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旺
- 作品数:37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王安石《洪范传》的思想架构
- 2014年
- 王安石《洪范传》对"洪范九畴"中的"五行"一畴的注解由于思想新颖引人注目:他对天地之数与五行及五神关系进行了很好的整合。王安石认为,九畴中的七畴得其序就是具体之道得其序,则五行也就能得其序。他正是以此构思来处理九畴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全文的思想架构。
- 胡金旺
- 从马克思主义看牟宗三存有的活动义
- 2016年
-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实践是从感性出发的活动。唯物主义不是要将感性活动还原为物质,其物质第一性只是一种本体论的承诺,其重要之处和关键在于这种第一性在方法论上的意义。牟宗三的道德实践也有感性活动的意蕴。判别感性活动关键在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从感觉对象出发,二是要有一个一般性的被验证为正确的原则为指导,而人的实践就是对以上二者的统一。参照这两个标准,可以看出牟宗三的道德实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感性活动相近似。牟宗三的本心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原则不是经验主义所谓的白板意识,也与胡塞尔还原之后的意识根本不同。实践性是牟宗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共有的品质与精神,而坚持和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也正是牟宗三所代表的儒家走向大众、摆脱困境的主要途径。
- 胡金旺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牟宗三感性活动
- 苏轼的哲学思想及其荀学特色被引量:1
- 2019年
- 苏轼的道心人心论与理学家的含义不同,显示了他用当时流行的术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从其性与天道所具有的超越性看,苏轼的思想具有孟学一路的特点。但从苏轼人心的认知功能及人性论等来看,他的思想又有荀学的特征。苏轼的思想由于自身完善性的需要,他一方面吸收了孟子天道超越性思想,以便确立道德信仰的终极根源;另一方面他出于对实践和规范人的礼法制度的重视,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荀子思想的影响。台湾学者刘又铭认为荀学在当今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因而具有荀学品格的苏轼之学也就更加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
- 胡金旺
- 关键词:孟学荀学
- 二程的天道本体论及其当代启示
- 2014年
- 二程天道本体的实质是天理,而天理就是仁义礼智信,就是道德本体,它是外王的基础和根本。二程这种政治思想模式对后世政治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将人伦上的修己与政治上的治人混为一谈,用人伦之法来从事政治等事业。当代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正在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远眼光和大局出发,进行积极的全方位的深化改革,以此来消弭由于历史和现实所形成的各种顽疾。
- 胡金旺周跃军
- 关键词:政治法律
- 苏轼道本论与工夫论关系探微被引量:2
- 2016年
- 苏轼用道与易的关系来构建其哲学体系,道是最高的哲学本体,而易是从现实事物的变化发展来说的。苏轼不仅通过易体证道,而且还以道为工夫直接体证之。苏轼以易体证道遵循了情本论和礼义的标准,足见其道本体是宗归儒家。苏轼的道本体既是道德本体,也是认知本体,表现了其本体及工夫的独特性以及与理学家的明显差异。
- 胡金旺
- 关键词:工夫论
- 相辅相成:苏轼贬谪生涯中的哲学与文学
- 2019年
- 苏轼在黄州期间基本上是将哲学的境界作为一种目标来对自己进行要求的。其思想主要表现为要从被贬谪的抑郁痛苦的心境中解脱出来,其心境既有愁苦,也有从自然审美中所获得的喜悦。因而此时苏轼对身外之事还难以保持一种超越的无心的常态,只是一种暂时的忘怀,此时期的文学作品透露了苏轼的这种思想状态。在被贬惠州之后,苏轼反而逐渐进入人生状态的佳境,这与其思想不断提升有关,也与此时期学习与和陶渊明的诗歌有关。苏轼由志于道而产生的永不气馁的精神和善于克服艰难困苦的人生智慧,是他的哲学与文学不断进入新境界并相互促进的源头活水。
- 胡金旺
- 关键词:贬谪无心志于道
- 论王安石与苏轼孟学思想之差异被引量:2
- 2012年
- 王安石从孟子思想非常切合北宋时代建设儒学心性之学与富国强民的需要出发,对孟子之学采取了完全尊信的态度。而苏轼从对儒释道一视同仁的借鉴吸收和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出发,反对孟子的性善论和权变思想,因而与王安石的孟学思想形成了强烈对比。王安石的孟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儒学的振兴和孟子升格运动的发展,而苏轼孟学思想中的辨孟部分也从反面对孟子升格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胡金旺
- 关键词:性善论权变思想
- 论儒学的内在超越性——兼与任剑涛先生商榷
- 2013年
- 对儒学内在超越的特性学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最近,任剑涛先生又对这个提法做了长篇批驳,再次显露了这种分歧的严重性。任文反对内在超越性的说法主要是反对将儒学等同于宗教,但儒学的内在超越性一说并不必然等于将儒学看作宗教。对这种理论贡献最大的牟宗三先生不是在宗教意义上而是在道德的意义上使用超越这个词。中西文化在超越性方面所具有的相同性并非只是形式化的相同,而且都有超越性的形上实体。牟宗三以为形上实体可以通过智知而认识,所以,性与天道为一,因而也不存在内在与超越不相洽的问题。
- 胡金旺
- 关键词:内在超越性牟宗三宗教性
- 从张光直文明起源理论看轴心期中国文明的突破被引量:1
- 2009年
- 杜维明教授认为古代中国文明所表现出来的延续性是由于中国人对于延续性的偏好。本文认为并非如此,中国文明的延续性是由于中国文化中所导致的延续性的根源一直延续下来,因而文明就表现为一种连续性。在轴心期中西文明突破的实质内容不同是中国文明延续性不同于西方文明突破性的一个外在原因。中国文明在轴心期所发生的突破主要是从对人内在反省的角度来进行的,这与延续性的多神信仰和巫术崇拜之间展示了在两个不同向度上的张力。
- 胡金旺
- 关键词:延续性轴心期
- 道在易中:苏轼哲学体系略论被引量:6
- 2012年
- 苏轼用道与易的关系来构建其哲学体系。他认为本体之道只有通过易才能体认,悟道的关键是要做到无心。无心有三种含义,因此,悟道的方式也有三种。在第三种方式的悟道中,苏轼将实践的效果提升到本体的高度,凸显了他哲学的独特品质与价值。性情论是苏轼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也是内在于道与易这个结构体系之中的。
- 胡金旺
- 关键词: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