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志云

作品数:25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地层
  • 7篇油气
  • 7篇盆地
  • 7篇储层
  • 5篇成藏
  • 4篇反演
  • 3篇地质
  • 3篇油气成藏
  • 3篇频谱分解
  • 3篇谱分解
  • 3篇层序
  • 3篇层序地层
  • 3篇储层预测
  • 2篇地层切片
  • 2篇地震
  • 2篇叠前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岩性
  • 2篇油田
  • 2篇元古代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5篇袁志云
  • 10篇余朝华
  • 9篇肖坤叶
  • 8篇杜业波
  • 6篇孔令洪
  • 6篇赵健
  • 6篇肖高杰
  • 6篇王利
  • 5篇张桂林
  • 4篇胡瑛
  • 4篇范兴燕
  • 3篇王成林
  • 2篇黄超
  • 2篇张新顺
  • 2篇朱筱敏
  • 1篇王赟
  • 1篇徐备
  • 1篇高日胜
  • 1篇何秀彬
  • 1篇季汉成

传媒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工业计算...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国外测井技术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第五届全国沉...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研究
江汉盆地是典型陆相断陷盆地,新沟嘴组是其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已发现油田多为构造型油气藏,随着油气勘探深入与转型,当前油气勘探的目标已转移到岩性地层圈闭。因此,以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研究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预测储集砂...
袁志云
关键词:江汉盆地层序地层有利区带
文献传递
新疆柯坪地区新元古代晚期地层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比被引量:22
2007年
新疆柯坪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奇格布拉克组和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碳同位素组成总体以正δ13C值为主,并且在奇格布拉克组下部出现了一个明显的δ13C正漂移;在寒武系与奇格布拉克组之间、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顶部及底部等3个层位出现了3个δ13C负漂移.这些特征与华南三峡地区新元古代晚期碳同位素变化特征相似,表明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和奇格布拉克组分别相当于三峡地区的陡山沱组中、上部和灯影组.其中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顶部的δ13C负漂移对应于三峡地区陡山沱组顶部的负漂移,而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底部的δ13C负漂移可同陡山沱组中部以及库鲁克塔格地区汉格尔乔克组冰碛岩顶部的δ13C负漂移对比.
何秀彬徐备袁志云
关键词:碳同位素冰期
东海平湖油气田花港组储层地震预测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平湖油气田是一个受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边底水活跃的中型油气田,部分层位的油气水关系和接触关系比较复杂。其主要含油层花港组地层为陆相沉积,埋藏较深、连续性较差、岩性物性各向异性变化大,各小层的砂体平面分布、相互接触关系和物性分布规律还不太清楚。文章从精细构造解释、储层反演、物性随机模拟、地震频谱分解等工作入手对花港组地层的构造、储层特征、非均质性进行了精细研究和描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该区的储量计算及油藏模拟工作奠定了基础。
袁志云孔令洪王成林
关键词:反演频谱分解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体系被引量:7
2009年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是该地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对其沉积体系的研究可为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依据。综合岩心、测井和地质资料的分析,运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塔中志留系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6个体系域,柯坪塔格组上、下沥青砂岩段分别对应于层序Ⅰ和Ⅱ的海侵体系域。对其潮坪沉积体系进行深入探讨,识别出3种沉积亚相、8种沉积微相,并建立了塔中地区柯坪塔格组低缓地形背景下的潮坪沉积模式:平面上,塔中16井区主要为潮间带亚相;塔中80—塔中31井区主要为潮下带亚相;满西2井区以潮下低能带为主。纵向上,下沥青砂岩段主要以潮下带沉积为主,上沥青砂岩段主要发育潮间带。
袁志云王成林孔令洪
关键词:层序地层
乍得Doseo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Kedeni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
2024年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Kedeni组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但对该主力层系层序地层和沉积充填方面的认识仍不明确,成为制约下一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Doseo盆地东部坳陷Kedeni组为研究对象,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结合岩心、测录井和地震资料,明确了Kedeni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展布。研究表明:Kedeni组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Ⅰ、SQⅡ),对应于2个“湖进—湖退”旋回。Kedeni组沉积物主要来自4个方向,并发育6种沉积相类型,沉积相展布具有东西分异、垂向继承发育的特征。正常三角洲分布于东南部缓坡带及中央低凸带,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东北部长轴方向和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发育于北部陡坡带边界断层下降盘,湖底扇主要分布于西部凹陷深湖区。纵向上,SQⅠ层序的骨架砂体规模整体大于SQⅡ层序,且在每个三级层序内部,低位域和湖侵域组成的下部单元中三角洲—水下扇砂体更为发育。Kedeni组层序与沉积演化主要受到主干断层的构造活动、“南多北少”的物源供给、“半干旱—湿润”气候的转变等因素控制。在层序—沉积模式指导下,认为北部陡坡带小规模扇三角洲前缘—近岸水下扇砂体、南部及东北部大范围正常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及西部凹陷深湖区湖底扇砂体可作为区内有利储集层的勘探目标。
陈宏逵朱筱敏肖坤叶杜业波袁志云张新顺王晓雪
关键词:层序地层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2
2013年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薄片、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ongor盆地主力储层沉积展布特征和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早白垩世强烈拉张裂陷作用形成了一系列NW-SE向深陡凹陷,主力储层局限分布在凹陷内部,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毗邻控凹断层分布,具有近源、深水、快速沉积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受多期构造运动及烃类流体改造,储层压实作用不充分,胶结成岩作用减弱,溶蚀现象普遍,目前尚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以原生孔隙为主,属中孔、中高渗储层,有效储层埋深下限明显大于现今油层深度,表明盆地深层仍发育有优质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赵健童晓光肖坤叶窦立荣季汉成杜业波袁志云肖高杰
关键词:储层砂体分布成岩作用主控因素
乍得Bongor反转裂谷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勘探启示被引量:16
2013年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组反射率(Ro)法和地层对比法对Bongor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ongor盆地中生界的剥蚀厚度在1000--2000m之间,呈现出南北大、中间小的特征。快速而剧烈的抬升剥蚀使得该盆地下成藏组合P组砂体的储集能力得以保存;反转期的挤压应力导致了盆地地层的褶皱变形,形成了一系列断背斜、断鼻构造,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反转引起的断层活化为Bongor盆地中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余朝华肖坤叶肖高杰张桂林袁志云胡瑛杜业波
关键词:剥蚀厚度油气聚集
中西非裂谷系B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区域板块运动和应力背景,对B盆地的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盆地经历了前白垩纪的盆地基底形成期、白垩纪断陷期、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的构造反转期和始新世至今的整体坳陷期四个演化阶段。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的聚集成藏密切相关。断陷期沉积的大量物质为油气的生成聚集提供了物质来源和储集空间,断陷期长期活动的断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反转期的构造反转提供了圈闭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浅层油气藏的破坏,坳陷期的稳定构造环境为油气的最终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保护。
黄超余朝华肖高杰袁志云赵健张桂林
关键词:油气成藏平衡剖面
乍得Bongor盆地构造反转的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分析总结了乍得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特征,着重研究了其对源岩生烃与排烃、储层成岩、圈闭形成及保存、油气运移等成藏要素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和资源潜力。结果表明,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以地层大幅抬升剥蚀和残余地层强烈褶皱变形为主要响应特征,造成了烃源岩生烃、排烃过程停滞,浅部油藏的破坏。同时,盆地本身的热结构、热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破坏作用,使得烃源岩在构造反转结束以后仍保留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地层抬升剥蚀使得储层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减弱,溶蚀淋滤作用增强,深部储层得以保存;残余地层的褶皱变形形成了大量的反转构造,为油气最终运聚-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
赵健肖坤叶童晓光胡瑛余朝华袁志云程顶胜高日胜
关键词:地层剥蚀储层成岩油气成藏
BN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要素分析
2014年
B盆地勘探风险大程度低,一直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2010年在其北部斜坡带首次发现Baobab N岩性油藏,拓展了盆地勘探新领域;其成藏具典型代表性,可为盆地其他凹陷岩性勘探提供指导。通过成藏要素分析,结合油藏和砂体展布特征,探讨了BN岩性油藏的成藏主控要素。研究表明:BN岩性油藏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洼陷发育优质烃源岩,且与砂体直接接触,具较好的生储盖组合。控制油气沿其周缘分布,具构造背景的砂体利于油气充注,而扇中辨状水道微相控制油气富集,具良好封堵能力的断层与反转构造有机配置为BN洼陷岩性成藏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对于强反转裂谷盆地来说,保存条件要求相对苛刻,上覆M组厚层泥岩质纯厚度大;且不同程度地发育超压,为油气藏保存提供优越的条件,控制岩性体最终成藏。
邓晓娟张晓磊赵健袁志云余朝华杜业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