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赤军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4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益生菌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根除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评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或布拉酵母菌散联合标准方案根除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内科120例Hp感染患儿。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3~1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及布拉酵母菌组)。对照组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口服14 d;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布拉酵母菌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服药第1天开始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500 mg,2次/d,或布拉酵母菌散250 mg,2次/d,口服14 d。治疗期间观察患儿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停药至少4周后行尿素13C呼气试验或大便Hp抗原检测,结果阴性者判定为Hp根除成功。观察并比较3组患儿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腹泻)。结果对照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布拉酵母菌组根除率分别为80.0%(32/40例)、85.0%(34/40例)、87.5%(35/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共101例Hp根除者溃疡愈合率达100.0%,19例Hp未根除者溃疡愈合率为48.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P<0.01)。但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布拉酵母菌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P=0.021)及腹泻(P=0.002)、食欲下降(P=0.021)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2个益生菌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布拉酵母菌散在不影响Hp根除率的情况下均可降低儿童标准Hp根除方案中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及腹泻、食欲下降的发生率。
- 朱珍妮胡赤军鲁明王晓丽刘洋罗燕军王明芳伍代琴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益生菌儿童
- 肠道菌群失调在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8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儿童最主要的一种慢性肝病,与成人相比,儿童NAFLD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多项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内微生物的发展可追溯至宫内胎儿期,微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发生在儿童期.目前对儿童NAFLD药物治疗的探索仍在进行中.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肝脏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状态,从而改善机体的代谢异常及延缓NAFLD患者肝病进展,这对预防和治疗儿童NAFLD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朱珍妮胡赤军朱彬
- 关键词: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
- 8月龄内婴儿麻疹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01年
- 胡赤军黄洋陈自励
- 关键词:婴儿麻疹麻疹疫苗
- 三联疗法加益生菌根治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观察
- :探讨三联疗法与三联疗法加益生菌根治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专科门诊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一组予洛赛克+阿莫西林+克...
- 胡赤军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患者三联疗法益生菌临床疗效
- 儿童再发性腹痛临床及病因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再发性腹痛(RAP)儿童临床表现,胃镜及胃肠动力监测特点,并分析RAP病因。方法分析249例RAP患儿临床表现,行胃镜及Hp检查,17例患儿食管内pH及胆红素监测,12例患儿胃内胆红素监测,根据胃镜及动力监测结果判断上消化道疾病。结果胃镜下病变检出率99·60%,依次为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球炎37例,十二指肠球炎29例、消化性溃疡21例、食管炎6例、息肉2例。249例患儿Hp阳性76例,感染率为30·52%。17例食管24hpH监测和24h胆汁监测患儿中酸反流异常9例。12例胃内胆汁监测,Abs与pH值并不同时升高,Abs≥0·14时,有3/5的时间pH值<4,胆汁反流不能影响Hp的定植。结论上消化道疾病是患儿RAP的主要病因,Hp感染是引起RAP的重要原因。
- 胡赤军罗燕军王小丽鲁明张姝
- 关键词:再发性腹痛胃镜病因
- 双气囊小肠镜在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引起肠套叠中的初步治疗经验被引量:5
- 2022年
-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在幼儿期出现症状,儿童腹腔空间相对成人小,有更高的肠套叠风险。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小肠病变方法,但还需确定其预防性息肉切除治疗对PJS幼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2018—2020年间被确诊为PJS的6例患儿(中位年龄10.6岁)资料,发现患儿中进行DBE治疗14次,其中3例患儿经DBE治疗成功解除肠套叠。切除的套叠息肉的大小分别为50 mm×60 mm,40 mm×35mm,50 mm×40 mm。所有患儿在DBE治疗后,与息肉相关的症状(腹部疼痛、肠套叠和阻塞)得到缓解。手术过程中未发现出血或穿孔等直接并发症,且随访未见肠套叠复发。可见,DBE息肉切除术治疗PJS引起的肠套叠安全有效。
- 朱珍妮王明芳王凤革刘沁舒蒙伍代琴胡赤军
-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肠套叠肠息肉儿童双气囊小肠镜
- 更昔洛韦治疗人类疱疹病毒4型感染患儿的效果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的效果,寻找适合临床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搜集EB病毒感染患儿共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对症治疗,酌情使用抗生素。而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抗EB病毒治疗,用量5 mg/kg,每12 h一次静脉点滴,静滴时间不少于1 h,疗程10~14 d。比较两组热程、咽峡及扁桃体恢复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根据上述结果按有效、显效和无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热程(7.64±2.34)d、淋巴结明显缩小所需时间(5.38±1.85)d、平均住院日(9.44±2.31)d,对照组热程(10.36±2.21)d、淋巴结明显缩小所需时间(8.95±2.14)d、平均住院日(12.07±2.36)d,治疗组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肝脏、脾脏缩至正常及肝酶改善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治疗EB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
- 张佳佳胡赤军
- 关键词:更昔洛韦EB病毒感染儿童
-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结合灌肠疗法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及对机体炎性因子的影响探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探析小儿腹泻采取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以下简称“三联活菌片”)与灌肠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机体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00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随机均分成A组(常规治疗)与B组(灌肠疗法联合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机体炎性因子变化的情况。结果 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A组,炎性因子降低的程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应用灌肠疗法与三联活菌片治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建议推广。
- 彭双勤胡赤军张佳佳蔡丽君
- 关键词:三联活菌片灌肠疗法
- 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及预防探讨被引量:1
- 1999年
- 胡赤军
- 关键词: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
- 中医外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价中医外治贴敷脐、穴位注射治疗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预防脱水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治疗组给予维生素B12100μg穴位注射止泻穴,中药敷脐,qd,3 d一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微生态制剂(如妈咪爱、金双歧等),黏膜保护药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结果治疗48 h,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29%,57.14%(P<0.05);治疗72 h,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71%,80.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有简便、易行、经济、疗效好的特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胡赤军王晓丽罗艳军鲁明任加红
- 关键词:敷脐疗法穴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