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洲 作品数:16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3年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社会心理技术,最初是由一名美国的精神病学家所创建,目的在于更好的履行自己在社会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的责任。此方法不仅可以使体验者学习了解社会其他角色,还可以帮助体验者本身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本教学研究的最终目在于探讨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蔡洲关键词:教学技能 护理心理学 角色扮演 生物的生态幅波动与遗传变异规律分析 2011年 不同生物对一个环境因子有不同的生态幅,同一生物在不同生长期对同一环境因子有不同的生态幅。笔者基于相关研究,对生物的生态幅波动和遗传变异规律有一些新的看法。 蔡洲关键词:环境因子 miR-126-3p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小分子核糖核酸(miR)-126-3p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RT-PCR检测35例甲状腺癌、癌旁组织以及三种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FTC-133、8505C)中miR-126-3p表达量;将甲状腺癌细胞分为类似物组(mimic)和对照组(NC),分别转染miR-126-3p mimic及阴性对照质粒。两组细胞增殖、凋亡分别采用Brdu-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两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35例癌组织中miR-126-3p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384±0.028 vs 0.981±0.039,t=10.291,P<0.05);在三种甲状腺癌细胞中,TPC-1细胞中miR-126-3p相对表达量最低;与NC组比较,mimic组甲状腺癌细胞TPC-1增殖受到显著的抑制,第3天两组间开始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与NC组比较,mimic组甲状腺癌细胞TPC-1凋亡显著增加[(15.32±3.20)%vs(8.12±1.17)%,t=4.623,P<0.05],迁移受到抑制(26.68±4.48 vs 82.21±3.65,t=17.789,P<0.05),侵袭受到抑制(12.28±1.03 vs 34.43±2.10,t=8.103,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miR-126-3p表达降低,上调miR-126-3p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抑制迁移和侵袭,miR-126-3p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甲状腺癌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蔡洲 黄致远 张建新关键词:甲状腺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新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以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护理专业新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等措施,变“制器”为“育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适应国际化教学的需求,也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周铁波 蔡洲 刘海霞 周文海 吕海清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护理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丹酚酸B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丹酚酸B临床用于治疗肾间质纤维化提供依据。方法取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游离输尿管和肾脏后不结扎。自手术第2天开始,丹酚酸B组予12.5 mg/kg丹酚酸B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量双蒸水灌胃,连续灌胃7天;灌胃结束时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对梗阻侧肾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梗阻侧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结缔组织长成因子(CTG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丹酚酸B组BUN、Scr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丹酚酸B组均高于假手术组,组间比较P均<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丹酚酸B组梗阻侧肾组织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但丹酚酸B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模型组、丹酚酸B组TGF-β_1、CTG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丹酚酸B组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丹酚酸B对大鼠肾纤维化形成有抑制作用;下调TGF-β_1、CTGF表达,调节TGF-β_1/CTGF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蔡洲 李道 吴际 吴琼 梅燕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 丹酚酸B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和思考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目前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分析近几年我院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困境,显示课程学时偏少、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畏惧心理、教材混乱、教学方法固定、师资不平衡等因素,均可对医学院校护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结果针对上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困境的思考,建议学校可采取激发学习兴趣、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和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便提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结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寻在课程学时偏少、畏惧心理、等多种负面影响因素,对此,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蔡洲关键词:医学院校 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 教学 miRNA-425-5p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过程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microRNA-425-5p(miR-425-5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miR-425-5p及对照分别转染入胰腺癌细胞系PANC-1进行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和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miR-425-5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查阅文献寻找可能参与调节细胞增殖、迁移或侵袭过程的miR-425-5p的靶蛋白,然后将该蛋白过表达进行上述功能学实验。结果 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和Matrigel侵袭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iR-425-5p能够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对过表达miR-425-5p的靶基因脑海绵状血管瘤3(CCM3)进行功能学实验发现,高表达的CCM3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miR-425-5p可能通过靶向下调CCM3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 蔡洲 戴宇罖关键词:迁移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实践 2019年 研究分析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科学性。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并选取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在校护理专业学生2名、教师2名,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2名进行访谈,了解护理专业课程结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找优化课程结构的建议,制定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而后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5个班级共计150名2016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方案的评分。结果:150名研究对象对于现有课程设置“理论知识系统性”、“后续护理教学衔接性”、“实践课程充分性”、“学习过程简单性”四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75.14±5.34)分、(69.54±4.32)分、(72.64±2.84)分、(80.25±3.98)分,其对于调查问卷中描述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的上述四个思维评分分别达到(85.51±6.01)分、(81.36±5.28)分、(90.05±4.65)分、(91.07±4.27)分,均高于现有课程设置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基础医学教学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提升理论知识系统性、后续护理教学衔接性、实践课程充分性以及学习过程简单性,获得学生的支持,可以予以实践、推广。 蔡洲关键词:护理专业 课程设置 评分 “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改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教师团队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着手,为教师提出整改建议,最终促使应用型高校教师拥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而贴合新时代教学理念,为高校大学生打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最优化培养。 蔡洲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信息化教学能力 应用型高校“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究 被引量:4 2021年 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为培养科研型人才,而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目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高层次特点,对促进大众化高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探讨了此类高校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对分课堂与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混合应用的可能性,结合实例分析,研究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其应用原则和模式构建的策略要点。 蔡洲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