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路

作品数:22 被引量:11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7篇性疾病
  • 6篇腔内
  • 6篇缺血
  • 6篇静脉
  • 5篇血性
  • 5篇缺血性疾病
  • 4篇血液
  • 4篇血液透析
  • 4篇下肢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肢体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手术
  • 3篇内膜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机构

  • 22篇北京世纪坛医...

作者

  • 22篇胡路
  • 22篇张昌明
  • 22篇张福先
  • 18篇冯亚平
  • 17篇梁刚柱
  • 9篇罗小云
  • 9篇牛鹿原
  • 8篇邢晓燕
  • 8篇张欢
  • 5篇闫巍
  • 4篇赵永恒
  • 3篇杨永波
  • 3篇刘军乐
  • 3篇马兵兵
  • 2篇郭梅梅
  • 2篇齐浩山
  • 2篇龙燕妤
  • 2篇刘勇
  • 1篇刘文宏
  • 1篇周江蛟

传媒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2009国际...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发生关系的系列研究
张福先赵永恒马兵兵张昌明胡路闫巍梁刚柱刘军乐牛鹿原周江蛟温志军邢晓燕
肢体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在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中,有近50%病例来自对该病的诊治。众所周知:肺动脉栓塞(PE)是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严重合并症。长期以来尽管国内、外许多学者对PE诊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传统...
关键词: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肢体腔静脉滤器深静脉血栓
全程脑保护概念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张福先罗小云张昌明胡路冯亚平刘勇刘文宏梁刚柱
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是造成脑血管事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Stroke)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多项大规模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已被公认是治疗...
关键词: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
腔静脉滤器置入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间80例DVT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的临床资料,男性5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4岁。80例中,67例在滤器置入前进行相应检查,其中CT血管成像46例;同位素肺血流灌注显像27例;彩色超声检查16例;肺动脉造影5例。结果本组80例中,置入的80个滤器无开放不良、移位、腔静脉损伤现象。术后出现对侧股静脉血栓形成2例,1年后腔静脉因血栓机化闭塞3例。结论正确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和良好的操作能有效预防腔静脉滤器置入并发症的发生。
张福先胡路张昌明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发症疾病预防肺动脉造影血管狭窄
探索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的介入腔内处理指征(附28例报告)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疾病腔内处理的临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间,因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而行腔内处理的患者28例,男性2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13.1)岁,其中动脉硬化性狭窄27例,大动脉炎病变1例,27例患者存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表现,1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前乳内动脉造影中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并无症状。结果:28例患者腔内处理均获得成功,其中植入球囊扩张式支架27例,单纯扩张1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重大并发症发生,1例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经局部压迫后消失,手术前双上肢收缩压压力差为35~65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为(41±12.5)mmHg,手术后为(10±5)mmHg,平均为(12±7.3)mmHg,有显著性改善(P<0.05),25例患者随访1年期间,再狭窄1例,经再次处理后效果良好,其他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为4%,1年原发性通畅率为96%,2次通畅率100%。结论:通过科学的把握介入腔内处理指征,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欢张福先张昌明胡路冯亚平罗小云梁刚柱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狭窄腔内处理
单用硫酸氯吡格雷及联合华法林预防股腘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比单用抗血小板药物硫酸氯吡格雷(氯吡格雷)与抗凝药物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两种抗栓治疗策略对预防股恫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50例股咽动脉病变患者在术前随机分为单药组(单药组25例30条肢体)与联合组(联合组25例33条肢体),接受下肢动脉PTA治疗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术后药物治疗。术后第3、6、12个月随访患肢靶血管再狭窄程度和临床结局。结果随访3个月单药组再狭窄率16.7%,联合组再狭窄率18.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5,P=0.874);6个月单药组累积再狭窄率36.7%,联合组累积再狭窄率3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8);12个月单药组累积再狭窄率53.3%,联合组累积再狭窄率4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P=0.387)。对重症肢体缺血亚组进行分析,随访12个月,单药组累积再狭窄率为8/10,联合组累积再狭窄率为6/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3,P=0.312)。结论股胭动脉PTA或PTA+支架植入术后单用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有相似的早中期血管累积再狭窄率。
梁刚柱张福先罗小云张昌明胡路冯亚平牛鹿原张欢马兵兵齐浩山郭梅梅龙燕妤李海磊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噻氯匹定华法林
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最初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病例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从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肿瘤筛查,分析肿瘤筛查阳性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栓形成部位,肺栓塞的发生,癌症标志物、临床症状特点等,并与肿瘤筛查阴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入选接受肿瘤筛查84例患者,均为无明显相关危险因素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62±16)岁。共发现恶性肿瘤8例,占9.52%。其中肺癌3例,胰头癌1例,软组织肉瘤1例,卵巢癌1例,结肠癌1例,子宫颈癌1例。恶性肿瘤组患者平均年龄(51±25)岁,筛查阴性组平均年龄(64±15)岁,2组差异无统计意义(t=1.92,P=0.18)。恶性肿瘤患者组中央型深静脉血栓形成比例为100%,高于筛查阴性组的63.17%(X2=4.42,P=0.047)。肿瘤筛查阳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为62.5%,高于筛查阴性患者的10.53%(X2=14.95,P=0.002)。恶性肿瘤组CTA检查发现肺栓塞5例,均为次大面积肺栓塞,发生率为62.5%,高于肿瘤筛查阴性组18.4%(X2=8.04,P=0.01)。发现肿瘤后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结论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最初临床主要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特点为大多为近心端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比例高,腺癌多见。
罗小云张福先张昌明胡路冯亚平梁刚柱牛鹿原张欢
关键词:肿瘤静脉血栓形成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全程脑保护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全程脑保护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意义。方法2002年1月-2005年8月在全程脑保护概念指导下对30例患者行CEA手术。术前29例患者均行颈部彩色超声和CT血管造影检查,仅1例行颈动脉造影检查。全身麻醉、选择性颈动脉转流、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监测、精心而规范的操作是CEA术中脑保护的重要手段。术后脑保护方法是保留气管插管、脑冰帽,维持血压平稳,在TCD指导下应用脱水药物。结果30例患者中有10例行颈动脉转流,转流率为33%。17例(57%)做补片成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全程脑保护概念应用于CEA手术能有效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张福先刘文宏张昌明胡路杨永波李箐贺茂林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脑保护
肢体缺血性疾病腔内治疗的现代策略(附70例报告)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应用介入腔内治疗方法为第一选择的经验,分析了结合传统手术技术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
张福先张昌明胡路赵永恒闰巍邢晓燕
关键词:肢体缺血性疾病
文献传递
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预防下肢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前瞻性地对比研究单纯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与抗凝药物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这两种治疗策略对预防下肢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疗效,为下肢股腘动脉腔内成形术后预防再狭窄的抗栓治疗策略提供临床证据。方法:88例股腘动脉病变...
梁刚柱齐浩山郭梅梅龙燕妤张福先罗小云张昌明胡路冯亚平牛鹿原张欢马兵兵
关键词:氯吡格雷华法林
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血管成形治疗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治疗12例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全部病例均有慢性肢体缺血病史,平均19.3个月(3~48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为50~200米,平均125米。12例中静息痛5例(42%),足趾坏死3例(25%),重症肢体缺血4例(33%)。在全部12例中踝-肱指数(ABI)为0~0.65,平均0.33。全部病例的病变部位首先被置入导管溶栓(尿激酶、rt-PA),2d后行腔内血管成形(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结果全部12例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4例应用rt-PA,8例用尿激酶。病变动脉的闭塞长度在溶栓前为60~150mm,平均80mm,溶栓后为10~50mm,平均为30mm。全部病例溶栓后成功地完成了血管成形,术后ABI为0.64~1.0,平均0.86,较术前平均提高了0.53。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和需要进一步外科干预的并发症。全部患者得到随访1年,原病变血管100%通畅。结论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张福先张昌明胡路冯亚平梁刚柱张欢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