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莹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聚合酶链反应改良技术及其用途被引量:2
- 2001年
- 董莹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引物免疫-PCR
- 4℃保存的红细胞在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中的寿命观察被引量:3
- 2002年
- 本文报道4C保存的红细胞,在恶心疟原虫体外培养中,通过红细胞感染率、疟原虫生长发育及血液质量的观察,结果表明红细胞寿命可长达75d。提示红细胞可以延长使用至50d。
- 高白荷董莹李菊昇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红细胞体外培养红细胞寿命
- 两种咯萘啶复方对抗氯喹恶性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1990年
- 磷酸咯萘啶1.2g、磺胺多辛1.5g,伯喹67.5mg 伍用;磷酸咯萘啶0.8g 与磺胺多辛乙氨嘧啶复合片伍用,在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分别治疗恶性疟34例和32例,治后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5.5±19.1h、37.3±17.6h,平均疟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为58±15.3h、59.8±18.9h,一个月内复燃率为6.5%、13.3%。前者清除配子体时间为5.4±3.7d,服药后配子体出现率17.4%,并能阻止恶性疟原虫在蚊体内的有性繁殖。后者无此作用。
- 车立刚黄开国董莹杨恒林杨品芳
- 关键词:咯萘啶疟疾疗效
- 不同剂量磷酸咯萘啶、磺胺多辛、伯喹伍用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的观察被引量:3
- 1989年
- 在云南西南部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用磷酸咯萘啶(咯)1000mg、磺胺多辛(磺)1000mg和伯喹(伯)45mg治疗恶性疟62例;咯1250mg、磺1250mg与伯56.25mg治疗20例;咯1200mg、磺1500mg与伯67.5mg治疗34例,进行比较观察,三组即时疗效相似,三组治疗后28d内的复燃率分别为15.5%、5.9%及8.7%;治疗后7d内的配子体清除率分别为66.7%、100%及100%,三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三药伍用治疗抗氯喹恶性疟时,咯萘啶总量不宜少于1200mg;伯喹不宜少于56.25mg。
- 杨恒林车立刚杨品芳黄开国董莹林志良李兰珍黄老三许翠庭
- 关键词:磷酸咯萘啶恶性疟原虫
- 虫库FCC_1/HN恶性疟原虫分离株某些生物活性鉴定被引量:2
- 2001年
- 为了便于进行疟疾疫苗保护性观察及建立恶性疟原虫克隆株的需要,对虫库保存的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进行某些生物特性鉴定。通过体外培养条件变更以观察现存FCC1/HN分离株恶性疟原虫的生长特性,以体外微量法测定该株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及用套式PCR/RFLP分析方法对该株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现存FCC1/HN株恶性疟原虫对体外培养条件适应性强,对氯喹高度敏感,DHFR基因的第108号编码为AAC突变型。建议对虫库保存的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的生物活性定期进行鉴定。
- 董莹高白荷李菊升刘慧
- 关键词:分离株克隆株二氢叶酸还原酶
- 套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76号编码多态性及RFLP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检测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基因 ( Pfcrt) 76编码多态性及其用该多态性显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反应性进行评价。方法用套式 PCR/RFLP技术检测现场采集的滤纸血滴上恶性疟原虫 crt基因 76编码的赖氨酸野生型多态性及苏氨酸突变型多态性 ,并对恶性疟原虫的氯喹反应性进行体内法测定。结果 34份滤纸血样中 ,32份的恶性疟原虫 crt基因 76号编码为苏氨酸 (突变型 ) ,突变型比例为 94 .1 2 % ;34份血样中 2 1份做氯喹抗性体内观察 ,该 2 1个病例中 1 4份血样恶性疟原虫 crt基因 76号编码为突变型 ,体内法观察同样显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有抗性 ,两种方法显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有抗性的符合率为 66.67%。结论套式 PCR/RFLP检测 Pfcrt基因 76号编码多态性 ,其方法简便、快速 ,但其多态性对氯喹反应性的提示尚需进一步评价。
- 董莹张再兴Adagu IS
- 关键词:抗性疟原虫
-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及咯萘啶与氯喹敏感性的体外测定被引量:36
- 1997年
- 目的 :了解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及咯萘啶与氯喹等抗疟药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检测。结果 :滇东南、滇南、老挝、滇西及缅甸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率为79%— 96% ,半数抑制量 ( ID50 )为 12 2— 2 4 0 nmol/L;对咯萘啶的抗性率为 2 0 %— 35% ,ID50 为16— 32 nmol/L ;来自老挝感染的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 (青蒿琥酯 ,还原青蒿素、蒿乙醚、蒿甲醚 )均敏感 ,其他各地抗性率为 5%— 16%。结论 :云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普遍存在抗性 ,大部分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及咯萘啶敏感 ,但也有部分原虫产生了低度抗性。
- 杨恒林刘德全黄开国董莹杨品芳杨亚明廖明铮张春勇刘瑞君
- 关键词:疟原虫青蒿素咯萘啶氯喹药敏性
- 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对7种抗疟药敏感性的体外测定被引量:7
- 1994年
- 应用体外微量法检测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青蒿琥酯、还原青蒿素、蒿乙醚及咯萘啶的抗性率,我国境内的分别是95.7%(22/23)、88.9%(8/9)、16.5%(4/24)、22.2%(2/9)、11.1%(1/9)、20.8%(5/24);半数抑制量(ID50)分别为176、72、6、13、118、16nmol/L;ID95依次为830、512、34、80、650、88umol/L。缅甸境内的分别为100%(29/29)、83.3%(5/6)、13.8%(4/29)、16.7%(1/6)、16.7%(1/6)、21.4%(6/28);ID50分别为240、52、6、14、120、18nmol/L;ID95为1408、384、34、80、650、96nmol/L。境内、外恶性疟原虫对奎宁均敏感,ID50分别为608、470nmol/L,ID95为2560,1690nmol/L。证实该地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普遍存在高度抗性.且缅甸高于我国;对氨酚喹亦普遍产生抗性;对青蒿琥酯,还原青蒿素、蒿乙醚、咯萘啶有少数疟原虫产生低度抗性。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还原青蒿素、蒿乙醇和咯萘啶无交叉抗性。
- 杨亚明杨恒林董莹廖明铮
- 关键词:疟原虫抗疟药敏感性体外测定
- 云南南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哌喹敏感性的体外测定被引量:21
- 1992年
- 1988及1990年在滇南恶性疟流行区用体外微量法测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及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98.7%(75/76)、27.6%(16/58)、13.8%(9/65)及97.7%(43/44);半数抑制量(ID_(50))分别为125.0、19.0、4.7及243.3nmol/L,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有明显的交叉抗性;对咯萘啶及青蒿琥酯则未见明显的交叉抗性。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以上3种药均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抗性。抗咯萘啶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无交叉抗性,而对氯喹及哌喹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抗性。
- 杨恒林杨品芳刘德全刘瑞君董莹张春勇高大庆何慧
- 关键词:疟原虫氯喹咯萘啶青蒿琥酯
- 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现状被引量:51
- 1996年
- 目的:了解恶性疟原虫对各种常用抗疟药的敏感性,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疟药。方法:采用WHO标准体外微量法。结果:甲氟喹和奎宁分别测定36例和33例,未发现抗性病例。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抗性率分别为84.6%、86.1%和38.0%。有8.3%病例对咯萘啶有抗性,少数病例对青蒿素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结论:云南和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有高度抗性,但停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有所恢复。对哌喹抗性率和抗性程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对咯萘啶和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在逐渐降低。上述抗疟药抗性之间有一定交叉关系。
- 刘德全刘瑞君张春勇蔡贤铮唐铣杨恒林杨品芳董莹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抗药性敏感性氯喹抗疟药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