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共实施TOF一期根治手术72例,依据术前心脏彩超测得的肺动脉瓣环大小,结合体表面积计算肺动脉瓣环Z值,Z值在-2~-4的患儿被纳入本试验。最终入选对象42例,其中18例为保留肺动脉瓣环采用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试验组),另24例行传统的跨肺动脉瓣环根治(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围手术期资料,分析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的早、中期治疗效果。结果⑴试验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转归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⑵试验组术后早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压力阶差和右室/左室压力比(PRV/PLV)虽然高于对照组,但随时间推延,此两项指标逐渐下降,后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反映右心功能的指标二维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和三维右心室射血分数(3D-RVEF)术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TOF一期根治术中,采用肺动脉瓣窦扩大技术可有效保护右心功能,有利于患儿临床恢复,并能提高肺动脉瓣环保留比例。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需接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8例,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9例。患儿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S组吸入七氟醚1.0 MAC 30 min,随后洗脱10 min;C组则只吸入空氧混合气体。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均按常规行体外循环(CPB)。监测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手术后住院天数及麻醉诱导后和主动脉开放6 h后血浆CK-MB、cTnI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心肌CX43的分布特征及CX43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手术后住院天数、术前CK-MB、cTnI浓度及转流前CX43含量和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术后6 h CK-MB、cTnI浓度低于C组(P<0.05);转流后S组CX43阳性染色的平均灰度值低于C组,阳性染色的平均面积高于C组(P<0.05),且S组CX43蛋白主要分布在闰盘上,而C组主要分布在侧连接胞膜上。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减少CPB后心肌细胞CX43蛋白的降解,稳定CX43的分布,发挥心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