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筱
- 作品数:25 被引量:9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消化内科用多功能胃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多功能胃管,属于消化内科医疗器械领域;所述的消化内科用多功能胃管包括固定装置、胃壁黏膜保护装置、呼吸装置、温度报警装置;其中,固定装置包括插管、套环、螺钉、转轴、贴瓣;所述插管上套设有套环,套...
- 范筱李英宽索明果高聪聪亚冰玉李阳刘洁羽
- 文献传递
- TRIM15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5(TRIM15)表达水平与胃癌(GC)患者病理特征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GC的患者91例。所有患者均取病灶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其中TRIM15表达水平。根据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特征。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之间的差异。采用COX分析GC患者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病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IM15高表达患者54例,低表达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病理学特征结果显示,高表达组患者T1/T2浸润深度、TNM分期为Ⅰ/Ⅱ占比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20年6月31日随访结束,91例患者共计85例完成随访,随访完成率为93.41%。高表达组随访期间累积无病生存率为94.44%,低表达组累积无病生存率为70.27%,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组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7,P<0.05)。高表达组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为98.14%,低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为83.78%,高表达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9,P<0.05)。TRIM1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HR=0.169,95%CI:0.047~0.607,P<0.05)。结论TRIM15表达量与GC患者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等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影响机制。
- 古岳刘丽娜高聪聪范筱亚冰玉
- 关键词:胃癌病理特征预后
- 食管测压联合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150例(病例组),对照组1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病例组其中糜烂性食管炎(EE)组3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118例,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收集纳入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比较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检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及评估价值。结果三组收缩前沿速度(CFA)、远端收缩积分(DIC)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E组、NERD组CFA、DI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E组CFA、DIC低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组、NERD组、对照组pH<4次数/次、最长反流时间指标中上、下电极参数均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E组、NERD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EE组各指标参数均明显高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EE组+NERD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联合检测法(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诊断试验评估,灵敏度=83.58%、特异度=90.36%,准确率=87.33%,kappa值=0.743。结论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优于单用传统DH-Meester积分法分析24小时PH-DeM,且一定程度上辅助性的提高了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的准确性,为非典型症状GERD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古岳雷鸽范筱
- 关键词:GERD
- 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消化内科综合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23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治愈19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淀粉酶和血氧饱和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和血氧饱和度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面消化内科综合治疗法临床效果明显,是目前治疗重症胰腺炎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治疗方法。
- 范筱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单用美沙拉嗪治疗,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泻消失时间、脓血便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细胞1β(IL-1β)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快速消除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高聪聪范筱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炎症细胞因子
- D-二聚体与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ime,D-D)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D-D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0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1、3、5、7d行血浆D-D水平动态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将脑出血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并对3组发病后1、3、5、7d的血浆D-D水平进行动态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3、5d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浆D-D水平皆升高(P<0.05),且中型高于轻型,重型高于中型(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浆D-D高低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程度明显相关。
- 范筱宋彦郭曦
- 关键词:D-二聚体脑出血神经功能恶化
- 探讨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肠内、肠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单纯肠外营养配合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时加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记录两组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血清白蛋白检验结果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不同方法给予营养支持后研究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提高(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给予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其机体营养状态,有利于降低营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范筱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 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率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8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按照性别、年龄、住院时间、ICU停留、侵入性操作以及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发生不同部位的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17%。共获得病原菌172株。高龄(≥60岁)、住院时间>14 d、ICU停留、侵入性操作以及使用抗菌药物成为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对消化内科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尽量减少避免各种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药物等方法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
- 范筱
- 关键词:消化内科医院感染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采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h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24h MII-pH)监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特点,探讨其反流特点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88例,根据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结果中食管是否存在异常蠕动,将患者分为动力正常组96例和动力异常组92例。采用36通道电极导管和固态HRM系统检测食管动力;采用MII-pH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24h MII-pH监测,记录酸反流、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液体反流、气体反流、气液混合反流次数及近端(酸、弱酸、非酸)反流百分比、反流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食管动力异常的因素。结果动力正常组与动力异常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反流症状评分、液体反流次数、气体反流次数、近端酸反流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力异常组反流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次数高于动力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力异常组弱酸反流次数、非酸反流次数、气液混合反流次数、近端弱酸反流百分比、近端非酸反流百分比低于动力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次数是影响食管动力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特点与食管动力异常具有密切的联系,且动力异常患者以酸反流为主,动力正常患者以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气液混合反流为主。
- 雷鸽刘新群范筱王学祥
- 关键词:食管动力
- 浅谈76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 2015年
-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口服泮托拉唑40 mg,1次/d,联合莫沙必利5 mg,3次/d。8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禁忌吸烟,饮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结果 76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46例(60.53%)、有效27例(35.52%)、无效3例(3.95%),临床总有效率为96.05%。大部分患者能严格按照医嘱合理使用药物,烧心、嗳气、泛酸、恶心、呕吐、胃脘胀痛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范筱
- 关键词:泮托拉唑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