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峰 作品数:18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 银河证券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更多>>
短期现金头寸不足 基金投资步入调整——2003年第4季度基金投资组合分析 2004年 主要观点:2003年基金取得令人满意的业绩,但开放式基金持续的巨额赎回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基金整体短朝现金头寸的缺乏,使得基金价值投资面临步履维艰后续乏力的困境,基金的操作进入“滞胀”期,面临阶段性调整的压力。但这种阶段性调整并不改变基金在市场的主导地位。 胡立峰关键词:开放式基金 基金投资 封闭式基金 股票市值 股票市场大好,基金收益丰厚——11月份基金业绩表现简评 2006年 承接10月股市涨势,11月份股市出现井喷行情,时隔五年,上证指数重上2000点,整月上证指数涨幅达13.13%,月底收盘于2099.29点。11月上证 A 股指数上涨13.14%,沪深300指数上涨15.88%,深成指上涨22.05%。债券市场11月份总体表现波澜不惊,上证国债指数微跌0.01%,上证企债指数微涨0.15%。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由于是按周披露净值数据,无法获取每日净值数据,因此,封闭式基金月度净值增长率是按照过去四周的数据作为计算依据的。在市场整体上涨的推动下,受基金分红等利好的刺激,封闭式基金走势持续攀升,53只封闭式基金月度平均净值增长率是上涨13.77%。名列净值增长率前5名的分别是:基金隆元20.86%、基金金元20.64%、基金泰和18.48%、基金安久18.21%、基金裕隆17.01%。名列净值增长率后5名的分别是:基金景博8.95%、基金安瑞8.89%、基金金鑫6.22%、基金金鼎5.57%、基金汉鼎5.27%。 胡立峰关键词:净值增长率 基金收益 股票市场 基金分红 国债指数 200亿:三大蓝筹牵动基金核心资产 2005年 基金进,博弈成功,则核心资产成战略性资源;基金退,博弈失败,则核心资产崩溃,股市也奔700-800点去。值此关键时刻,基金应发挥专业机构的优势投下神圣一票。但笔者担心部分基金会被“收买”。 胡立峰关键词:核心资产 公司股票 非流通股股东 长江电力 宝钢股份 市场调整端倪初现,基金净值涨势略有回落——1月份基金业绩表现简评 2007年 2007年1月,市场总体表现为冲高回落的走势。各个交易日互有涨跌,但上升趋势未改,并在最后一个交易日以当月最大的跌幅宣告市场一轮调整节奏的到来。在1月份里,上证指数在最高探至2994.28点,月底收盘于2786.34点,整月上证指数上涨4.14%。本月上证A股指数上涨4%,沪深300指数上涨16.87%,深成指上涨14.83%。债券市场在经过连续两个月下跌之后开始回升。 胡立峰关键词:货币市场基金 统计口径 基金净值 中国基金业:八年来最繁荣的时期 2006年 基金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其健康发展对于繁荣国家的经济和促进金融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2006年来中国基金业绩的全面提升,对基金业的内涵和基本价值进行了界定,并就我国基金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胡立峰关键词:基金业 股票基金大获全胜——4月份基金市场简述 2006年 4月份的股票市场行情激动人心。4月1日,股票市场在第一个交易日便有效突破了盘整已久的1300点大关,给了整个市场一个良好的开门红。月中,股指继续强势上涨,盘中冲过了1400点,至月末已经稳稳地站在了1400点大关上。各类股指的具体表现情况如下:沪市综指收于1440.22点,上涨141.93个点,月涨幅为10.93%;上证50指数收于964.44点,上涨86.08个点,月涨幅为9.8%; 胡立峰关键词:净值增长率 上市开放式基金 投资管理能力 转托管 年底创新高,股票投资基金实现大满贯——12月份基金业绩表现简评 2007年 延续11月股市大幅上涨行情,12月份股市上攻势头愈加凌厉,盘中最高达到2698.90,月底收盘于2675.47,整月上证指数涨幅达27.45%。本月上证A股指数上涨27.61%,沪深300指数上涨19.06%,深成指上涨17.30%。债券市场在经过11月的盘整之后出现下跌,12月上证国债指数下跌0.12%,上证企债指数则下滑0.82%。 胡立峰关键词:基金业绩 统计口径 净值 国债指数 上涨行情 追求金融体系大格局下的基金业和谐发展 2005年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思路。文章结合当前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态势,阐述了基金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寻求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 胡立峰关键词:基金业 证券市场 新基金法规制资产管理新格局 2013年 通过新《基金法》重大修订提供的法律框架,餍公募基金产品牌照规范和统一现有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业务。 胡立峰关键词:资产管理业务 《基金法》 规制 法律框架 基金产品 黑幕or前台的生存尴尬——危机中的中国基金业 2002年 外资“兵临城下”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基金业对外开放。中国所做的承诺是:“允许外国机构设立合营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加入后3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 2001年末,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机构参股、参与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目前,国内部分证券公司与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与境外机构展开技术层面的合作。 胡立峰关键词:基金业 外资引进 诚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