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玉梅
- 作品数:37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数字化手术导板在双颌正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手术导板定位牙颌面畸形双颌手术颌骨位置的可行性,以及转化术前设计的精确性。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6例牙颌面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例,女6例,年龄16-28岁,平均21.3岁,均为骨性DI类。根据就诊顺序分为数字化导板组(A组)和传统模型外科组(B组),每组8例,2组均行Le Fort I型截骨术和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术。A组患者行数字化外科术前设计及三维打印导板,术中应用数字化导板定位上、下颌骨位置,术后1周将虚拟手术颌骨位置与实际手术颌骨位置的图像进行融合,生成误差等级彩色分布图,并测量各标志点偏差距离。A、B组患者术前设计与实际手术的各标志点在矢状向、水平向、垂直向的偏差距离行配对/检验,还原精确度比较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术后16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图像融合结果显示,A组患者最大偏差部位在上颌第一磨牙点,偏差方向在垂直向,偏差距离为(1.67±0.32)mmo A组所有标志点在矢状向、水平向、垂直向的偏移距离分别为(0.55±0.26)mm(i=2.985,P=0.205),(0.62±0.20)mm(t=2.672,P=0.193),(1.07±0.62)mm(/=5.122,P=0.823);B组分别为(0.63±0.28)mm(i=3.397,P=0.307),(0.71±0.42)mm(t=4.438,P=0.541),(1.82±0.36)mm(t=l.115,P=0.021)o A、B 2组之间在矢状向(t=4.704,P=0.763)及横向(“4.008/=0.61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垂直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2,P=0.037)o结论数字化手术导板可以精确还原双颌手术矫治牙颌面畸形的术前设计,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
- 肖琪程焊王怡蒲玉梅达明杰王育新
- 关键词:数字化正颌外科
- ICG荧光导航技术在晚期口腔鳞癌救治性手术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技术检测晚期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手术安全切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区收治的晚期OSCC患者48例,分为ICG组(25例)和非ICG组(23例)。ICG组在ICG荧光导航技术辅助下切除肿瘤,非ICG组利用常规方法切除肿瘤,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异常率及预后等,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病灶切除完整并保障了足够的安全切缘。ICG组25例患者在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技术(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激发下,病灶均可见肿瘤荧光显影,肿瘤边界清晰。平均手术时间8.1 h,平均术中出血量856.4 mL,切缘异常率为1.8%。非ICG组平均手术时间7.7 h,平均术中出血量796.1 mL,切缘异常率为6.9%。截至2022年12月,ICG组3例因复发死亡,1例因术后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对照组4例因复发死亡,1例因术后肺部感染死亡。结论:ICG荧光显像技术为术中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及时发现切缘肿瘤残留提供了新方法,在明确晚期OSCC患者的安全切缘方面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吴朱昊张兴伟孙亚威李子慧陈欣蒲玉梅胡勤刚董迎春孙国文
- 关键词:吲哚菁绿
- 削薄“L”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完成的22例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2例游离皮瓣中,完全成活21例,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危象,1例出现3//4坏死。再造舌体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效果好,是理想的修复手段。
- 赵苏峰唐恩溢蒲玉梅杨旭东文建民孙国文王育新
-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舌癌舌再造显微外科
- 三维测量技术在骨性Ⅲ类错颌双颌术后复发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三维测量方法应用于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颌骨稳定性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术后颌骨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9年7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术。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 d(T1)、术后6~12个月(T2)螺旋CT数据,使用3D Slicer建模并导入Geomagic Qualify拟合配准、测量上、下颌骨各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对T1、T2期各标志点坐标值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并对有明显复发的标志点之间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8~25岁,平均21.3岁。T1与T2期各标志点水平向坐标值比较,仅在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期为(-50.47±4.44) mm,T2期为(-50.06±4.66) mm(t=2.948,P=0.011)。T1与T2期各标志点前后向坐标值比较,上颌骨上牙槽座点、左、右梨状孔点、左、右骨折线中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37.7 %(1.36/3.61)、35.7%(1.15/3.22)、25.4%(0.84/3.31)、26.9%(0.84/3.12)、14.0%(0.41/2.92);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左、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分别为36.9%(1.75/4.74)、53.9%(2.45/4.55)、55.5%(2.72/4.90)、61.7%(2.90/4.70)、85.3%(2.20/2.58)、93.4%(2.40/2.57);复发距离与移动距离均显著相关(r值为0.572~0.736,P < 0.05)。T1、T2期垂直向各标志点坐标值比较,上颌骨垂直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期较T1期发生明显的逆时针旋转。结论三维测量方法可准确反映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双颌术后颌骨的三维变化,术后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均无明显复发,在前后向均存在复发,与手术距离显著相关
- 邹维娜蒲玉梅王育新努热亚·阿布来提张昆胡小蓓杨旭东
- 关键词: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学截骨术截骨术
- 坚强内固定与颌间结扎治疗偏突颌畸形的电生理研究
- 2015年
- 目的:研究正颌术后咀嚼肌系统的电生理变化,比较坚强内固定和传统颌间结扎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接受正颌手术的偏突颌畸形患者,12例行坚强内固定者作为对照组;12例颌间结扎者作为试验组。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主要咀嚼肌的电生理指标,计算相关参数并统计比较。结果: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咀嚼肌不对称指数、活动量指数、功能储备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试验组患者咀嚼肌不对称指数、活动量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咀嚼肌功能储备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颌间结扎和坚强内固定术后咀嚼肌系统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建,但坚强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咀嚼肌系统的平衡性及稳定性不如颌间结扎组。
- 曹俊卢明星唐恩溢蒲玉梅
- 关键词:颌间结扎坚强内固定
- 颈丛深支及副神经对斜方肌的支配作用和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 目的:明确颈丛斜方肌支及副神经对斜方肌的动力支配作用及其范围。并通过肌电图等方法评估颈清患者术后斜方肌功能,进而比较四种不同颈清术式对患者术后肩功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选择施行同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的口腔鳞状...
- 蒲玉梅
- 关键词:副神经斜方肌肩功能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清扫术
- 肿瘤浸润方式对口腔鳞癌预后的影响及其术前评估
- 研究目的:评估口腔鳞癌最差浸润方式(WPOI)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探讨肿瘤活检组织浸润方式(BPOI)及CD1a+DC浸润密度与WPOI的关系,以及其术前评估WPOI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收集2005-2014年-南京大学...
- 蒲玉梅王志勇泥艳红胡勤刚
- 关键词:口腔鳞癌预后
- 文献传递
- 一种口腔鳞癌离体肿瘤组织标本处理装置、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鳞癌离体肿瘤组织标本处理装置,包括承托组件、翻转组件和喷淋组件和浸泡箱,所述承托组件通过翻转组件转动安装于浸泡箱内且承托组件靠近浸泡箱的箱口处,所述喷淋组件固定安装于承托组件上方;所述承托组件包括交叉...
- 夏成万王育新胡勤刚甘榕林潘炯如章茜周群植蒲玉梅胡世奇
- 文献传递
- 腭裂手术年龄对腭帆提肌功能影响的肌电图研究
- <正>目的:通过随访调查,研究在不同年龄修复腭裂后腭帆提肌的肌电图变化及其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将67例年龄在10岁以上,腭裂术后2年以上的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根据接受腭裂手术的年龄分为三组,A组:≤3岁手术组(n=...
- 蒲玉梅赵苏峰曹俊唐恩溢
- 关键词:腭裂腭帆提肌肌电图
- 文献传递
- 超声加速卢戈氏碘液增强Micro-CT成像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术中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将超声引入卢戈氏碘液(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中,评价其加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样本Micro-CT增强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首先,超声(3 W)作用于Lugol’s iodine(1%、3%、5%)染色Cal-27细胞过程中,作用时间为5、10、15 min。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评价Cal-27染色差异。其次,选择36只Balb/c裸鼠[8周龄,(25±2)g]断颈法处死后分离小鼠舌体组织,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超声组及无超声组,再以1%、3%、5%Lugol’s iodine染色(n=6),在染色后0.5 h和1 h行Micro-CT成像和CT值定量分析。选取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4例病理诊断为颊黏膜鳞状细胞癌的OSCC男性患者,纳入8块肿瘤样本,随机分为超声组和无超声组。以3%Lugol’s iodine浸染组织块,Micro-CT成像时间为染色后0.5 h、1 h、2 h、4 h。CNR值定量分析肿瘤和正常组织间的成像清晰度。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超声作用Cal-27在5 min和10 min时,1%、3%Lugol’s iodine的AOD值高于对照组(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超声作用下小鼠舌体组织的Micro-CT成像的CT值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研究结果显示,OSCC标本超声作用3%Lugol’s iodine染色2 h的Micro-CT成像可见肿瘤和正常组织边界,同时HE切片可见分界线。结论:超声辅助Lugol’s iodine可加速Cal-27的浸润,与此同时超声辅助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用于OSCC样本术中切缘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 牛燕红夏成万章茜马冠宇王育新胡勤刚蒲玉梅
- 关键词:超声MICRO-CT口腔鳞状细胞癌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