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剖宫产
  • 2篇子宫
  • 2篇后出血
  • 2篇产后
  • 2篇产后出
  • 2篇产后出血
  • 2篇出血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检测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动脉栓塞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脑损伤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分娩
  • 1篇孕妇

机构

  • 7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袁景茹
  • 4篇孙雯雯
  • 3篇陈汝芳
  • 1篇简艳红
  • 1篇张淑清
  • 1篇陈小宁
  • 1篇李清汉
  • 1篇魏丽娜
  • 1篇朱小红
  • 1篇陈木莲
  • 1篇黄沛清
  • 1篇张晓露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及比较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剖宫产组)43例和B组(阴道分娩组)43例,然后将两组产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住院时间、分娩前后的疼痛评分及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肺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出血量小于A组(t=6.874),产褥感染率低于A组(x^2=6.641),住院时间短于A组(t=5.868),产后1d及3d疼痛评分均好于A组(x^2=6.386,5.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及肺炎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x^2=0.021,0.1101,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对产妇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而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孙雯雯陈汝芳简艳红袁景茹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剖宫产母婴
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9月本院诊治的52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子宫动脉结扎术组)26例和观察组(子宫动脉栓塞组)26例,然后将两组的止血情况、术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止血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显效快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袁景茹陈汝芳朱小红孙雯雯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产后出血
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孕产期肺栓塞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孕产期肺栓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防治效果。结果:试验组肺栓塞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为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3.8%,对照组分别为8.3%、14.6%,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红细胞、凝血酶时间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PT、PL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bg水平较治疗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治孕产期肺栓塞使用低分子肝素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可将高凝状态有效改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袁景茹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围生期B族链球菌感染对足月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析围生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足月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300例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B族链球菌检测,根据B族链球菌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118例)和阴性组(182例)。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阳性组孕妇的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10%、13.56%,均明显高于阴性组的6.04%、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2.71%、9.32%、10.17%、17.80%,均明显高于阴性组的3.85%、2.75%、3.30%、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B族链球菌感染对足月孕妇妊娠结局会造成不良影响,应及时加强B族链球菌检测,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孙雯雯张淑清袁景茹
关键词:B族链球菌感染足月孕妇
脐血S100β蛋白检测对低阿氏评分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2019年
目的:分析脐血S100β蛋白检测对低阿氏评分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生新生儿30例,阿氏评分<4分组20例为甲组,阿氏评分组4-7分20例为乙组,阿氏评分组>7分40例作为丙组,均取出生后1分钟脐静脉血2-3ml,检测并对比三组脐血S100β蛋白水平,比较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分析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与脐血S100β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甲组脐血S100β蛋白水平、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乙组,乙组脐血S100β蛋白水平、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丙组,P<0.05。NBNA与脐血S100β蛋白之间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脐血S100β蛋白可作为预测新生儿脑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可对脑损伤程度做出准确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并推广。
袁景茹孙雯雯陈汝芳
关键词:新生儿脑损伤
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PE患者366例,包括轻度PE(mPE组)患者159例和重度PE(sPE组)患者207例,另选同期接受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PLT水平。结果PE患者孕早、中、晚期,PT逐渐缩短,TT和APTT先降后升,FIB先升后降,D-D逐渐升高,PLT逐渐降低;孕晚期sPE组的PT、APTT、TT及D-D显著高于mPE组和对照组,FIB和PLT显著低于mPE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PE患者存在内、外源性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呈异常高凝状态,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凝血四项及D-D、PLT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司徒翠瑶黄沛清陈小宁李清汉张晓露袁景茹魏丽娜陈木莲
关键词:子痫前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疾病严重程度
马来酸麦角新碱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后出血预防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与分析马来酸麦角新碱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后出血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的9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宫缩强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及宫缩强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后出血预防中的效果较好,对宫缩及子宫恢复情况的改善作用显著,因此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袁景茹
关键词:出血预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