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盈文

作品数:71 被引量:473H指数:14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小麦
  • 15篇春小麦
  • 13篇玉米
  • 9篇小麦品质
  • 9篇胁迫
  • 8篇性状
  • 7篇幼苗
  • 7篇栽培
  • 6篇冬小麦
  • 6篇燕麦
  • 6篇晚播
  • 6篇春小麦品质
  • 5篇行距
  • 5篇玉米幼苗
  • 5篇施肥
  • 5篇芸豆
  • 5篇播期
  • 4篇小麦群体
  • 4篇垄作
  • 4篇干物质

机构

  • 64篇黑龙江八一农...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克州种子管理...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1篇薛盈文
  • 38篇于立河
  • 34篇郭伟
  • 14篇王玉凤
  • 13篇杨克军
  • 12篇于崧
  • 9篇王志敏
  • 9篇张英华
  • 8篇刘梦红
  • 6篇侯海鹏
  • 6篇张翼飞
  • 5篇孙海燕
  • 4篇赵长江
  • 4篇薛文多
  • 4篇崔丽亚
  • 4篇郭建华
  • 3篇朱洪德
  • 3篇张健
  • 3篇费志宏
  • 3篇杨永安

传媒

  • 13篇黑龙江八一农...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黑龙江农业科...
  • 4篇作物杂志
  • 3篇玉米科学
  • 2篇大豆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种子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种子科技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行距对晚播冬小麦群体的调节效应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明确行距对晚播冬小麦群体的调节效应,在2011—2013年度,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晚播条件下设置3个行距处理(12、20、30 cm),比较了不同行距类型群体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和冠层下部环境的差异、群体内植株个体性状及变异程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行距缩小至12 cm,群体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提高,中上部冠层的光能截获显著增加、冠层下部的漏光损失显著减小;与20 cm和30 cm行距相比,12 cm行距群体内部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0.9和2.5℃,相对湿度增加0.3%和0.9%;行距缩小后,群体内单株性状的变异程度缩小,穗长和小穗数显著增加,单株穗粒重变异系数缩小,群体产量的稳定性提高,产量增加7.8%~24.5%。研究认为,窄行距(12 cm)播种有利于提高华北平原干旱缺水地区晚播冬小麦的群体产量。
薛盈文王志敏张英华
关键词:行距晚播冬小麦环境因素单株性状
不同温湿度环境对黑龙江省春小麦穗发芽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为明确不同温湿度条件对成熟期小麦穗发芽的影响效应,以黑龙江北部麦区的主栽品种龙麦35为试验材料,分别设定3个水平的温度(15、20、25℃)和相对湿度(80%、85%、90%),分析不同温湿度处理对成熟期小麦的穗发芽开始时间、穗发芽率、发芽势、整穗水分变化率和千粒重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穗发芽鉴定和收获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温湿度互作对成熟期小麦穗发芽有显著影响,在15、20℃下,RH80%处理推迟了穗发芽开始时间,降低了穗发芽率、延缓了整穗水分变化速率,千粒重降幅趋缓,15℃、RH90%(T1H3)显著提高了穗发芽率,第3天就达到46.77%。但在25℃下,RH90%处理反而抑制了成熟期小麦的穗发芽进程,第7天的穗发芽率仅为27.87%。相同湿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发进程推迟、发芽开始时间延长,穗发芽率、发芽势、整穗水分变化率逐渐降低,千粒重下降速度减缓。15℃、RH90%(T1H3)处理可以显著加快成熟期春小麦的整穗水分变化、促进穗发芽进程、提高穗发芽率、发芽势。
杜世超薛盈文郭伟于立河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温度
不同钾肥水平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为了给黑龙江省小麦生产提供施肥依据,研究了黑龙江省小麦东部主产区施用钾肥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钾肥可增加小麦的株高、稳长、茎粗,延长面团的稳定时间,提高面粉的粉质质量指数,提高小麦的品质,产量较对照增加6.64%。兼顾产量与品质两个方面,在黑龙江省东部白浆土小麦主产区春小麦的适宜钾肥施用量为66.7~88.9kg/hm^2。
张健郭伟薛盈文刘德福侯海鹏于立河
关键词:小麦钾肥
铜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5
2016年
为探索小麦耐铜胁迫的生理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10,20,50,70,100,150 mg/L Cu SO4)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根芽生长、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下降,根长、芽长逐渐降低,且抑制效应根早于芽。Cu2+浓度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Cu2+浓度50 mg/L、70 mg/L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显著,铜诱导的氧化胁迫得到一定缓解,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Cu2+浓度100 mg/L、150 mg/L处理过氧化物酶(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过量铜刺激保护酶系统,使幼苗细胞活性氧增加,引起膜质过氧化,阻碍小麦生长发育。
薛盈文王玉凤赵长江王智慧
关键词:小麦种子萌发抗氧化酶活性
关于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十一五”期间,粮食作物在我国整个作物种植结构中的比例保持在67%以上,2010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为68. 4%,其中小麦的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22.08%。小麦播种面积在粮食作物中...
王志敏张英华薛盈文
关键词:小麦
垄作栽培对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垄作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可以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子粒容重10 g.L-1以上;改善了小麦的加工品质,提高湿面筋含量5%以上,降落数值提高6~34 s;面粉的粉质质量有较大改善,面团的耐柔性显著提高;由于垄作小麦穗粒数增加了0.5~3.3个,千粒重提高了0.1~0.5 g,致使单产比平作单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实测产量增加了2.4%~16.5%。
李佐同侯海鹏薛盈文
关键词:小麦垄作平作
引进燕麦种质资源饲草产量与饲用营养价值评价被引量:16
2019年
为了有效利用引进的燕麦种质资源,促进黑龙江西部农牧交错区燕麦品种的高效利用与新品种选育,比较了66份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饲草产量、营养指标及其饲喂价值评估指标,以相对牧草质量和粗饲料分级指数3综合评定了饲草营养价值,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各品种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6个燕麦种质资源中,T07和坝莜12号饲草产量最高,为最适宜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推广的高产草量燕麦品种;Heacharrelyngby营养价值最高,其次是都3、T19、三分三、74-N-29和白燕2号,为最适宜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推广的高品质燕麦品种;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5类,以种质群Ⅱ饲草产量最高、营养价值最低,种质群Ⅲ饲草产量最低、营养价值最高。
史京京薛盈文郭伟郭伟陆旺于崧
关键词:燕麦种质资源饲草产量饲用营养价值
特用玉米提质增效调控技术体系的研究
杨克军王丽艳高树仁姜述君洪艳华郭伟高玉刚薛盈文崔丽亚王玉凤萧长亮贯春雨闵国春王立凤田在军
该研究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以寒地青贮玉米、糯玉米、高淀粉玉米等特用玉米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寒地主要特用玉米类型的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调控技术,为黑龙江省寒地特用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指导。通过调节最佳...
关键词:
关键词:特用玉米
关于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小麦产需现状及形势分析(一)小麦生产情况1、播种面积"十一五"期间,粮食作物在我国整个作物种植结构中的比例保持在67%以上,2010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为68.4%,其中小麦的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
王志敏张英华薛盈文
文献传递
穗发芽类型和混合比例对春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2021年
为提升小麦收储及面粉加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本研究设定3种发芽类型的小麦子粒[浸水(J)、萌动(M)和发芽(F)]、每种发芽类型子粒与正常小麦按质量比分别为1%、2%、3%、4%和5%进行混合制粉,比较分析不同发芽类型下5种混合处理对小麦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降落数值、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水小麦的混合比例达到5%时,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显著降低;萌动和发芽类型的混合比例达到1%时,各项品质参数相比于对照显著降低;发芽类型子粒中,随着混合比例的增加,面筋指数、降落数值、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指标在各个混合处理间显著降低。黑龙江省小麦主产区应采用分段收获和机械直收相结合的收获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小麦穗发芽对小麦加工品质的不利影响。
杜世超薛盈文郭伟于立河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