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同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热带
  • 7篇西太平洋
  • 7篇副热带
  • 7篇副热带高压
  • 6篇西太平洋副热...
  • 4篇ENSO
  • 3篇环流
  • 3篇季节内变化
  • 3篇副高
  • 2篇气温
  • 2篇夏季
  • 2篇梅雨
  • 2篇季节内振荡
  • 2篇江淮梅雨
  • 2篇EL
  • 1篇东亚夏季风环...
  • 1篇训练期
  • 1篇雨带
  • 1篇跃层
  • 1篇月际变化

机构

  • 10篇福建省气象局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3篇苏同华
  • 9篇薛峰
  • 3篇吕思思
  • 2篇董啸
  • 1篇刘锦绣
  • 1篇孙泓川
  • 1篇潘宁
  • 1篇陈敏艳
  • 1篇陈文键
  • 1篇周广庆
  • 1篇吴幸毓
  • 1篇林毅
  • 1篇韩美
  • 1篇高聪晖
  • 1篇郭弘
  • 1篇吴启树

传媒

  • 3篇大气科学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福建气象
  • 1篇第八次全国动...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季节内振荡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次北跳的机制被引量:9
2017年
夏季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存在两次明显的北跳,其中第一次北跳导致华南前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建立,而第二次北跳则意味着江淮梅雨结束、华北雨季开始。本文基于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合成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不同时间尺度季节内振荡对气候态和异常年副高两次北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季节内尺度上,平常年和异常年影响副高两次北跳的季节内振荡的主导周期不同。气候态上,以10~20天和准60天为主;第一次北跳异常年和第二次北跳偏早年,以30~60天为主;第二次北跳偏晚年,则呈现出10~20天和30~60天两个主导周期。不论气候态还是异常年,东亚—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低频振荡在年循环背景下均呈现出明显的北传特征,这是导致副高发生两次北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印度季风区低频振荡在东北向传播过程中所引起的西风东伸是造成副高第一次北跳更为明显的原因。源自澳大利亚高压的冷空气入侵所激发的暖池对流的准双周振荡则是造成气候态和偏晚年副高第二次北跳更为显著的原因。由于前期春季西北印度洋海温出现异常,造成局地低频振荡发生位相迁移,进而导致副高第一次北跳发生异常。而副高第二次北跳异常则是因为ENSO改变了暖池地区季节内振荡的尺度和振幅所造成的。
苏同华薛峰陈敏艳董啸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江淮梅雨ENSO
El Ni?o发展年和La Ni?a年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比较被引量:8
2018年
基于1979~2013年多种再分析资料,合成分析了El Ni?o发展年和La Ni?a年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在两种情况下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在El Ni?o发展年,初夏期间高纬度地区出现偏北风异常,造成东亚地区位势高度场偏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但均不显著。盛夏期间,El Ni?o强迫造成中太平洋对流增强,副热带西太平洋出现气旋异常,位势高度显著降低,副热带高压明显偏东。与此不同的是,La Ni?a年春季暖池海温偏高,造成夏季对流偏强,西太平洋地区位势高度场偏低,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此外,La Ni?a年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较为复杂,6月异常较弱,7月达到最强,8月又开始减弱。因此,虽然El Ni?o发展年和La Ni?a年夏季平均副高异常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季节内变化则有很大差异,其成因也完全不同。
薛峰段欣妤苏同华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内变化ELLA
西太平洋暖池对流三类显著月际变化及其成因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1979~2018年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和其他多种再分析资料,发现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存在3类显著的月际变化。第一类为OLR在6月和8月为负异常而7月为正异常;第二类与第一类完全相反;第三类为OLR在6~7月为正异常,8月为负异常。3类月际变化与ENSO循环的背景有关,前两类发生在较弱的La Nina年和El Nino发展年,与春季暖池海温异常有关。当前一个月海温偏高时,后一个月对流偏强,造成局地海温降低,偏低的海温又反过来抑制了后一个月的对流发展,因此暖池地区局地海气相互作用在这两类月际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与前两类不同的是,第三类月际变化发生在El Nino衰减年,与春季热带印度洋海温偏高有关。热带印度洋海温偏高造成印度附近对流在6~7月间增强,通过东传Kelvin波抑制了暖池对流发展。同时,印度附近对流偏强造成8月印度洋海温降低和对流减弱,对暖池对流的影响因而减弱。另一方面,6~7月暖池对流偏弱造成8月暖池海温升高,结果造成暖池对流增强。因此,第三类月际变化受到热带印度洋强迫以及暖池地区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
薛峰范方兴苏同华
关键词:月际变化热带印度洋ENSO
季节内振荡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次北跳的机制
夏季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存在两次明显的北跳,其中第一次北跳导致华南前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建立,而第二次北跳则意味着江淮梅雨结束、华北雨季开始。本文基于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合成分析方法,...
苏同华薛峰陈敏艳董啸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江淮梅雨ENSO
福建省北部沿海西南大风影响系统分型
利用福建省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定义了沿海西南大风风级标准以及西南大风日。沿海站点分区:2009年之前还没有自动站观测资料,主要靠本站资料来研究沿海大风情况。2009-2015年区域自动观测站开始逐渐兴建,沿海观测资料得到...
吕思思吴幸毓林毅苏同华高聪晖
关键词:环流分型
文献传递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南半球环流的联系被引量:9
2009年
根据1958—2002年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南半球环流变化的联系.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副高偏向西南,强度增强,但这种变化趋势在6—8月间逐渐趋弱.从全球范围看,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南半球,南极涛动趋于正位相,索马里急流偏强,致使副高偏向西南,强度增强.同时,由于副高在夏季期间向北移动,南半球环流变化对副高的影响在6—8月间逐渐减弱,这与副高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薛峰苏同华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高年代际变化南极涛动
1998年长江流域二度梅建立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调整的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NCEP2再分析资料,利用全型线性位势诊断方程详细分析了1998年7月长江流域二度梅建立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异常调整的物理机制。研究表明,1998年二度梅的重新建立是由于副高南撤增强所致,期间以副高南、北两侧位势高度的"此长彼消"为显著特征。这一调整过程可以分为副高的减弱南撤和增强维持两个阶段,而且是由高、低纬天气系统共同影响的结果。地转涡度项和摩擦力散度项在这其中起到重要贡献,尤以前者贡献最大。在不考虑边界条件作用下,地转涡度项对位势高度的贡献量级为101gpm,而摩擦力散度项则为100 gpm,后者的影响仅局限于对流层低层。对于北侧位势高度而言,受中高纬度Rossby波调整所产生的低压槽影响,地转涡度项使其持续减弱,而南侧位势高度由于赤道反气旋加强北上,地转涡度项使其由减弱转为增强。摩擦力散度项则通过正反馈作用,分别使得上述的减弱趋势和增强趋势更明显。
苏同华吕思思袁卓建
关键词:二度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MOS温度预报中最优训练期方案被引量:66
2016年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细网格地面气温为预报因子,设计多种训练期方案进行2014 2015年福建省气象站每日两次1~7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model output statistics)预报,并进行检验和改进。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法为取预报日之前和前1年预报日之后相同日数的样本混合而成,分1年期或多年期。结果表明: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优于滑动训练期方案和传统季节固定期分类方案,且2年期优于1年期。以不同周期确定最佳训练期日数的方案应用对比显示,以年为评估周期优于以月为评估周期以及更短时间周期。在2015年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预报中,基于上年度评估所得最佳训练期日数,2年期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较ECMWF模式细网格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优于预报员预报,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
吴启树韩美郭弘苏同华
关键词:MOS预报训练期
中国科学院气候系统模式CAS-ESM-C模拟的ENSO循环
CAS-ESM-C是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O发展的中国科学地球系统模式的气候系统模式分量。利用该模式200年的参照试验积分结果,分析了模式对ENSO循环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
苏同华薛峰孙泓川周广庆
关键词:ENSO温跃层
强El Ni?o衰减年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1998年和2016年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本文对比分析了1998年和2016年这两个强El Ni?o衰减年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结果表明,在6~7月期间,由于热带印度洋海温偏高、对流偏强,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西偏强,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华南偏少,东亚夏季风异常具有典型的ElNi?o衰减年特征。但两年的8月份有很大差异,虽然1998年8月与6~7月相似,但2016年8月份则完全不同。受乌拉尔地区异常反气旋的影响,源自西伯利亚东部的北风异常穿越东亚并直抵暖池地区,造成副高分裂并减弱东退,同时激发暖池对流发展,而对流的发展则进一步促使副高减弱。因此,2016年8月东亚夏季风异常与1998年8月相反,中国北方夏季降水异常也呈现很大差异。另外,1998年热带大西洋偏暖,并通过热带环流变化影响到东亚夏季风异常,其强迫作用与热带印度洋类似。而2016年大西洋海温异常较弱,对东亚夏季风影响也较弱。因此,El Ni?o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不仅与其强度有关,还与ElNi?o衰减之后造成的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有关。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强El Ni?o衰减年夏季,由于El Ni?o之间的个性差异以及其他因子的影响,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化仍然能呈现出显著差异,特别是在8月份。因此,在预测东亚夏季风异常时,宜将6~7月和8月分别考虑。此外,为进一步提高东亚夏季风预测水平,除传统的季度预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季节内尺度的预测。
薛峰段欣妤苏同华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季节内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