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用琼

作品数:1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主题

  • 7篇文化
  • 5篇小说
  • 5篇民族
  • 4篇土家族
  • 2篇动物小说
  • 2篇人性
  • 2篇散文
  • 2篇作家
  • 2篇孝文化
  • 2篇民族文化
  • 2篇白虎
  • 2篇传统孝文化
  • 1篇吊脚楼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化
  • 1篇心理
  • 1篇虚伪
  • 1篇虚伪性
  • 1篇虚无
  • 1篇学者

机构

  • 5篇孝感学院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南华大学
  • 4篇湖北工程学院
  • 1篇文学院

作者

  • 15篇胡用琼
  • 1篇罗玉成
  • 1篇刘玉芳
  • 1篇汪雄

传媒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作家
  • 1篇求索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邢台学院学报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衡阳通讯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冉冉诗歌的民族特性被引量:1
2007年
民俗、民情、民调,是每一民族文化弹唱的主曲,也是每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特性的表现。一个民族作家,他的创作指向应该彰显本民族文化特性,并在自己的地域内部形成自己的文化倾向和审美倾向。冉冉的诗歌在当今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擅长言说土家族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表现了土家族的民族特性。
胡用琼汪雄
关键词:文化混血民族文化土家族
论新世纪“少年写作”的生命体验
2011年
新世纪初,文坛上掀起少年写作的热潮,他们以"我手写我心"的真实传达了他们的成长体验和心路历程。他们笔下,家庭、校园、青春、爱情、友情成为他们主要关注的题材,并从中传达了他们的生命体验。但在家庭、社会、西方后现代人文价值的影响下,他们的生命体验更多的是虚无与孤独,另类与叛逆、沉沦与消沉,这些消解了理想的光芒,也消解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寻。
胡用琼
关键词:少年写作虚无自我孤独
甘茂华散文集《守望吊脚楼》的文化解读
2009年
民族文化规范着文化意象,典型的文化意象又反过来成为表征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符号。民俗风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外显,对于民族作家来说,他们往往通过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表现本民族的信仰和价值体系。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甘茂华的散文集《守望吊脚楼》,发现了很多意味深长的文学意象。
胡用琼
关键词:文化意象民族精神土家族
时代的歌声 民族的足音——浅析土家族作家孙健忠的长篇小说《醉乡》
2007年
土家族作家孙建忠的小说大多都是描写土家人在时代潮流中的风云变化,不仅在于描写了土家人在新时期精神和人格上的自立与觉醒,而且还把笔触伸向了土家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生活的深处,一度克服了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图解政治而缺乏民族文化底蕴的根本缺陷。
胡用琼
关键词:土家族觉醒人性
论鲁迅作品中的“非孝”意识
2012年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发展中,我国的孝道观由祭祀祖宗的宗教意义,发展到敬养祖亲的人伦意义,最后泛化为一切封建道德和礼教的基点和准则。孝道思想泛化后,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和扭曲人性的思想武器。鲁迅批判了孝道泛化后的愚忠愚孝,批判了孝对女性和孩子的迫害,在批判的同时,提倡平等、自由、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了鲁迅的非孝意识。
胡用琼
关键词:人性虚伪性孝经
论土家族作家蔡测海小说《非常良民陈次包》的语言艺术
2013年
语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表征着特定的文化意义。《非常良民陈次包》借助于语言的寓义象征和魔幻组合,传达了三川半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作者在文本中打破了常规的语言习惯,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边缘化解构,着力表现文字背后隐喻的深刻内涵。
胡用琼
关键词:民族文化土家族
曲笔族图腾,直指人间态——论李传锋的长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只白虎》
2009年
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的动物小说一方面关注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存习性,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动物形象寄托自己民族文化的哀思。如果说李传锋的短篇动物小说在于表现自己对民族故土的深深眷恋,那么长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只白虎》则把这种诗意的眷恋从历史延伸到了现实,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所属的土家族文化在现代文明中被自己民族子民践踏、异化。作者为那些逝去的事物谱写了一曲悲凉的挽歌。
胡用琼
关键词:动物小说白虎
群贤毕至的高端相逢——甘建华中篇纪实散文《甲午夏日青海行》摭谈
2016年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地理学家甘建华的中篇纪实散文《甲午夏日青海行》(载《瀚海潮》2015年大雪卷,入选湘潭大学出版社《2 0 1 5湖南报告文学年选》),采用极具私密性质的日记体形式,向读者传达了血液中浓得化不开的"青海情结"和"柴达木情结"。这是他阔别第二故乡22年后的首次回归。
胡用琼
关键词:纪实散文文化学者日记体
论鲁迅对传统孝文化的解构被引量:2
2015年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之一,在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纪中,传统孝文化由祭祀祖宗的宗教意义,发展到敬养祖亲的人伦意义,最后泛化为一切封建道德的基点和准则。传统孝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到泛化的转换,从而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和扭曲人性的思想武器。鲁迅解构了传统孝道泛化后的愚孝以及孝文化对女性和孩子的戕害,在解构批判的同时,提倡平等、自由、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了鲁迅的非孝意识。
胡用琼
关键词:孝文化解构
生态意识观照下的民族文化心理——评李传锋的长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只白虎》
2013年
李传锋主要耕耘于动物小说,描绘民族土地上的生态资源。李传锋的动物小说具有浓厚的生态内蕴,探讨动物的习性,张扬动物的生命本能。作者推崇人与自然的有机契合,在生态意识的观照下再现新时期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文化精神,渗透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
胡用琼
关键词:本能白虎生态意识民族心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