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超美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协调发展
  • 2篇协调度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思维
  • 1篇新高考
  • 1篇新课改
  • 1篇思维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子系统
  • 1篇协调发展度
  • 1篇连云港港
  • 1篇连云港港口
  • 1篇命题
  • 1篇命题规律
  • 1篇经济一体化
  • 1篇竞争力
  • 1篇课改
  • 1篇发展度
  • 1篇服务业

机构

  • 6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江都市仙城中...

作者

  • 7篇胡超美
  • 5篇朱传耿
  • 3篇刘波
  • 1篇车冰清
  • 1篇苏飞

传媒

  • 2篇科技信息
  • 1篇交通企业管理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判定标准,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分别计算出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和淮海经济区、苏北鲁南豫东皖北四大板块和20个市的协调度,通过对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淮海经济区处于低经济发展阶段的高协调度阶段;(2)市域协调度多处于中级基本协调阶段;(3)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胡超美朱传耿刘波
关键词:协调发展协调度
淮海经济区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32
2010年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判定标准,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得到淮海经济区在1995—2006年间区域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和淮海经济区、苏北鲁南豫东皖北四大板块及所辖20个市的协调度。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协调度多处于基本协调和比较协调类型;(2)区域协调发展类型呈阶段式演进;(3)市域协调发展类型分化明显;(4)板块协调发展度呈东高西低格局;(5)协同作用决定区域系统协调度的高低。
胡超美朱传耿车冰清
关键词:协调发展协调度
港口-腹地经济一体化对策研究——以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协同论认为: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和有机整合,整个系统将形成一个整体效应或者一种新型结构,这个整体效应具有某种全新的性质。从目前来看,实现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经济一体化任重而道远。所以,需要淮海经济区各成员通力合作,在制定经济一体化战略过程中,一定要在统一的目标下,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
刘波朱传耿胡超美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港口腹地子系统
苏北沭阳县与苏南、苏中产业结构相似性研究
2008年
基于保罗·克鲁格曼的区域分工指数计算方法,在对江苏省沭阳县2003-2005三年内产业结构与苏中和苏南各县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欠发达地区沭阳县经济落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沭阳县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试图对区域内部尤其是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做出一定的探讨。
苏飞胡超美
关键词:产业结构
徐州市服务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构建服务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比较了2005年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与其区内主要城市济宁、临沂和盐城在规模竞争力、结构与效益竞争力、成长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的差异,发现徐州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在淮海经济区内占有绝对优势,但在成长竞争力方面低于临沂,最后提出了促进徐州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胡超美刘波朱传耿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服务业竞争力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08年
随着国内区域差异的日益拉大,我国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区际协调发展和区内协调发展。区际协调发展研究集中在影响因素、协调机制和模式等方面;区内协调发展集中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协调发展度的测定方面。针对当前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的不足,对今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
胡超美朱传耿
2008年江苏高考地理命题规律的启示被引量:1
2009年
新高考要求反映新课改的理念,强化地理核心思维,突出能力考查,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历年高考试题分析探索命题规律。
沈昌普胡超美
关键词:地理思维新课改新高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