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学良

作品数:19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心脏
  • 11篇心脏病
  • 11篇先天性
  • 10篇先天
  • 10篇先天性心脏
  • 10篇先天性心脏病
  • 6篇手术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 5篇动脉
  • 4篇婴幼
  • 4篇婴幼儿
  • 3篇动脉瓣
  • 3篇婴幼儿法洛四...
  • 3篇四联症
  • 3篇缺损
  • 3篇外科
  • 3篇法洛四联症
  • 3篇肺动脉
  • 2篇蛋白

机构

  • 17篇江西省儿童医...
  • 3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8篇谢学良
  • 16篇明腾
  • 14篇邹勇
  • 10篇黄国金
  • 6篇涂洪强
  • 5篇张盛
  • 3篇段君凯
  • 3篇王小威
  • 2篇陈霞
  • 1篇章征兵
  • 1篇艾凌云
  • 1篇柯江维
  • 1篇吴熙
  • 1篇张政
  • 1篇杨祖贤
  • 1篇杨文萍

传媒

  • 9篇江西医药
  • 3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09年
谢学良明腾
关键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体外循环
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4例诊治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病因、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儿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等进行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4例判断正确,1例于术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例均及早行支气管吻合成形术,无手术死亡,术后肺膨胀良好,肺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胸部外伤后及早明确诊断,早期手术重建支气管是治疗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最佳方法。
邹勇明腾谢学良
关键词:支气管儿童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水引流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手术后应用腹水引流,是否可以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
谢学良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文献传递
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的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共实施TOF一期根治手术72例,依据术前心脏彩超测得的肺动脉瓣环大小,结合体表面积计算肺动脉瓣环Z值,Z值在-2~-4的患儿被纳入本试验。最终入选对象42例,其中18例为保留肺动脉瓣环采用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试验组),另24例行传统的跨肺动脉瓣环根治(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围手术期资料,分析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的早、中期治疗效果。结果⑴试验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转归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⑵试验组术后早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压力阶差和右室/左室压力比(PRV/PLV)虽然高于对照组,但随时间推延,此两项指标逐渐下降,后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反映右心功能的指标二维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和三维右心室射血分数(3D-RVEF)术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TOF一期根治术中,采用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可有效保护右心功能,有利于患儿临床恢复,并能提高肺动脉瓣环保留比例。
谢学良邹勇黄国金明腾涂洪强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外科手术
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需接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8例,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9例。患儿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S组吸入七氟醚1.0 MAC 30 min,随后洗脱10 min;C组则只吸入空氧混合气体。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均按常规行体外循环(CPB)。监测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手术后住院天数及麻醉诱导后和主动脉开放6 h后血浆CK-MB、cTnI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心肌CX43的分布特征及CX43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手术后住院天数、术前CK-MB、cTnI浓度及转流前CX43含量和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术后6 h CK-MB、cTnI浓度低于C组(P<0.05);转流后S组CX43阳性染色的平均灰度值低于C组,阳性染色的平均面积高于C组(P<0.05),且S组CX43蛋白主要分布在闰盘上,而C组主要分布在侧连接胞膜上。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减少CPB后心肌细胞CX43蛋白的降解,稳定CX43的分布,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章征兵明腾杨文萍谢学良
关键词: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缝隙连接蛋白43心肌保护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及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38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AKI的发生率,分析其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839例患者中有281例发生AKI,总发生率为7.3%,其中58例(1.5%)行腹膜透析治疗。年龄、体表面积、血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血β2微球蛋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最低直肠温度及术后速尿使用量为术后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术前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血β2微球蛋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为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此类患儿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从而预防AKI的发生。
谢学良明腾段君凯邹勇黄国金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急性肾损伤
肺动脉瓣窦扩大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保留肺动脉瓣纠治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共收治272例肺动脉瓣环发育差(Z值<-2)的法洛四联症患儿,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肺动脉瓣窦扩大术(Ⅰ组),237例行传统跨肺动脉瓣环补片纠治术(Ⅱ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资料,分析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中的早、中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早期(术后30 d内)死亡5例(病死率1.84%),均为传统跨肺动脉瓣纠治患儿(Ⅱ组),死亡原因均为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5例行肺动脉瓣窦扩大患儿术前测得肺动脉瓣环Z值为-2^-4,术中外循环时间48~92 min,平均(68.2±2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9~71 min,平均(51.8±19.1)min,术后新肺动脉瓣环Z值0.5^-1,右室/左室压力比(PRV/PLV)0.40~0.71,平均为(0.52±0.19),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压力阶差13~31 mmHg,平均为(19.15±10.87)mmHg,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术后肺动脉反流程度均为轻度及轻度以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15~57 h(42.6±18.2 h),术后住院时间为6~12 d(12.9±5.7 d),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TOF根治术中,使用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可以有效减轻肺动脉瓣反流,提高肺动脉瓣保留比例,并有利于患儿临床恢复。
谢学良明腾邹勇黄国金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
右胸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0例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纠治;观察组220例采用右胸部小切口行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纠治。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胸骨畸形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术后死亡率等。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引流量、胸骨畸形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死亡率、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小切口适用于小儿及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切口隐蔽、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胸廓畸形等优点;但必须术前超声诊断明显,选择心内缺损位置合适的病例,应用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必要措施改善术野显露,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张盛明腾邹勇涂洪强王小威谢学良黄国金
关键词:右胸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
209例体重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总结本院体重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11月至2008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9例,男162例,女47例。年龄10d至10个月,其中年龄<28d9例,28d至3个月110例,3~10个月90例。体重2.3~5kg,其中2.3~3kg10例,3~5kg199例。病种包括:法洛氏四联症(TOF)8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6例,右室双出口(DORV)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19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9例,主动脉弓中断(IAA)2例,室间隔缺损(VSD)和(或)房间隔缺损(ASD)156例,其中部分伴动脉导管未闭(PDA)和(或)肺动脉高压(PH)。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改良超滤,2例延迟关胸,8例放置临时起搏导线,术中及术后依据病情予米力农、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持续静脉滴注,呼吸机支持时间20.5~362.0h,撤机后全部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结果本组早期(术后30d内)死亡16例(7.9%),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高压危象、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主要严重并发症包括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肺高压危象、肾功能衰竭、低氧血症等。193例存活者随访12个月,172例肺炎及心力衰竭的发生明显减少,体重明显增加,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风险大,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重视和改进围术期各个环节,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谢学良明腾邹勇陈霞涂洪强王小威张盛
关键词:心脏缺损围手术期处理
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
2008年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直视手术后肺损伤是心脏病手术患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几乎所有接受CPB手术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多数病人的肺损伤表现为短暂的亚临床功能改变.仅有约1.7%的病人表现为典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然而一旦并发ARDS,
谢学良明腾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损伤肺动脉灌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