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小敏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针刺
  • 5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康复
  • 2篇运动疗法
  • 2篇针刺结合
  • 2篇针灸
  • 2篇吞咽
  • 2篇吞咽训练
  • 2篇吞咽障碍
  • 2篇疗法
  • 2篇康复训练
  • 2篇肩周炎
  • 1篇电位
  • 1篇电位分析
  • 1篇动功
  • 1篇醒脑
  • 1篇醒脑开窍
  • 1篇醒脑开窍针刺
  • 1篇醒脑开窍针刺...

机构

  • 5篇中山市中医院
  • 5篇中山市人民医...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袁小敏
  • 4篇谭吉林
  • 3篇何希俊
  • 3篇罗卫平
  • 2篇何宇峰
  • 2篇朱洁艳
  • 2篇杨楠
  • 2篇刘中华
  • 2篇张志强
  • 1篇何宇峰
  • 1篇李国辉
  • 1篇黄晓煌
  • 1篇黄永禧
  • 1篇陈惠
  • 1篇白伟杰
  • 1篇曾科学
  • 1篇周曙
  • 1篇苏秀群
  • 1篇陈新兰
  • 1篇曾进胜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特征-整合工作记忆的动态观察
2013年
目的 探讨单一病灶皮层下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分别从事特征工作记忆和整合工作记忆时的认知行为特点.方法 28例单一病灶皮层下脑梗死患者,25名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在实验期间进行一次相同任务测试.在发病基线(W1)、发病3个月(M3)以及发病6个月(M6)分别从事颜色、空间和颜色-空间整合3种工作记忆延迟匹配样本任务,计算机记录其行为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W1与M3比较,3种记忆任务的正确率[(61.06±7.78)%,(64.92±5.47)%;(90.59±2.95)%,(92.88±2.98)%;(77.06±5.58)%,(82.35±7.44)%]均有提高,其反应时间[(914.02±110.53) ms,(868.31±118.91) ms;(859.89±139.94)ms,(833.37±120.99)ms;(1150.17 ±92.02) ms,(918.72±101.28)ms]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6与M3比较,空间任务的正确率[(93.91±2.86)%;(92.88±2.98)%]进一步提高,反应时间[(813.24±119.54)ms;(833.37±120.99) ms]缩短,而颜色任务的正确率[(64.50±4.49)%;(64.92±5.47)%]和反应时间[(866.47±123.87)ms; (868.31±118.91)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任务的正确率[(78.49±7.85)%;(82.35±7.44)%]却有显著性下降(P<0.05),几乎降至发病基线水平[(77.06±5.58)%];与对照组相比,除M6时空间记忆指标[(93.91±2.86)%;(813.24±119.54)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一病灶皮层下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特征及整合记忆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半年时空间记忆基本恢复至正常,但整合记忆存在继发性损害,这可能与脑梗死后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有关.
刘中华袁小敏曾进胜
关键词:继发性损害工作记忆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只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运动评分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指数(FIM)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的康复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前者优于后者。
何希俊张志强谭吉林杨楠白伟杰何宇峰袁小敏
关键词:卒中中风后遗症康复
针刺运动疗法并用治疗肩周炎88例分析
2003年
谭吉林袁小敏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疗法运动疗法
巴曲酶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0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发病时间在72h以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巴曲酶联合治疗。并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S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S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降低更明显(P<0.05),无出血倾向。结论巴曲酶与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进展性卒中,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确切。
罗卫平朱洁艳袁小敏
关键词:巴曲酶醒脑开窍针刺法进展性脑梗死
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致吞咽障碍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30&后的总有效率及吞咽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纽(P〈O.05)。结论:吞咽障碍患者经Vitalstjrn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使绝大部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恢复经口摄食,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袁小敏罗卫平
关键词:吞咽障碍急性脑卒中吞咽训练
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主动性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袁小敏邱俊杰曾科学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康复
针刺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及减重支持系统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Fugl—Meyer运动评分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867~0.910,P〈0.001)。结论:针刺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和单纯的功能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前者优于后者;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者之间密切相关,说明平衡能力的改善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李国辉陈惠何宇峰谭吉林苏秀群袁小敏黄晓煌
关键词:针刺
基于颜色特征的记忆容量和事件相关电位分析
2013年
目的通过改变记忆信息时的保持时间,分析基于颜色特征记忆的行为绩效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时空模式变化,探讨记忆颜色特征时的容量及脑加工机制。方法 15名健康受试者在5种不同记忆信息保持ISI下从事记忆颜色的延迟匹配样本任务,通过记录反应正确率计算其记忆容量,同时记录并分析19通道ERPs对应的脑时空模式变化。结果 5种不同ISI值时,基于颜色特征的记忆容量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4,70)=16.730,P=0.000]。随ISI值增加,颜色特征的记忆容量减少。ERPs时空模式图分析表明,目标刺激阶段(0~100ms)时脑激活不显著,接近100ms时可见枕叶活动;保持阶段开始(100~200ms)后前额叶和枕叶同时激活显著;随着时间延长(200~800ms)前额叶持续激活的时间长且涉及范围最大;至800ms后前额叶幅度下降至逐渐趋于平静。结论基于颜色特征的视觉记忆存在容量限制,随记忆信息保持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前额叶是视觉颜色特征记忆保持阶段的重要脑功能区。
刘中华袁小敏周曙
关键词:记忆容量事件相关电位
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和运动疗法组各45例。温针灸取穴以肩髃、肩髎、肩贞局部腧穴为主;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松动术及主动功能训练,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显效率71%,运动疗法组显效率42%,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2.815,P<0.01);综合治疗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程度以及肩周疼痛的减轻程度亦优于运动疗法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并与主动锻炼结合可提高肩周炎的治愈率,减少复发。
罗卫平袁小敏陈新兰朱洁艳
关键词:肩周炎温针灸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周围炎
针刺结合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自制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 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器组 (治疗组 )和单纯针刺组 (对照组 ) ,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FMA)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 2 8天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针刺结合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何希俊谭吉林黄永禧黄红缨何宇峰袁小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针刺治疗运动功能评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