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翔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棕色棉
  • 2篇纤维
  • 1篇氧化酶
  • 1篇育种
  • 1篇育种方法
  • 1篇色素
  • 1篇色素积累
  • 1篇色泽
  • 1篇素积
  • 1篇同基因
  • 1篇农杆菌
  • 1篇农杆菌介导
  • 1篇种皮
  • 1篇转化率
  • 1篇棕色素
  • 1篇棉花
  • 1篇棉纤维
  • 1篇茎尖
  • 1篇聚类分析
  • 1篇抗氧化

机构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苏翔
  • 3篇孙旭
  • 3篇蔡永萍
  • 3篇林毅
  • 3篇凌磊
  • 2篇蔡沂
  • 2篇李廷春
  • 1篇洪萨丽
  • 1篇李正鹏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棉花学报

年份

  • 4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农杆菌介导茎尖转化体系对不同基因型棉花转化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选用两种不同基因型陆地棉华抗6号和06S62为材料,以无菌黄化苗茎尖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化,对不同的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和负压处理等进行了比较试验,探讨农杆菌介导对两种不同基因型棉花遗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棉花转化的适宜条件是:对于华抗6号,菌液浓度OD600达到0.7、浸染时间10min、负压处理10min时,转化效果较好;对于06S62,菌液浓度OD600达到0.9、浸染时间15min、负压处理15min时,转化效果较好;华抗6号的转化率高于06S62,其最高转化率为8.81%。通过该茎尖遗传转化体系,将bar导入上述两种基因型棉花获得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
孙旭苏翔凌磊蔡沂洪萨丽林毅蔡永萍
关键词:棉花根癌农杆菌茎尖转化率
抗氧化酶对棕色棉色泽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以棕色棉和白色棉为材料,测定发育期种皮与纤维中抗氧化酶及色素合成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抗氧化酶对棕色棉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次生壁沉积期(25~45DPA),棕色棉种皮颜色显著加深;次生壁沉积后期(35~45DPA),棕色棉纤维颜色加深明显。花后28~35d,浅棕ANL-2种皮缩合单宁和总酚含量下降,棕色素积累;花后35~42d,深棕ANL-1纤维缩合单宁含量降低,总酚含量上升,纤维颜色变化最深。花后28~35d,浅棕ANL-2种皮POD活性下降;花后35~42d,棕色棉纤维POD活性降低;SOD与CAT对棕色棉色泽影响不大;POD在次生壁沉积后期(35~45DPA)参与棕色素的形成。
苏翔孙旭李廷春凌磊林毅蔡永萍
关键词:棕色棉抗氧化酶棕色素种皮纤维
利用SRAP标记分析彩色棉与白色棉的遗传差异被引量:14
2009年
为充分利用彩色棉的种质资源培育出具有高品质纤维的彩色棉新品种,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彩色棉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应用NTSYS软件对30种供试棉花材料的SRAP-PCR结果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得到29对条带清晰的多态性引物,共产生106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132条,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得到4.55条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29对引物组合的扩增结果,Jaccard’s相似系数在0.5405~0.9109之间,利用SRAP标记可以判明彩色棉和白色棉的遗传差异,为彩色棉育种的亲本选择在分子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凌磊李廷春李正鹏蔡沂孙旭苏翔林毅蔡永萍
关键词:彩色棉SRAP聚类分析
棕色棉纤维色素积累及遗传规律的研究
棕色棉与白色棉相比,存在纤维色泽不稳定,易分解,色素沉积不规律等不足。因此,了解棕色素化学本质、合成机理及色素的遗传规律,是棕色棉育种的重要基础。本实验以棕色棉不同时期的棉铃和成熟纤维为研究对象,分析棕色素在棉纤维发育过...
苏翔
关键词:棕色棉棉纤维色素积累育种方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