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渊
- 作品数:2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马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帕金森病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帕金森病(PD)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及25例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VP组),同时将同期收集25例健康老年人(NC组)纳入对照组。三组患者均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三组患者黑质致密带(SNc)、黑质网状带(SNr)、红核(RN)、苍白球(GP)、壳核(PUT)和尾状核(CN)中的相位值。结果 PD组中黑质致密带(SNc)、苍白球(GP)、壳核(PUT)的相位值明显低于VP组(P<0.05),两组黑质网状带(SNr)、红核(RN)和尾状核(CN)的相位值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VP组中各核团相位值与NC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运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测定PD及VP患者黑质致密带、苍白球、壳核中的相位值对二者诊断、鉴别诊断起到一些参考价值。
- 储佺兵胡中华解渊苑瑞敏陈广生倪昌健张晗孔晓健
-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帕金森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 脑梗死患者Cysc、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10例,运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定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根据评分结果将其分为3组,其中轻型缺损(A组)55例,中型缺损(B组)41例,重型缺损(C组)14例;预后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统计,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良好组59例、不良组51例。于病发第2、14天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所有患者的Cysc、Hcy水平,同时对Cysc、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病发第14天Cysc、Hcy水平低于病发第2天水平;C组患者Cysc、Hcy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Cysc、Hcy水平明显低于不良组(P<0.05);Cysc、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 Cysc、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患者病情进展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苑瑞敏储全兵解渊陈广生倪昌建
- 关键词:脑梗死胱抑素C预后
- 脉络宁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 目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死亡原因。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缺血过程中重要的病理机制,其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脉络宁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解渊
- 关键词:脉络宁缺血-再灌注电镜免疫组化
- 文献传递
- 神经源性肌损害伴肌强直表现
- 患者,男,42岁,油漆工,已婚。主因双下肢无力5-6年,两手握掌伸直困难2年,于2008年2月25日首次来我院就诊。患者36岁(2002年7月)起病,初发现为下飞机时自觉双下肢无力,失去知觉,迈步困难,之后行走时间长乏力...
- 姚朝亚解渊丁新生张平
- 文献传递
- 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 目的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
- 丁新生印卫兵柏建岭华烨王选解渊卢节平陈蓝姜婧
- 文献传递
- 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评价重要中文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维普)(截止至2009年6月)及其参考文献,筛选所有使用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7分评分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RCT文献共63篇,筛选出32项研究(治疗组1704例,对照组1655例)进行Meta分析。8篇为阴性对照,其中7篇符合急性期诊断标准(治疗组262例,对照组266例),合并效应值:OR=3.42,95%CI(1.97,5.93),P<0.00001;15篇为维脑路通(曲克芦丁)阳性对照(治疗组858例,对照组906例),效应值合并:OR=4.18,95%CI(2.89,6.05),P<0.00001;另有9篇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阳性对照(治疗组522例,对照组447例)效应值合并:OR=4.85,95%CI(3.16,67.44),P<0.00001。脉络宁组与各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脉络宁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预后。
- 陈蓝王蔚丁新生王选解渊孙波张云云柯先金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META分析脉络宁
- 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目的:评价重要中文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维普)(截止至2009年6月)及其参考文献,筛选所...
- 陈蓝王蔚丁新生王选解渊孙波张云云柯先金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META分析脉络宁
- 胡须刺激对大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 2015年
- 目的:研究胡须刺激对大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先行胡须依赖实验,训练达标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胡须刺激组。在显微镜下结扎右侧大脑中动脉2~3根分支构建大鼠胡须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胡须刺激组于缺血3 d后开始刺激大鼠左侧胡须。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再次行胡须依赖实验直至再次达标,记录各组所需实验次数,并于术后14 d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缺血区周围的血流量,HE染色观察缺血脑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缺血区周围CD34的表达情况并测量微血管密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胡须刺激组能显著减少胡须依赖实验再次达标所需次数(P〈0.01),提高缺血区血流量(P〈0.01),改善病理组织学,提高缺血区周围CD34阳性细胞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增多(P〈0.01)。结论:胡须刺激对大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诱导CD34的表达上调,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有关。
- 姜婧张云云丁新生李文磊解渊
- 关键词:脑缺血CD34
- 依达拉奉右崁醇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脑循环动力学和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脑循环动力学、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本项目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ACI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5例。110例患者中5例被剔除,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崁醇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氧化应激指标、血清生长因子、神经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分析,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小血流速度(V_(min))、最小血流量(Q_(min))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10.58±1.13)cm·s^(-1)、(5.38±0.82)mL·s^(-1)]较对照组[分别为(9.63±1.07)cm·s^(-1)、(4.79±0.69)mL·s^(-1)]高,两组脑血管阻力(R)及脉搏波波速(WV)均下降,且观察组[分别为(1736.59±167.58)(Pa·s)·mL^(-1)、(19.07±3.06)m·s^(-1)]较对照组[分别为(1881.64±171.52)(Pa·s)mL^(-1)、(20.89±3.15)m·s^(-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升高,氧化应激指标(MDA)、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OD、GSH-Px、VEGF、IGF-1、BDNF[分别为(121.62±14.75)U·mL^(-1)、(70.19±5.07)μmol·L^(-1)、(316.27±31.52)pg·mL^(-1)、(161.82±18.65)ng·mL^(-1)、(32.83±3.89)pg·mL^(-1)]较对照组[分别为(106.58±11.67)U·mL^(-1)、(61.34±4.29)μmol·L^(-1)、(291.61±28.73)pg·mL^(-1)、(145.07±15.94)ng·mL^(-1)、(27.26±3.53)pg·mL^(-
- 苑瑞敏解渊杨文清李争徐跃杰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循环动力学出血性转化氧化应激
-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定向迁移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 2008年
- 解渊叶民丁新生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信号转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