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肿瘤
  • 5篇胃癌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5篇肠癌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术后
  • 3篇血管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炎
  • 2篇血管密度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原发性

机构

  • 13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泉州市第一医...
  • 4篇福建省泉州市...

作者

  • 21篇苏亦斌
  • 9篇吴伟岗
  • 6篇张祖案
  • 3篇李嘉宏
  • 3篇陈国宝
  • 3篇陈锦萍
  • 2篇施凉潘
  • 2篇郭介基
  • 2篇黄文场
  • 1篇姚锡虎
  • 1篇黄景华
  • 1篇陈德波
  • 1篇李伯达
  • 1篇吴志明
  • 1篇潘群雄
  • 1篇陈国宝
  • 1篇郑志华
  • 1篇陈红
  • 1篇郑志华
  • 1篇陈国宝

传媒

  • 3篇中外医疗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2篇199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内胆管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0年1月~2007年5月年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内胆管囊性肿瘤(PCTIHBD),其中囊腺瘤5例和囊腺癌5例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结果:全部病例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均术前误诊。均行手术并经病理得以证实。其中巨大囊肿采用单纯剥脱术5例,肝叶切除2例,肝部分切除3例。9例术后无胆瘘痊愈;1例巨大左肝囊腺癌术后第6天因肝切面大出血死亡;4例囊腺癌1例于术后13个月肝内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另3例分别为半年、4年、5年死于复发。4例囊腺瘤术后5~10年无复发,失访1例。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囊性肿瘤,根据临床检查做出确诊很困难,且常合并囊内感染或出血,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因此,术前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术前、术中的病理学检查,即时的综合治疗是很有效的方法。
吴伟岗陈红陈锦萍苏亦斌李嘉宏张祖案姚锡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急性重症胆囊炎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治疗重症急性胆囊炎的价值。方法:89例符合条件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均行PTGBD,对置管中、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均完成PTGBD,2例出现导管推送困难;3例胆道出血;3例导管脱出;5例导管堵塞;1例随访中出现急性胰腺炎,所有患者均于PTGBD术后1个月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无需中转开腹,无胆管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结论:PTGBD可作为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一种早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施凉潘苏亦斌郑志华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囊炎
腹腔镜胃癌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法的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腹腔镜胃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观察组45例,采取空肠间置;对照组37例,采取食管残胃吻合。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血清白蛋白、体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无差异;但在观察组,食管反流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白蛋白、体质量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肠间置作为腹腔镜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并发症发生少,利于改善营养状态、体质量,有临床借鉴意义。
郑志华黄文场苏亦斌陈国宝刘江睿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空肠间置
腹腔镜下膜解剖胃癌D2联合CME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膜解剖胃癌D2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eolic excision,CME)治疗胃癌的并发症及预后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D2联合CME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首次排气、下床活动、恢复普食和住院所用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观察组1年肿瘤转移率(12.00)。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90.00%)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腹腔镜下膜解剖胃癌D2联合CME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术中时间,对淋巴结的完全清除,加快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肿瘤转移率和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郑志华刘江睿施凉潘郭孟玲黄小辉叶城伟苏亦斌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以及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行毕Ⅱ式消化道重建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残胃癌,占69.8%;癌肿好发于吻合口及周围,占62.3%。126例残胃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57.9%、41.2%。根治性手术组97例残胃癌患者术后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9%、74.2%、53.6%;姑息性手术组29例残胃癌患者术后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有远处器官转移、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治疗方式及是否化疗均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根治性手术切除和化疗为残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残胃癌好发于行毕Ⅱ式消化道重建的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其有效方法。
黄文场苏亦斌练玉杰刘江睿祁金羽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胃切除术
结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白介素-6、-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肠梗阻(AIO)患者白介素(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肛肠科收治的结肠癌术后AIO患者36例为实验组,术后AIO非结肠癌手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另选取于该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38例为空白组。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清晨抽取空腹血与经治疗,肠梗阻缓解,出院当日清晨抽取空腹血,检测患者血清中IL-6、IL-10以及TNF-α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炎症因子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炎症因子明显偏高(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炎症因子水平较高(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AIO患者血清中IL-6、IL-10以及TNF-α的水平对评价临床结肠癌术后疗效以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陈国宝苏亦斌陈德波刘江睿
关键词:结肠癌术后肠梗阻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微血管密度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及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CD34表达并计算MVD值,分析MVD值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MVD值为30.2±6.3,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的13.1±1.6和正常结直肠组织的6.5±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MVD值与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直肠癌高MVD值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35.71%,显著低于低MVD值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VD值在结直肠癌中较高,并能够预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及不良预后。
苏亦斌吴伟岗陈国宝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中bF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bFGF在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结直肠癌bFGF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bFGF阴性组(P<0.05);高MVD组bF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MVD组(P<0.05)。bFGF的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bFGF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FGF阴性组(P<0.01)。结论 bFGF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过度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及不良预后。
苏亦斌吴伟岗陈国宝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直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对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胃穿孔合并胃溃疡患者180例开展研究,随机划分A、B两组,各90例,A组采用开腹胃穿孔修补术,B组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指标。结果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低于A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2,P<0.05)。B组术后MTL、GAS、GIP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5、4.016、5.637,P<0.001)。B组术后IL-6、TNF-α、CR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1、28.813、7.352,P<0.001)。B组术后1、3、7 dVAS评分及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27、22.071、34.652、24.641,P<0.001)。B组切口长度、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42、10.121、8.725,P<0.001)。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在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
刘江睿苏亦斌郑志华黄小辉叶城伟
关键词:胃溃疡胃穿孔
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吻合术中的优化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优化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完成低位直肠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完成全直肠系膜分离后术中再次肛检确认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利用弧形闭合器符合骨盆解剖的特点,确保直肠切割线距肿瘤下缘2cm,完成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共行手术42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5例。结论:优化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可使直肠切割线接近分离平面,改善直肠残端血供,提高低位直肠吻合成功率。
张祖案吴伟岗苏亦斌李嘉宏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双吻合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