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少刚

作品数:40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骨折
  • 12篇远端
  • 11篇远端骨折
  • 11篇桡骨远端
  • 10篇桡骨远端骨
  • 10篇桡骨远端骨折
  • 8篇关节
  • 7篇复位
  • 6篇手术
  • 5篇整复
  • 5篇手法
  • 5篇手术治疗
  • 5篇内固定
  • 4篇疗效
  • 3篇一期前后路
  • 3篇正骨
  • 3篇上肢
  • 3篇前后路
  • 3篇切开
  • 3篇切开复位

机构

  • 40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40篇许少刚
  • 15篇赵家邦
  • 12篇黄万新
  • 6篇贾丽莹
  • 4篇王春萍
  • 4篇任明明
  • 4篇翟明玉
  • 4篇曾昭峰
  • 3篇梅伟
  • 3篇白玉
  • 3篇赵士君
  • 3篇孙若宾
  • 3篇彭庆州
  • 3篇张伟涛
  • 3篇韩克
  • 2篇窦浚峰
  • 2篇高继红
  • 2篇吴宏伟
  • 2篇王嵩峰
  • 2篇曹常松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刊
  • 3篇天津医药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第五届全国解...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肘关节镜下Harbert钉内固定术在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究肘关节镜下采用Harbert钉内固定术在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X线复查,对比患侧与健侧屈曲、旋转活动度,结果 30例患者均在I期愈合,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X线,所有患者骨折线消失,骨折全部愈合状态。患者侧屈伸活动度是(140.0±8.2)°与健侧(143.0±4.7)°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侧旋活动度是(143.4±10.7)°与健侧(146.8±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Mayo平均评分是92.8,其中优24例,良6例,30例患者主观满意度较好。结论肘关节镜下使用Harbert钉对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效果较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
许少刚
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像学上位置不佳的桡骨远端骨折是否导致较差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行闭合复位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0例,其中复位后复查X线片指标不满意者纳入观察组33例,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45~79岁,平均53.9岁。满意者纳入对照组97例,男性35例,女性62例;年龄47~81岁,平均59.7岁。评估患者复位前后的桡骨远端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骨折愈合后的功能。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前的桡骨远端高度[(10.21±0.13)mm vs.(7.15±0.35)mm,P=0.000]、掌倾角[(5.23±0.41)°vs.(-1.36±0.17)°,P=0.000]、尺偏角[(21.77±0.19)°vs.(17.92±0.1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骨折愈合后前臂、肩、手功能(DASH)评分[(6.1±1.9)分vs.(5.7±1.8)分,P=0.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无论是否存在残留的影像学指标不佳,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后经过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上肢功能恢复的预后较理想,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许少刚彭庆州黄万新
关键词:桡骨骨折非手术治疗影像学老年
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骨折康复中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骨折的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出院时和出院后10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出院时的检查和后期追踪,所有患者均无畸形愈合的情况,出院时的总愈合良好率已经为67.24%,肘腕活动自如率为62.07%,而出院后10个月的康复期,骨折愈合良好率达到94.83%,肘腕活动自如率为98.28%,另外出院后和10个月后的骨折愈合良好率和肘腕活动自如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康复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许少刚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骨折
跟骨楔形截骨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
彭庆州王嵩峰吴宏伟许少刚窦浚峰周若南曹常松
线粒体自噬对脂多糖诱导髓核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活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自噬对脂多糖(LPS)诱导的髓核(NP)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椎间盘NP细胞为研究对象,首先以LPS(200μg/ml)分别干预髓核细胞0、24、48 h,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PS对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观察LPS对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利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阻断线粒体自噬,实验分组为对照组(con)、LPS(24 h)+Mdivi-1、LPS(24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divi-1对LPS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评估各实验组Mito Tracker Red探针标记的线粒体与LC3B及NLRP3的细胞内共定位;通过免疫荧光评估各实验组Mito Tracker Red探针标记的线粒体与LC3B的细胞内共定位;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分析Mdivi-1对LPS诱导的NP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及线粒体ROS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LPS干预时间延长(24、48 h),NLRP3(F=175.147,P<0.01)、GSDMD(F=398.479,P<0.01)、裂解的GSDMD(cleaved-GSDMD,F=327.951,P<0.01)和白细胞介素(IL)-1β(F=228.902,P<0.01)的蛋白表达逐渐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在LPS(24 h)组p6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14.336,P<0.01)而LC3B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10.909,P<0.01);对比分析LPS(24 h)组和LPS(48 h)组发现,LPS(48 h)组p6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13.972,P<0.01)而LC3B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6.247,P<0.05);免疫荧光观察线粒体和LC3B共定位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LPS干预24 h后线粒体自噬增强(t=-11.408,P<0.01),而在LPS干预48 h后线粒体自噬逐渐减弱(t=9.869,P<0.05);利用Mdivi-1阻断线粒体自噬后显示,与LPS(24 h)组比较,在Mdivi-1预处理组NLRP3(t=-7.551,P<0.05)、GSDMD(t=-7.089,P<0.05)、cleaved-GSDMD(t=-4.396,P<0.05)和IL-1β(t=-10.451,P<0.01)的表达明显升高,ΔΨm丢失更加严重(t=-6.213,P<0.05),线粒体ROS产生增加(t=-6.496,P<0.05)。�
张曾赵家邦姜昊许少刚
关键词:脂多糖髓核细胞NLRP3
腓骨头上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脱位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腓骨头上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脱位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采用腓骨头上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脱位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3~65岁,中位数48岁。左侧6例,右侧2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后内侧劈裂骨折20例,前内侧及后内侧劈裂骨折10例;合并前髁间棘撕脱骨折16例;均合并后外侧压缩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7~10d,中位数8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2±10)min,术中出血量(180.0±40.2)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9个月。术后第2天,胫骨平台内翻角7.2°±1.3°、后倾角86.5°±2.6°。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96.6±1.2)分,优16例、良11例、可3例。1例发生术后外侧切口脂肪液化,给予清创处理后切口愈合;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给予多次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后切口愈合。结论:采用腓骨头上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脱位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恢复膝关节正常结构,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且安全性较高。
曾昭峰许少刚张威
关键词:后内侧入路
“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优点
目的:分析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72例,男56例,女16例,年龄23~78岁,平均57岁。病程6~15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病例全部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前路减压融合固定。结果:术后...
翟明玉王春萍朱耀辉许少刚梅伟
关键词:颈椎病手术治疗颈椎生理曲度术后疗效
文献传递
克氏针联合吸收线"8"字张力带固定法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Ⅱ型尺骨茎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克氏针联合吸收线"8"字张力带固定法在桡骨远端骨折(DRF)合并Ⅱ型尺骨茎突骨折(US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DRF伴Ⅱ型US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两组DRF的处理均采取掌侧锁定钢板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组采取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8"字张力带固定法处理Ⅱ型USF,对照组未处理Ⅱ型USF,术后仅采取夹板或石膏外固定。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并发症发生率;评估疗效(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及上肢功能(DASH功能评分系统)。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功能锻炼介入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6周、6个月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27%,4/55)低于对照组(21.82%,12/55),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优良率(90.91%,50/55)高于对照组(70.91%,39/55),P<0.05;治疗组腕关节旋前旋后、屈伸、尺桡偏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DASH上肢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RF伴Ⅱ型USF患者在切开复位内固定处理DRF的基础上,采用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8"字张力带对Ⅱ型USF进行固定,更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折愈合,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任明明许少刚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张力带腕关节功能
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入院的中重度足拇外翻患者60例,均予以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跖趾与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影像学结果、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疼痛、活动受限、对鞋的要求、跖趾关节(MTP)运动、指间关节(IP)运动、MTP-IP关节确定性、与MTP-IP有关的骨痂、力线与AOFAS总分均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第一跖骨与近节跖骨干中线间夹角(HVA),第一、二跖骨干中线夹角(IMA),跖骨远端关节角(DMAA),跖骨伸出长度(MPD)与胫侧籽骨位置(TS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均〉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结论 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的疗效显著,满意率高,但也产生了一系列并发症,需要临床予以对症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许少刚
关键词:软组织松解术足拇外翻
上肢牵引装置结合无痛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上肢牵引装置结合无痛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4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应用上肢牵引装置结合无痛整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Mayo腕关节评分,复位前、复位后即刻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患者均达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优20例(46.5%),良19例(44.2%),中4例(9.3%),总体优良率为90.70%。复位后即刻尺偏角与掌倾角均大于复位前(P<0.01);43例患者中出现张力性水泡2例(4.65%),未见腕管综合征、畸形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发生。结论上肢牵引装置结合无痛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尺偏角与掌倾角,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临床效果满意。
赵家邦黄万新许少刚刘照富高继红贾丽莹
关键词:桡骨骨折掌倾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