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道功

作品数:210 被引量:1,866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1篇天文地球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水利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0篇地质
  • 40篇青藏
  • 40篇青藏高原
  • 25篇断层
  • 23篇东昆仑
  • 23篇锆石
  • 21篇地震
  • 19篇第四纪
  • 18篇盆地
  • 16篇锆石U-PB...
  • 15篇铁路
  • 15篇青藏铁路
  • 14篇地质意义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13篇同位素
  • 11篇东昆仑造山带
  • 11篇造山带
  • 11篇山带
  • 11篇昆仑造山带

机构

  • 20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9篇中国科学院
  • 4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国土资源部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北京离子探针...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三峡大学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青海省地质调...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江西有色地质...
  • 2篇国土资源实物...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作者

  • 210篇胡道功
  • 90篇吴珍汉
  • 69篇叶培盛
  • 59篇吴中海
  • 42篇赵希涛
  • 33篇张耀玲
  • 28篇江万
  • 27篇刘琦胜
  • 21篇王超群
  • 20篇张永双
  • 19篇周春景
  • 17篇张绪教
  • 16篇贾丽云
  • 15篇吴树仁
  • 14篇谭成轩
  • 13篇陆露
  • 8篇彭华
  • 8篇杨欣德
  • 7篇韩建恩
  • 7篇王连捷

传媒

  • 3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8篇地质通报
  • 25篇现代地质
  • 20篇地球学报
  • 15篇地质学报
  • 11篇第四纪研究
  • 7篇中国地质
  • 5篇岩石学报
  • 4篇地震地质
  • 4篇地质论评
  • 4篇长春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球学报(中...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与勘探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黑龙江地质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12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15篇2007
  • 14篇2006
  • 23篇2005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甘陕交汇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危险性被引量:4
2016年
川甘陕交汇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强烈活动特征,为一潜在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关键构造部位。为了查明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在甘肃省水市甘谷县及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实施机械岩心钻探工程和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甘谷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甘谷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且具有较高地应力值,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41°E,易于钻孔附近北西西向西秦岭北缘断裂产生左旋走滑兼逆冲活动;三堆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该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85°W,利于钻孔附近北东向青川断裂产生右旋走滑兼逆冲活动。利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对断裂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和广元地区的地应力大小均已经达到了使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需加强地应力实时监测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的断裂活动性分析和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戚帮申张鹏丰成君辛鹏孟静谭成轩吴树仁杨肖肖陈群策胡道功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第四纪冰川作用被引量:34
2002年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 ,分布着 3套更新世冰川沉积物。在本区最长的现代冰川———西布冰川的前端 ,也分布着 3组全新世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与湖泊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 (ESR)、U系等时线和光释光 (OSL)年龄测定结果 ,本文将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所发生的 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 ,分别命名为宁中冰期、爬然冰期和拉曲冰期 ,并与青藏高原的邻近地区进行了对比。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质分别为大型山麓冰川、中小型山谷冰川和小型山谷冰川。全新世时期 ,现代冰川也有新冰期和小冰期的两次冰川前进。近期冰川则发生了明显的后退。本文还根据念青唐古拉山脉两麓冰前期、历次冰期和现代砾石层的砾石岩性及其与山脉各构造层岩性组成的对比 。
赵希涛吴中海朱大岗胡道功
关键词:念青唐古拉山脉第四纪冰川作用山脉隆升更新世
东昆仑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7
2013年
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方法,对东昆仑五龙沟地区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黄龙沟中部的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B20-14)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7.7±2.0)Ma,黄龙沟上部的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B21-2)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9.7±2.3)Ma,深水潭粗中粒二长花岗岩(B20-8)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9.9±2.0)Ma,红旗沟中部的粗中粒二长花岗岩(B25-9)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9.0±2.0)Ma。它们代表了五龙沟地区所研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其形成时代均为晚志留世,记录了东昆仑早古生代的岩浆活动。本文获得的东昆仑五龙沟地区的晚志留世花岗岩可能与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闭合后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花岗岩中1861Ma、1666Ma古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发现,表明东昆仑造山带的基底物质为古元古代。
陆露张延林吴珍汉胡道功
关键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早古生代东昆仑造山带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9
2006年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拉萨地块中部,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锆石壳部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90±8Ma、193±7Ma和191±10Ma,代表成岩年龄,属早侏罗世侵入岩;核部的继承锆石年龄值大体可分为2部分:300~500Ma为古生代基底锆石;1000~1500Ma为元古宙基底锆石,个别测点得到2160Ma和2356Ma的古老年龄值,反映源岩比较复杂,并提供了拉萨地块存在中元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年龄信息。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SiO_2为73.14%~78.12%、K_2O为3.42%~5.72%,K_2O>Na_2 O,AL/CNK为1.22~1.42,刚玉标准分子含量为3.18%~4.69%,属典型的强过铝花岗岩。微量元素Rb含量特别高(410×10^(-6)~737×10^(-6)),Sr含量低(9.2×10^(-6)~49.0×10^(-6)),Ba含量低(20.8×10^(-6)~127×10^(-6));稀土总量低,∑REE为38.59×10^(-6)~97.84×10^(-6),铕亏损中等—强烈(δEu=0.22~0.62);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为1.150900~0.861037,^(143)Nd/^(144)Nd为0.511879~0.511993,反映岩浆主要来自于上部地壳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应属于冈底斯构造带印支造山旋回晚期碰撞阶段的产物,对它的综合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冈底斯构造带的历史和构造演化过程。
刘琦胜江万简平叶培盛吴珍汉胡道功
关键词:地球化学青藏高原
西藏聂荣变质杂岩及邻区逆冲推覆与构造隆升时代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结合地质填图资料,在聂荣变质杂岩及邻区厘定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不同时代的逆冲岩席自北—北东向南—南西逆冲推覆于上白垩统红层及下伏岩石地层之上,形成大量逆冲断层、滑脱构造、飞来峰、构造窗和褶皱构造。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导致侏罗纪蛇绿混杂岩、石炭系—二叠系构造层、古生界浅变质岩、变质基底之间发生拆离滑脱,在聂荣变质杂岩内部形成韧性剪切带和高角度斜冲断层。在唐古拉山口南侧形成北西—南东向土门-托纠-杂色右旋走滑断裂,走滑断裂末端转换为近东西向逆冲推覆构造。聂荣变质杂岩顶部逆冲推覆叠加滑覆,导致侏罗系混杂堆积和古生界沉积盖层向南西—西向运移86~110km,在那曲-巴尔达-班戈北形成近东西向长透镜状懂错蛇绿混杂岩逆冲岩席,沿缓倾斜断层发育向西倾斜的构造片理、摩擦镜面和近东西走向的矿物线理。裂变径迹测年表明,聂荣变质杂岩及邻区逆冲推覆及构造隆升时代主要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111±5~91±5Ma)、晚白垩世晚期(89±6~69±5Ma)、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早期(55±4~44±2Ma),估算构造隆升视速率为0.10~0.69mm/a,部分断层逆冲推覆及构造隆升延续至古近纪晚期。综合各类观测资料,建立不同时期构造模式,探讨聂荣变质杂岩及邻区逆冲推覆构造演化过程及形成机理。
吴珍汉陆露赵珍胡道功张耀玲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蛇绿混杂岩裂变径迹测年青藏高原中部
四川攀枝花昔格达组下伏砾石层成因和时代探讨与古金沙江河谷发育被引量:25
2008年
本文主要描述和讨论了四川省攀枝花市沿金沙江分布、并以炳草岗地龙箐剖面为代表的昔格达组湖相沉积下伏的砾石层的沉积特征及其河流相成因。根据前人对昔格达组湖相沉积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为4.2/3.28~2.6/2.12/1.78MaBP的上新世中、晚期或至早更新世早期,表明其下伏厚达50m的砾石层的形成时代约为4.2~4.5/5MaBP的上新世早期。早上新世金沙江河流相砾石层在接近金沙江谷底位置的发现,表明金沙江很早就已经从青藏高原主夷平面下切了2000m以上、已在接近其现今谷底的位置上存在。这对于探讨古金沙江的河谷发育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赵希涛胡道功张永双
关键词:上新世河流相砾石层青藏高原隆升
青海西南部乌丽活动断裂系的地质特征及灾害效应被引量:10
2003年
乌丽活动断裂系发育于乌丽山地,是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区域性活动构造体系,由乌丽北山活动断裂、乌丽盆缘活动断裂和乌丽南山活动断裂所组成,主要包括17条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活动断层。大部分活动断层属左旋斜滑断层,部分活动断层为左旋走滑断层。据地质观测资料估算,典型活动断层全新世左旋走滑速度分量为1.2~3.5mm/a、垂直下滑速度分量为0.5~3.5mm/a。沿乌丽活动断裂系发育5条宽100~400m的构造裂缝带、大量串珠状冰丘群与少量移动冰丘,构造裂缝产生的高密度地表破裂和移动冰丘造成的地表拱曲变形是影响青藏铁路、公路线路工程安全的主要地质灾害。
吴珍汉吴中海张永双胡道功周春景
关键词:地质灾害青藏高原北部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海口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及机理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应用SBAS-InSAR技术,基于2015-2017年Sentinel-1A卫星IW影像模式数据,计算海口地区平均地表形变速率,并利用同期水准数据及PS-InSAR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同时探讨该区域地面沉降机理。结果表明:海口地区平均地表形变速率集中分布在-31.41~22.15 mm/a之间;海口市城区地面沉降呈漏斗状分布,与海府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郊区地面沉降呈斑点状分布;特殊的地质条件是导致地面沉降的内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及工程建设扰动为诱发和加剧地面沉降的外因。
袁悦贾丽云张绪教张绪教蔺文杰王超群王超群
关键词:地面沉降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索地质调查工作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模式与路径,2019-202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通过采用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1)初步形成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模式和路径(;2)构建了服务典型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地质调查工作机制;(3)探索建立了不同层级双评价、自然资源空间区划和生态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创新海岸带“地层-气候-构造”三位一体活动断层探测和鉴定方法;(4)以服务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和重大工程地质安全为切入点,支撑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与协调发展;(5)大力挖掘区域优质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热水资源、地质遗迹和地质文化资源,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地学路径;(6)助力红树林、珊瑚礁和沙滩退化等典型滨海生态资源保护修复,提出基于地质演化和地质过程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科学方案;(7)编制了服务海岸带、重要城市和区域以及重大工程相关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图集和对策建议。成果提升了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修复等提供地质科技支撑,为未来地质调查工作向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转型发展提供重要经验模式借鉴。
黎清华张彦鹏齐信胡道功马生明崔振昂涂兵柯贤忠陈双喜彭康唐世新杨博贾丽云刘文涛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研究——以东昆仑造山带为例被引量:20
2009年
三维地质建模的关键技术,是如何利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立体空间平台将三维空间地质实体真实地再现,实现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和相关空间分析,为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东昆仑造山带为研究对象,利用Micromine软件系统对地质体三维实体建模中的关键技术和建模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初步总结出三维地质建模的主要技术和方法流程。
张思科倪晋宇高万里胡道功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东昆仑造山带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