富集后的菌液进行快速鉴定,并与传统培养24~48 h后形成的菌落最终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6个阳性血培养样本中,260个为单菌株血流感染,6个为混合菌感染。在260例单菌株所致血流感染中,菌株的属、种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8.8%(257/260)和96.2%(250/260)。其中,140株革兰阴性菌属、种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9.3%(139/140)和97.9%(137/140);120株革兰阳性菌属、种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8.3%(118/120)和94.2%(113/120)。6例混合菌感染未得到鉴定结果。结论本研究利用MALDI-TOF MS对差速离心富集后的菌液进行直接鉴定,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而且鉴定准确率高,为血流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手段。
谢小芳周惠琴郑毅刘婷婷许荣琴杜鸿
关键词:细菌感染血流感染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ICTP、PINP的表达及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ICTP、PIN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骨显像将62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无骨转移组)28例和实验组(骨转移组)34例,采用Soloway分级标准,根据骨转移灶个数将实验组再分为A、B、C三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蛋白水平。检测血清ICTP、PINP在A、B、C三个亚组的变化情况,分析ICTP、PINP与骨转移灶个数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血清ICTP、PINP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CTP、PINP在A、B、C三组总体有依次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CTP、PINP与骨转移灶数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47(P<0.05);血清ICTP与PINP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58(P<0.01)。结论血清ICTP、PINP可能为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良好指标。
杨欢王波周惠琴谢小芳温会燕朱雪明
关键词:ICTPPINP前列腺癌骨转移
高渗条件下RpoE与RpoS调节因子共同影响伤寒沙门菌生长代谢
2013年
目的了解RpoE和RpoS调节因子在高渗应激下是否共同调节伤寒沙门菌的代谢生长。方法运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制备伤寒沙门菌rpoS/rpoE双缺失突变株,用PCR观察重组现象;以吸光度值(A。值)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菌在高渗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分析其在对数生长早期(4h)和对数生长晚期(12h)的生长差异;利用伤寒沙门菌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技术,比较伤寒沙门菌野生株和各基因缺失突变株代谢相关基因在高渗应激下的表达差异,选择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实时定量RT—PCR进一步验证。结果成功制备伤寒沙门菌rpoS/rpoE双缺失突变株。生长曲线分析发现,rpoS缺失突变株在生长4h和12h的A600值分别为0.503±0.018和2.060±0.112,rpoE缺失突变株分别为0.293±0.053和1.933±0.115,rpoS/rpoE双缺失突变株分别为0.051±0.007和0.9634-0.111,均低于野生株的0.725±0.097和2.496±0.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基因组芯片筛选到42个受RpoE、RpoS调节的涉及代谢的基因。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rpsE、rbsK、nusG、etuB在rpoS缺失突变株中的表达分别为(1.86±0.14)×10^6、(1.37±0.11)×10^6、(2.72±0.58)×10^6、(8.27±1.01)×10^6拷贝/μg,在rpoE缺失突变株中的表达分别为(2.19±0.17)×10^6、(1.51±0.12)×10^6、(2.73-4-0.57)×10^6、(9.63±1.42)×10^6拷贝/μg,与野生株中相应基因表达比较[分别为(1.94±0.10)×10^6、(1.52±0.11)×10^6、(2.39±0.52)×10^6、(10.83±1.52)×10^6拷贝/μ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poS/rpoE双缺失突变株比较[分别为(5.64±0.59)×10^6、(4.17±0.40)×10^6、(9.44±1.22)×10^6、(2.95±0.88)×10^6拷贝/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周惠琴谢小芳倪斌王敏杜鸿
关键词:沙门菌伤寒代谢基因表达调控
3株临床分离产OXA-232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描述临床OXA-232肺炎克雷伯菌(OXA-232-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OXA-232Kp)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江苏5家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hoenix-M50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药敏分析;PCR结合测序检测bla_(OXA-232)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质粒测序分析携带bla_(OXA-232)基因的质粒周围环境。结果筛选出3株OXA-232Kp ST15型,PFGE分析呈克隆性传播,携带6141 bp ColKP3型质粒,与中国东部研究发现携带bla_(OXA-232)基因的质粒高度同源。结论本文首次调查OXA-232Kp ST15在江苏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携带bla_(OXA-232)的质粒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表明该6141 bp ColE型质粒对OXA-232在江苏地区的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付宏煜谢小芳范银银朱志宸徐塑凯杜鸿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质粒
联合应用Survivin和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A549细胞经Survivin和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单独和联合转染后细胞生长、凋亡以及对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Survivin和VEGF mRNA序列设计反义寡核苷酸,以脂质体(Lip)为载体,介导Survivin和VEGF ASODN单独和联合转染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RT-PCR检测细胞中Survivin和VEGF基因的mRN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经脂质体转染后200-600 nmol/L Survivin ASODN和5~20μmol/L VEGF ASODN均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在48 h时,400 nmol/L Survivin ASODN和10μmol/L VEGF ASODN抑制率和凋亡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转染A549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61.37±1.94)%和57.03%,显著高于两基因单独转染(P〈0.05);联合组的Survivin mRNA的表达量为(15.26±1.31)%,蛋白表达率为(30.40±1.33)%,VEGF mRNA的表达量为(13.12±1.45)%,均显著低于单独转染组(P〈0.05)。结论 Survivin和VEGF ASODN均能抑制A549细胞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两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转染的效果优于单独转染。
褚静英谢小芳颜洁朱雪明陆玉霞陈瑶
关键词:存活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
ICU患者双侧双瓶血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ICU患者开展双侧双瓶血培养的结果,评价双侧双瓶血培养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分析760例ICU患者双侧双瓶血培养结果的真、假阳性;比较中心静脉导管组导管血、外周血的阳性情况,判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可能性。结果 760例中真阳性结果 71例(9.34%),污染19例(2.50%),不确定21例(2.76%)。其中,非导管组双侧双瓶血培养真阳性率为14.85%,与以往单瓶血培养报警阳性率9.24%相比,χ2=9.688,P<0.01。非导管组污染菌包括4株阳性杆菌及1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心静脉导管组共培养阳性20例,其中外周血和导管血同时阳性的6例和外周血为白色念珠菌的1例提示可能为CRBSI,仅导管血阳性的11例CRBSI情况不确定,可能为导管细菌定植或采集时的污染;其他2例为污染。结论双侧双瓶血培养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血流感染培养的阳性率,并且有利于鉴别污染和判断CRBSI。
沈海英周惠琴杨欢谢小芳杜鸿刘婷婷冯萍朱雪明
关键词:血培养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多黏菌素耐药性调查及分子机制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了解在我国临床正式应用多黏菌素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CRE)多黏菌素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苏州、成都、北京3个地区临床分离的非重复CRE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hoenix 100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药敏分析。对多黏菌素耐药菌株,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检测mcr-1~mcr-9以及多黏菌素耐药调控基因突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黏菌素耐药调控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共收集341株CRE菌株,检测出11株(占3.2%) CRE对多黏菌素耐药,包括8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mgr B插入序列,2株大肠埃希菌检出mcr-1基因,1株阴沟肠杆菌检出mcr-9基因。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多黏菌素耐药菌株中pmr A、pmr C、pmr K和pho Q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即使没有使用多黏菌素治疗,也有部分CRE菌株对多黏菌素耐药,主要是染色体和质粒编码的耐药机制。提示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管理,避免多黏菌素耐药性的进一步传播。
张雪谢小芳王敏郑毅杜鸿
关键词:耐药机制
耐碳青霉烯类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解鸟氨酸拉乌尔菌的临床流行情况和耐药性,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特征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鉴定的解鸟氨酸拉乌尔菌临床分离株83株,对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进行临床信息收集、耐药表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全基因组测序(WGS)确定耐药株质粒、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等分子特征;基于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core-SNP)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耐药菌株的进化特征。结果83株解鸟氨酸拉乌尔菌中11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耐药菌株主要来源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肿瘤科患者的引流液和创面分泌物;除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外,11株菌对头孢类、头霉素类、氨曲南耐药性100%,但对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黏菌素体外活性较好;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结果提示,8株菌携带blaIMP-4基因,3株菌携带blaKPC-2基因,其中1株同时携带blaIMP-4和blaKPC-2基因,2株同时携带blaIMP-4和blaNDM-1基因;PFGE结果提示共有7种带型、4种流行株;WGS提示该11株解鸟氨酸拉乌尔菌携带的质粒复制子类型主要为IncFIA、IncFIB、IncHI1B、IncU、repB和Col,除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外,还携带其他10种不同类型耐药基因,另外,11株菌均检出铁载体相关毒力基因entB、fyu、ybt和irp;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显示Ro6348和Ro6050、Ro7401和Ro7242、Ro8647和Ro5832、Ro9907和Ro8856分别分组在一起,而Ro8454、Ro7349、Ro7326位于不同的分支上。结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耐药性与肺炎克雷伯菌相近,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但不同于国内肺炎克雷伯菌,其碳青霉烯酶主要以IMP-4为主。PFGE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提示该型菌株在院内有相互传播趋势,应引起临床和院感重视。
谢小芳钱费楠朱志宸郑毅杜鸿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全基因组测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